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身前后名

大汉的彷徨——刘欣:压死西汉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历史大观园 身前后名 2020-06-25 20:59:28 0


太后,都是太后

公元前7年,汉成帝刘骜在赵合德的床上驾崩。他年纪虽然不大,但换了七个年号,这年是绥和二年。

汉成帝虽然勤于房事,但却没有一个后代。他死后,他的侄子刘欣接过班,也就是后来的汉哀帝。

王莽仍然当大司马。此时,王莽的权力已经很大,但还没有成为说一不二的大权臣。刘骜活着时,只是把大部分权力交给这些外戚,但偶然清醒时,仍然记得自己是皇帝,是天下权力最大的人,时不时出来表现一把。所以,王莽在刘骜时代仍然装得很低调。

刘欣虽然是新皇帝,但已经是成年人,王莽想当霍光也是不可能的。如果刘欣稍有作为,那么王莽也就只能一装到死了。而刘欣刚即位时,确实“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大家一看,新皇帝看来还真有点新气象。

跟往常一样,刘欣一当皇帝,他的外戚也跟着都冒了出来。尤其是刘欣的奶奶傅太后,权力欲望极强,而且很有心计。刘欣能成为接班人,她是出了很多力的。她本来是刘奭的昭仪,生了刘康。刘奭死后,她跟着刘康跑到刘康的封国里。后来,刘康的妃子丁美女生了刘欣,但傅老美女硬是从儿媳妇手里强夺抚养权,自己把刘欣抚养成人。

现在刘欣当了皇帝,傅太后觉得自己的幸福时光来了。

可是大汉王朝几十年来,老是太后专政、然后外戚擅权,大臣们都觉得不爽了。现在王太后还很健康地指手画脚,王家势力随处可见,远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的征兆,又来个傅太后,以后这个朝廷不乱成一锅粥才怪。于是,大家都不想让傅太后挤进权力的中心。他们想再修个宫殿让傅太后单独居住,离刘欣远一点,免得她天天跟刘欣见面,对刘欣指指点点。后来,大司空何武说:“让她住北宫吧。”

刘欣同意。

他们以为北宫离刘欣很远了,可他们没有想到,北宫一条紫房复道,可直通未央宫。傅太后进北宫之后,几乎每天早晚都经过复道去看刘欣。刚开始时,她并没有对国家大事说什么,只是要求皇帝孙子给她加封号,然后提拔她的兄弟们。而且啰唆得让刘欣无法做其他工作。

其他大臣都不帮她说什么话,只有董宏认为,自己巴结新外戚的机会到了,于是上书称:秦庄襄王,母本夏氏,而为华阳夫人所子,及即位后,俱称太后。宜立定陶王后为帝太后。

这哥们儿觉得自己很牛,通过列举历史事例来说明,傅太后当帝太后是顺理成章的,是有史可循的。

哪知,当刘欣把这份奏章交给大臣们讨论时,却让王莽、师丹抓了个把柄,直接把他打倒:“知皇太后至尊之号,天下一统,而称引亡秦以为比喻,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

这两人知道他们无法阻拦傅老奶奶当皇太后,但打击一下董宏却是完全可以的,说他居然引用秦朝的事例来类比我们大汉王朝。秦朝是什么朝代?是已经被灭亡了的朝代啊。你这话不是想让我们也步秦朝的后尘是什么?于是,定了个大不道罪,要求刘欣严肃处理董宏。

刘欣本来也想加封自己的奶奶,可因为刚当皇帝,不好否决王莽的意见,只得把董宏开除公职。既然上书要求加封傅太后的人都被免了,傅太后加封的事,也只好搁置。

傅太后知道后,大怒起来,见到刘欣时,也不管他怎么解释,只是要他一定加封自己。至于通过什么手段,那是你的事,哀家只当太皇太后。

刘欣也没有办法了,只得去问王政君怎么办。

这时,王政君已从皇太后升级为太皇太后。以前她当皇后时,傅太后是昭仪,在后宫中地位仅次于她。而且有一段时间,刘奭差点让刘康当接班人。要是刘奭的这个打算成为现实,现在太皇太后就是姓傅而不是姓王了。她当然知道傅太后是什么人,知道这个姐妹是得罪不起的。于是,只得同意。于是,按程序,先封刘康为恭皇,定陶太后为皇太后,刘欣的生母为丁皇后,终于为傅老太太的进一步加封铺平了道路。

傅太后仍然不满足。她有个堂弟叫傅晏,傅晏生了个女儿,已经嫁给刘欣。因此,她又让刘欣立这个傅氏为皇后。

由于已经有了太皇太后,你要是再任一个太皇太后,王政君的脸上是不好看的。现在刘欣虽然当了皇帝,傅家也有一帮人争着上位,但大权毕竟还掌握在王氏集团手里,而且王莽又很得人心,你想不照顾一下王家的感受还真不行。于是,刘欣下诏加封傅太后为帝太太后,还有那个赵飞燕,名声虽然没有多少正面影响,但她毕竟是汉成帝遗留下来的皇后,不给个名分是说不通的。于是,也封为皇太后。自己的母亲也不能晾在一边看人家当太后,于是,刘欣又封自己的老妈丁姬为帝太后。这几个诏书一下,大汉王朝的宫中,有四个女人的头上都顶着太后两个字。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还没有完。傅太后当了帝太太后,傅家的人也得跟着水涨船高,一大帮人都在那里等着被提拔到朝廷里当大官。

这个帝太太后来得太猛,让王政君也有点担心起来。王莽也知道,只怕再过一段时间,这个天下就成了傅家主宰的天下。他以前靠着王家兄弟帮忙,爬上高位,又靠着自己的伪装,成为大司马,别的本事并没有多少,现在虽然名声不错,谁一提到王莽,都是伸着大拇指,大力点赞,但他知道自己的根基其实没有那么牢固。王政君更知道这个道理,立马来个以退为进,要求王莽交出全部权力,回家穿着儒生的服饰读书,过着退休的生活,给傅家让路。

这时候的刘欣还算清醒,知道这只不过是王家在以退为进。而且他知道王莽目前的社会声誉,正如日中天,你才一上来,就大举提拔自己外家的亲戚,而让这个亚圣人退下去,全国人民会如何看待?

刘欣派尚书过去请王莽出来,继续当大司马,还派丞相孔光和师丹去向王政君汇报,说:“皇上听说太皇太后下诏让王莽退休,都悲痛得想哭了。他说,如果王莽不出来任职,他也不敢上朝了。”

王政君一听,心里就笑了,你们跟王家斗,还嫩着。她派人过去请王莽出来视事。第一个回合,王家胜。

自家兄弟也要打倒

两家外戚接着斗。

有一次,刘欣在未央宫举行宴会。当时工作人员把帝太太后的座位安排在王政君的旁边,表示两人的地位是平等的。

王莽过来查看,一看到这个情况,立即把工作人员叫过来,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定陶太后是什么出身?能跟太皇太后坐在一起吗?”

傅太后知道后,当然就愤怒起来,不肯去赴宴会,在那里咬牙切齿地骂王莽。

王莽知道自己惹祸了,但他还有什么办法?只好又玩辞职。

王莽去职之后,王家在政坛上的大旗就没有了。大臣们发扬落井下石的精神,罗列了王家的大量黑材料,最后连主动让位的王根也被送回封国去。王莽也被送回封国当土豪了。王氏集团在与傅家的争斗中,处于下风。

傅太后上位后,动不动就大怒,态度要比王政君嚣张多了。她连王政君也看不顺眼了,在跟王政君亲切交谈时,居然称之“妪”,也就是老太婆的意思。王政君虽然不爽,但能有什么办法?谁叫她没有孙子啊!

以前外戚当政时,除了太后在宫里当坚强后盾之外,还得有一个男性公民在外掌握大权。现在傅太后掌权于内,大家都认为,傅家也会推出一个牛人出来掌权。于是,那些投机人士的眼睛都努力搜索。搜索的结果是,傅家子弟中最优秀的人物是傅喜。傅喜是傅太后的堂弟,这时的职务是右将军。据说人品很不错,也很有水平,大家都认为傅喜会接住因为王莽辞职而空缺出的头号大臣之位。

刘欣也有这个想法。

但傅老奶奶却不同意。她不同意并不是要避嫌,而是傅喜不跟她保持高度一致。傅喜觉得自己这个堂姐一上来就到处伸手干政,嚣张得有点过分了,就劝她检点一些。她一听就愤怒起来,咱傅家忍了这么多年,好容易熬到今天,为的就是要过一把拿大权的瘾。这个权力你不掌握,别人就会抢过去。别人抢过去,你的命运就会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咱才刚获得几天大权,别人都还没有发表意见,你就先过来劝讽老娘?你还是不是傅家的人?所以,她坚决不让傅喜当大司马。谁反对老娘,老娘就反对他,管他是谁。

刘欣没有办法。他夹在王、傅两个太皇太后之间,一天到晚都是苦瓜脸。再加上他的身体素质也很差,才当几天皇上,天天处理几个太后的关系,早就心力交瘁了。

于是,他只得听从奶奶的安排,不让傅喜当第一把手,而任命师丹为大司马。

可这个任命书才发下来,大臣们就都上书表示坚决反对,说傅喜是个大人才,国家需要他,人民需要他。就因为傅太后不需要他,就让他卷包袱回去,现在全国人民都在议论:当年项羽丢天下,就是因为不用范增。如果陛下重用傅喜,不但是大汉朝的荣幸,也是傅家的荣幸啊。

刘欣读着这些文字,觉得太正确了,又把傅喜召来,重用他。

傅太后虽然很生气,但看到刘欣这次很坚决,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但她却又派另一个堂侄傅迁来到刘欣身边,盯着刘欣。傅迁人品十分不好,刘欣一看到那张阴险狡猾的面容,就有想吐的感觉。没几天就忍不住了,直接叫傅迁走人,朕的身边不需要你了。

傅太后大怒起来,你小子就会专门跟老娘作对。老娘叫你赶走傅喜,你偏要重用他;老娘让你重用傅迁,你偏叫他滚蛋。

刘欣一看,傅太后这次愤怒的程度大大超过以往,只得又下了个诏书,让傅迁恢复原职。丞相孔光一看,只半天时间,怎么下了两个内容完全相反的诏书,就跑过去问刘欣,直接对刘欣说,一定要把傅迁遣走。刘欣只好在那里苦着脸,无话可说。从此他又得天天面对傅迁那张阴险的脸。

刘欣最后也作了一次回应,你既然一定要留住傅迁,那我就一定重用傅喜。于是,不久之后,他任命傅喜为大司马。

傅喜是傅太后坚定的反对党。此时,傅家和丁家都抱在一起,有福同享,有钱同贪,共同打造一个贪腐的联合集团。因为傅喜不贪,他们一谈到傅喜就生气。后来,在拟定封傅太后尊号的事件中,一大群傅家子弟都要求给傅太后加封,但身为大司马的傅喜和师丹、孔光都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

傅太后大怒,但又不好当面生气,就发动傅家的人不断地搜集三人的黑材料,只要有机会见到刘欣,就积极开展抹黑三人的工作。刘欣虽然软弱,但并不是脑残,知道傅太后一定要搞掉三人,他只得下诏免去傅喜的职务,让丁太后的哥哥丁明为大司马。

傅家集团看到刘欣终于全面妥协,但他们仍然不放过傅喜,让大家看到,反对傅家者的下场不是一般的严重。傅太后直接下诏给丞相和御史大夫,称:高武侯喜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不宜奉朝请,其遣就国!

这份诏书的措辞十分严厉,要他们回到封国去,不给他们再见到皇上的机会。

刘欣这时已经毫无招架之力,唯有照办而已。

傅太后接着又把矛头指向丞相孔光。这家伙历来都是傅家的反对党,所以也不能留。于是,她跟御史大夫朱博一起,不断地抹黑孔光,最后刘欣也没有办法,只得也让孔光走人。

孔光一走,朱博就当上了丞相。

无法不爱董贤

刘欣的身体本来就不怎么好,给这些太后家族折腾来折腾去,才当两年的皇帝,就病得很厉害。这哥们儿也跟他的很多先辈一样,都是彻底的有神论者。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恢复过来,就信了方士夏贺良的话,说只有改年号,才能让皇上的病好起来,大汉王朝也才能中兴起来。刘欣一听,这好办啊。于是,就把自己年号改为太初,而且还自称“陈圣太平皇帝”。

可是这些事都做好了,龙体却仍然欠安如故。

大臣们就都上书指责夏贺良是骗子。在事实面前,刘欣也没办法,只得下令把夏贺良这些人抓起来,全部处死。谁不好骗,一定要骗皇帝。骗皇帝的后果有两条:要是成功了,飞黄腾达;要是失败了,代价就是脑袋落地。高收益和高风险同在。

傅太后对刘欣的身体并不在乎,她只在乎那些曾反对过她的人现在怎么样。傅喜一直是她心目中最大的敌人。她觉得傅喜现在仍然过得不错,应该继续打击他一把。此时,丞相朱博是她使用得最顺手的工具。朱博也知道,只要巴上了这个老太太,幸福日子就会万年长。

傅太后把朱博叫过来,表示她觉得傅喜仍然是列侯,仍然可以过着美好的生活,这让她很不高兴。

朱博一听,立刻领会了帝太太后的意思,立马去开展搞定傅喜的活动。他觉得只靠自己一人去工作,力量不够大,于是又去找赵飞燕的兄弟御史大夫赵玄,要联合起来,把傅喜往死里打。赵玄虽然觉得有点过分了,但经不住朱博的威逼,只得答应。朱博后来觉得,既然启动了陷害的程序,只搞一个人,效率也太低了,干脆把何武也一起搞定。何武也是傅家最坚硬的反对党之一。于是,把两人放在一起,加以弹劾。

刘欣一看,根本不用开动脑筋就知道,一定是傅太后指使朱博和赵玄他们这么干的。如果光朱博一个人,他还真不好处理。现在搭进一个赵玄,那就好办了。

他把赵玄叫了过来,让他到尚书那里交代清楚。赵玄果然全部招供了,说都是朱博让他干的。

刘欣跟傅太后明着暗着斗了两年多,搞得他差点精神分裂起来,时时处于下风,这时好容易抓了个把柄,立即下令把赵玄、朱博交有关部门审查。结果定了个“不道、不敬之罪”,全部下狱。

朱博他们还想等傅太后来救他们,哪知,却完全没有音讯。这才知道,天下最有权的人有时也没有权。他们以为巴上了最高权力,什么事都可以做。却没有想到,他们只是权力相争的一个工具,当工具没用时,就得报废。朱博在权力场上混了这么多年,靠巴结傅家、帮傅太后打击异己而干到丞相这个位子,知道一旦从权力榜上落下来,最后的下场是很惨的。于是,在确定傅太后不会出手救他之后,只得自杀了事。他用事实证明了一个道理:靠权势上位,必将死于权势!

刘欣这次痛快地把朱博干掉,似乎赢回一局。其实,他还是赢不了。之后,他不得不提拔傅太后的堂弟傅商,让他成为列侯。他准备下诏任命时,大臣们都反对。傅太后再次大怒,把他骂了一通:“何有为天子乃反为一臣所颛制邪?”堂堂皇帝,竟然要被一个大臣控制。

刘欣面对傅太后的怒容,还有什么办法?任命傅商为汝昌侯。

最后,刘欣还提拔了一大批傅、丁两家的人员,个个都在实权部门上班。

刘欣到了这个时候,只有更郁闷了。

更郁闷的刘欣很快就找到了安慰。

这个可以安慰他的人就是董贤。

董贤此前是驸马都尉、侍中。这哥们儿长得很可爱——至少刘欣觉得他超可爱。刘欣发现这个帅哥之后,就叫他到宫中来,跟他一起混。而且混得一点不隐秘,即使出去,也叫董贤跟他一起坐在车上。刘欣虽然很多权力都被奶奶抓过去了,但手中还是有部分权力的,比如提拔一些人,赏赐一些人,他还是可以做到的。当然,这也得看你提拔谁,只要你不提拔傅太后的反对党,阻力就不是很大。

刘欣每觉得自己得到安慰一次,就大大地赏赐董贤一番。几次下来,董贤这个小白脸就成了大富豪,而且富得很震撼。史书上的描述是:“贵震朝廷”。虽然只有四个字,但这四个字充分说明了董贤的权势。

他常常跟刘欣在一起睡觉。有一次,这对同性恋者午休,刘欣身体差,睡眠质量不好,睡了一会就醒了。他醒来时,发现自己的衣袖被压在董贤的身下。他看到董贤正睡得超爽,他怕自己抽出衣袖,会弄醒董贤,就用剑把衣袖割断了。于是,就制造了“割袖”这个典故。

刘欣觉得只提拔和赏赐董贤,不足以体现他与董贤之间的友爱。于是,又把浩荡皇恩波及董贤亲属的身上。他为了让董贤能长期在宫中跟他混而又免除其夫妻两地分居之苦,就下诏让董贤老婆有一个特权,她可以直接到宫中找董贤,只要报上名备案后就可直接进出内宫,而且为了进出方便,她就住在董贤宫中的住处。此外,刘欣还召董贤的妹妹进宫,封为昭仪。夫妻二人连同妹妹同侍皇上,也算是史上奇葩之事了。当然,他更没有忘记董贤的老爸,没有老爸,哪有董贤?于是,任董贤的爹董恭为少府,封关内侯。

应该可以了吧?可皇恩一浩荡起来,就没完没了。刘欣继续下令,建设部门在北宫门外大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名称是董贤的宅邸。规模宏大,分前后两殿,殿门都宽大威严,装修更是豪华。如果没听别人介绍,很多人一定以为这是皇帝的新宫,而不是一个老百姓的豪宅。董贤都觉得很好了,可刘欣仍然觉得不够威武,派人到武器库里拿了一大批武器放到新董宅,最后把宫中的一些珍宝也搬过来,放到董宅里。刘欣看了又看,觉得这些都是活人的用品,人总是要死的。为了让董贤死了也能享受到他的恩典,他又下令,把皇家丧葬用的棺木、珍珠连缀制成的寿衣、玉璧制成的寿裤,都赐了董贤。当然,他不光为董贤想到了身后的事,更为自己死后着想。他自己的陵墓旁边也建了董贤的墓园,而且这个墓园规模也很巨大,里面还修有别室,整个墓园十分堂皇。

刘欣在干这些事的时候,那个经常大怒的傅太后一点不怒了。刘欣觉得心里很爽,他终于可以独立自主了一回。

但仍然有人反对。当然反对的声音绝对不是来自丁家和傅家甚至是王家集团的,而是来自一个叫郑崇的大臣。郑崇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向刘欣进谏,说这样做是要亡国的。不信你翻翻书本,历史上哪个帝王会做这些事?做这些事的帝王,哪个有好下场?

这时,老奶奶没有大怒,但刘欣却大怒起来,抓住一些公事,大力指责郑崇,一点不给脸面。你不给老子脸面,老子就天天骂你。看谁比谁狠。

郑崇仍然不屈服。不久,他的脖子上长了颗毒痈。毒痈把他折磨得很痛苦,他就想打报告退休,可又不敢直接向刘欣上奏。

大汉王朝发展到今天,朝中的鲠骨之臣已经十分稀缺,多的都是那些善于谄谀、勇于陷害忠良之士的奸臣。尚书令赵昌就是靠这几手爬到这个职务的。这哥们儿向来不爽郑崇,这时看到刘欣不断地恶心郑崇,再加上郑崇又有了病,这是陷害郑崇、博得皇上好感的大好机会。于是紧急上了一道奏折,说郑崇与皇家宗族人士往来密切,有图谋不轨的嫌疑。请皇上把他拿下。

刘欣拿到这个奏折之后,在第一时间就把郑崇叫来,大骂他:“你家里天天门庭若市,朋友来来往往,热闹非常。为什么就看我跟人家交往不顺眼?”

郑崇是个硬颈人物,听说之后,忍着脖子的疼痛回答:“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复。”呵呵,我虽然门庭若市,可我的内心世界清静如水。

刘欣一听,差点大暴粗口,你内心世界清静如水?那朕的内心世界就怎么了?居然敢讽刺皇帝,当场下令,将郑崇逮捕下狱,然后严刑拷打,看看是你嘴硬还是我的有关部门手段硬。

结果是双方都硬到底。

司隶孙宝看不过去了,给刘欣上书称:“赵昌指控郑崇一案,现经过反复审讯,郑崇已经被打得即将死去,但他还是没有认罪,不发一句口供。现在连很多群众都说郑崇是冤枉的。我也怀疑赵昌是在陷害郑崇,请皇上也追查一下赵昌。”

刘欣能答应吗?他下了个诏书,直接免孙宝为庶人,看哪个敢再为郑崇说话。老子就是要冤枉郑崇!于是,郑崇就在狱中死去。

终于没谁再敢拿董贤说事了。

刘欣突然记起,虽然他给董贤很多好处了,可现在董贤还没有成为列侯。不过刘邦在立国时就有明确的规定,无功是不得封侯的。董贤只当他的同性恋对象,虽然他自己觉得董贤是有功的,但这个功劳能拿出来说吗?

得找个机会让董贤有点功劳。

正好这时他收到一份奏章,是息夫躬和孙宠两人告发东平王的事。他突然灵机一动,说是董贤最先发现东平王的事,早已向他告发,才让他知道这件事的。这是件大大的功劳啊。于是,他就以此为理由封董贤为列侯。但毕竟觉得这个假做得很不过硬,又怕丞相王嘉等人反对,就派傅晏先拿诏书去给王嘉看。王嘉和御史大夫贾廷看过之后,就给刘欣上了一道密奏,说:“据我们所知,皇上封董贤为侯时,大家都在议论,说董贤是因为贵宠而被封的。现在这些议论还在到处流传,如果皇上真的要奖励董贤,想让大家心服口服,就应当把董贤告发东平王奏章的原文公布出来,然后让有关部门评议,看是不是符合封侯的标准。这样一来,人们才不会有话说……”

刘欣一看,只得暂时作罢。

可他只忍了一个多月,终于找了个机会,把一群大臣召来,然后大骂一通:“以前,幸亏有汲黯,最后挫败了淮南王的阴谋。现在东平王有刺杀天子的阴谋,你们这些身为国家栋梁的大臣,居然毫无觉察,没有把事态消灭于萌芽状态。幸亏驸马都尉及时发觉,然后在第一时间告诉了我,这才使得刘云集团被粉碎,挽救了朝廷、挽救了国家。这个功劳是说有多大就多大。所以,现在决定封董贤为高安侯。”当然,息夫躬也被连带重用,天天跟在刘欣的身边,然后睁着一双尖锐的眼睛看着各位大臣,看谁不爽,就直接向刘欣告发。告来告去,几乎所有的大臣都被他告了一遍。弄得大臣们一看到他,都怕得把脑袋低了下来,眼睛只敢看脚尖以内的范围。

董贤和息夫躬觉得很爽,刘欣觉得更爽。

刘欣本人身体很弱,但却觉得兵器很好玩,经常派黄门跑到武器库那里,把大量兵器搬出来,送给董贤,最后给董贤送得太多了,就转送给董贤的乳母阿舍。

执金吾毋将隆觉得这样做实在有点不像话,就上奏称,武库的兵器是天下公用的东西,怎么能送给私人使用?请把这些武器归还国家。

刘欣一看,很生气,但因为这哥们儿在他还是定陶王时,曾向成帝进言把他留在首都,作为接班人。所以,他就放了毋将隆一马。

息夫躬也是个野心家。他靠董贤爬了上来,可才爬了上来,立刻就看董贤不爽了,开始联络傅家来对付董贤。

当然,他们知道,想把董贤直接搞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只有想出其他办法来建功立业,让刘欣觉得他们是人才,这样才会把权力下放给他们,让他们的权势超过董贤。

他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这个机会是从匈奴那边转移过来的。

当时匈奴单于要求前来朝见大汉皇帝,但因为有病把朝见的时间推迟了。息夫躬就对刘欣说:“本来单于应该十一月入塞,可后来却推说有病不来,我估计形势有了变化。乌孙国的两个老大向来没多少势力,倒是逃亡在外的那个卑爰强悍得很,他老早就跟单于联络在一起,而且还让自己的儿子去当单于的人质。我看他们这是在联合起来,准备以武力吞并乌孙。乌孙被吞并之后,匈奴的势力就会大涨,我们的西域就会陷于险境。所以,我们可以找个胡人假扮成卑爰的使者,让他来长安上书,请求借天朝之力去威胁单于,让其归还人质。我们在办这个事时,一定要让匈奴的使者知道。这就可以达到离间他们的目的,削弱他们的力量。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被几个太后挟持了几年的刘欣,性格早就弱暴了,此时,突然看到这个奏章,里面居然隐藏着谋略,心灵不由抖动了一下,觉得很对头,于是召集息夫躬以及文武大臣,对这事进行讨论。

左将军公孙禄认为不可。理由是,我们向来以威望和信义让周边少数民族心服口服,现在息夫躬却提出这个不讲信义的臭点子,想对匈奴玩阴谋诡计,这是不可行的。而且单于长期以来,早已自称藩属,为我们保卫边疆。现在他因为有病不来朝见,已派使者前来说明理由,并没有失礼啊。我可以保证,匈奴绝对不会出来搞事的。

息夫躬本来以为,这个议题由皇上抛出,肯定不会有反对意见,哪知,第一个发言的公孙禄就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不同的立场。他也急了起来,上前去拉扯公孙禄的衣裳,说:“你是着眼于近期,我是为万世着想。咱们的想法不同,眼光不是同一个档次的。”

刘欣一听,当即就说了一个字:“善!”然后手一挥,命令文武大臣们都退了下去,只留下息夫躬与他继续商讨。

息夫躬一看,哈哈,看来这个计策有效了。在这样的皇帝手下打工,太容易立功了。于是,又出了个主意:“近来灾异频繁出现,我怕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变故。可以派大将军巡视边防部队,然后找个借口斩杀一个郡守树威,一来可以震动四边的少数民族,二来可以应对近期发生的天象。”

刘欣觉得又大有道理,于是再问丞相王嘉。王嘉一听,立刻搞了个长篇大论,把这个点子批了个体无完肤。可刘欣还是觉得息夫躬讲得对。

连续几个建议,都被刘欣当作金点子,息夫躬觉得自己立马就要大功告成了,立马就可以比董贤更贵了。

哪知,他干的这一切,董贤全看在眼里。董贤虽然没别的本事,但对这个事还是看得很清楚的。你们想掌权,老子没话说,可现在想把老子拉下马,老子能答应吗?

息夫躬虽然越来越取得刘欣的信任,但想跟刘欣说话,还得在公众场合,而董贤却可以在任何时候。董贤在一次跟刘欣“密聊”之后,也谈了一大通天象,说这样的天象是不能玩匈奴的,谁出玩匈奴的主意,谁就是在图谋把国家搞乱。

刘欣听了这个话,觉得更有道理了,于是就对息夫躬和傅晏他们生气起来,直接把傅晏的印绶收缴,让他离开朝廷。

而这时,又一个好消息传来,就是傅太太后去世了。

刘欣不由松了一口气。他当皇帝这几年,几乎都是在这个老奶奶的眼皮下生活着,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盯得紧紧的,现在她终于死了,以后自己可以独立自主了。

接着丞相和御史共同弹劾息夫躬和孙宠。刘欣顺手就签了个准奏,把两人全部免职。息夫躬这才知道,你可以跟任何人斗,但千万不能跟皇帝的。你再怎么狠,也狠不过对方。

很多人一看,连息夫躬这样的阴谋家野心家都斗不过董贤,别的人就想都不要想。但仍然有人上书,要求免掉董贤全部职务。

这个人叫鲍宣,他上的这个奏章很长,说元旦发生日食时,陛下能公开进行一次深刻的检讨,让大家都来指陈皇上的过失,这是很英明的。现在又察觉了息夫躬和孙宠的罪恶,把他们免官遣国,实在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灾异的天象自然就会化解。但广大人民群众仍然有话说。因为董贤本来跟皇上一点亲戚关系也没有,更没有别的本事,只是凭着他那个脸蛋和拍马溜须的水平,就得到皇上大量的赏赐,连夜间为他巡逻的安保人员都得到皇上的赏赐,他爹也可以对朝廷的使者指使来指使去。他家祭扫祖坟和举行其他聚会,也都由太官供应。各地的贡品,本来都是送给皇上的,现在却全摆在董贤的家里,这符合天意吗?这顺从民心吗?天意是不可忽悠的。如果皇上真的爱董贤,就应该免掉他的官职,把他遣回原职,没收所有的赏赐。只有这样,最后才能保住董家父子的性命。否则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最仇恨的人,他的下场会很惨的。至于息夫躬和孙宠两个奸臣,连封国都不应该拥有,要全部剥夺,这才对得住广大人民群众。

几乎所有的人都以为,这个奏章一上,鲍宣就会下廷尉。哪知,刘欣却越看越觉得惊奇,居然提拔他当了司隶。

由此可知,刘欣也是个聪明人,知道谁是坏人,谁是好人,什么事是坏事,什么事是好事。只是他无法不爱董贤,然后甘愿充当一个昏君而已。

王嘉之死

刘欣继续赏赐董贤。这哥们儿做别的事都不怎么开动脑筋,在对付傅奶奶时,除了把那张脸变成苦瓜脸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是宠爱起董贤来,脑洞却常常大开。傅太后才死没多久,他突然又来了灵感,借口说是傅太后有遗诏,请太皇太后下诏给丞相和御史,请他们做好增加董贤二千户采邑的手续。当然,如果只增加董贤一个人的采邑,有点说不过去,于是,顺便还增加了其他几个傅家人的封国。

这个诏书一到丞相王嘉那里,王嘉就知道傅太后的遗诏绝对是个假冒伪劣产品,而且这样做实在太不合理合法,就把这个诏书封了起来,还上了个奏章,把刘欣跟董贤的关系批得很透彻。你喜欢董贤,其实就已经不对了,这些年来还毫无理由地赏赐他那么多的东西。现在全国人民都在骂他,董贤已经成为千夫所指的人了。他们得到的太多了,可他们仍然不满足,而皇上居然也还无度地满足他们的要求。我不敢把这个诏书公布出来,现在把它封还。

刘欣一看,就生气起来。这个王嘉实在令人恶心。你当朕的丞相,不为朕办事,却老是跟朕作对。前段时间处理东平王的案子时,也同样不跟朕保持高度一致。

原来,刘欣派廷尉梁相主持处理东平王刘云的谋反罪时,梁相觉得这个案子越看越像个冤案,证据明显不足,就建议把这个案子转到长安,改由公卿复审。尚书部门的领导也表示同意。

可刘欣却坚决反对。这哥们儿在这个事上再一次显示出其智商的不一般。他冷笑一声,当场找了个理由,把这个建议猛批一顿:“梁相看到朕的龙体欠安,至今没有起色,就想为后路作准备,是典型的两面派。他现在是想拖延时间,等过完冬天,刘云可以侥幸免死,这是不忠心的最大体现。”于是,当场下令免掉梁相。过了一段时间,实施大赦,王嘉又推荐梁相出来做官,刘欣一听,脸上就全是愤愤不平之色。只是当时没有发作。才过20天,王嘉又搞了个“封还增益董贤采邑”之事来,刘欣就更愤怒了。

刘欣这时也顾不得什么了,继续发扬谁反对老子,老子就反对谁的精神,下令王嘉到尚书那里接受尚书的审问:“当初梁相犯了不忠之罪,罪大恶极,你曾为此自我弹劾过。可现在你却又来赞美他们,要朝廷重用他们。你这是什么意思?”

王嘉只得脱帽谢罪,但刘欣不止让他谢罪那么简单。

他下令把这事交付文武大臣们讨论。

大家一看,就知道王嘉这次真的完了,于是,都采取见风使舵策略,纷纷表示与皇上保持高度一致,弹劾王嘉,建议把王嘉“诣廷尉诏狱”。

刘欣当然龙颜大悦,同意照此办理。

当使者拿着诏书来到王嘉的宅邸时,丞相府的那些工作人员都哭了起来。这些工作人员知道,王嘉这次必死无疑。于是,都流着泪调好毒药,送到王嘉面前。与其被折磨而死,不如现在吃药干净。

王嘉看着毒药,不肯喝。

他的主簿过去劝他,他仍然不肯。

使者还在等,主簿再端着药送到王嘉面前。

王嘉抓起毒药,用力甩在地板上,大声说:“我堂堂丞相,位列三公,如果做了辜负国家的事,就应该就市受刑而死,向广大人民群众宣告。为什么要喝药而死?”说完穿好官服,出来拜受诏书,登上小吏乘坐的车,去掉车盖,让大家都看到他。

到了廷尉衙门,廷尉收缴了他的印信,然后把他绑了起来,送到诏狱。

刘欣一直在睁着那双无力的眼睛,密切关注着这件事,当他听说王嘉竟然活着去见廷尉,就勃然大怒,下令由将军以下的官员和五名二千石的官员组成专案组,共同审问王嘉。

面对专案组的提问,王嘉回答:“梁相等人去审理东平王一案时,并不是认为刘云没有罪。他们提出由公卿复审,只是为了表示慎重。我实在看不出梁相有二心的罪证。后来,他们又因为获得大赦出来。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人才,我推荐他们只是为国惜才,没有别的意思。”

狱吏再问:“如果事实是这样的,那你为什么又有罪?你还是有负国之罪的,不是白白受冤枉的。”于是,就进入拷打模式。

王嘉还有什么办法?只有一声叹息:“我有幸成为丞相,不能推荐贤能之士、斥退奸佞之徒,确实有负国之罪,死有余辜。”

狱吏再问:“谁是贤者?谁是奸佞之徒?”

王嘉大声说:“孔光、何武是贤能之士,我却不能举荐他们出来;董贤父子是搞乱朝廷的奸佞之徒,我却不能把他们打倒。我罪当致死,死而无憾!”

就这样,王嘉被关在狱中二十多天,不吃不喝,最后吐血而死。

按说,王嘉一死,刘欣应该举国欢庆才对。可他并没有把笑容挂在那张满是病态的脸上,而是让有关人员把王嘉的供词送给他看。他看了之后,居然下令提拔孔光为御史大夫,过了不久,再任为丞相,恢复其侯爵;接着任何武为御史大夫。而且还为孔光翻案,说他以前被免职是因为被傅嘉陷害,于是,把诬陷大臣的傅嘉免为平头百姓。

这件事再次证明了刘欣的脑子完全有分辨是非的能力,然而他就是故意颠倒是非,只为自己喜爱的一个宠臣。

他只想让可爱的董贤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因此不惜故意制造冤假错案,把他这一朝最能干的丞相搞死。孔光虽然被王嘉称为贤能之士,但此公素来小心谨慎,最不敢得罪领导。就在王嘉被刘欣冤枉之时,他为了保持政治正确,就领衔弹劾王嘉。此时,虽然当上丞相,也只是在那里当橡皮图章而已。

不久,大司马丁明因为同情王嘉,被刘欣免职。

刘欣任韦赏当大司马。可是韦赏太老了,大司马当了没几天,就死去了。

刘欣知道,该董贤出场了。王嘉因为反对董贤,王嘉就死在狱中。丁明因为同情王嘉,丁明就被罢免。请问现在谁还敢反对董贤?

最后的幸福时光

在韦赏死后的次月,也就是元寿元年(前2)的十二月,刘欣任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常给事中、领尚书事。大司马是西汉王朝的首席大臣,再加上常给事中和领尚书事,手中拿的全是实权。于是,这对同志哥占据了国家领导人排行的前二位。

这年,董贤22岁。

为了表示董贤这个大司马跟丁明等人的大司马不一样,刘欣特别附加了一个特权:以后文武百官的奏章都必须先通过董贤,然后再由他转达皇上。

董贤的各位亲属都被大大地提拔了一把。

大家只能在那里眼睁睁地看着,谁也不敢作声。就连丁、傅两家的人,看到董贤的权势远远超过他们,也只能在那里保持沉默。

那个被王嘉称为贤能之士的孔光,此时也表现得十分老实。孔光当御史大夫时,董贤的父亲董恭曾在他手下当马仔。现在董贤为大司马,地位在孔光之上。刘欣想试试孔光对董贤的态度如何,于是,故意叫董贤到孔光的府上串门。

孔光虽然老实,但智商却很高,知道现在皇上正在使尽洪荒之力来宠幸董贤,因此向来不敢在董贤面前摆谱。这时听说董大司马来了,立即指手画脚,布置警戒,把安保工作做到一级状态,然后穿好官服、戴好官帽,出大门等候。当他看到董贤的车队隆重开来时,才退入大门。董贤到达中门后,孔光进入客厅。董贤下车后,孔光才出来拜见,一套程序做得恭恭敬敬,滴水不漏,远远超出平时迎接宾客的档次。

董贤回去之后,把整个过程向刘欣进行了详尽的汇报。

刘欣很高兴。很高兴的刘欣立刻拜孔光的两个侄子为谏议大夫、常侍,让大家知道,只要你拥护宠爱董贤,你就有好果子吃。

你想想,连号称群臣之首的丞相都对董贤持此礼,其他大臣就更不用说了。董贤手中的权力,到这时已跟刘欣差不多了。只是董贤虽然长得很帅,花言巧语的水平很高,跟刘欣玩的手段很强,但别的能力都太差,因此并没有把这个权臣做到曹操那个档次。

不过,还有人不愿巴结董贤。此人叫萧咸,是前将军萧望之的儿子,现任中郎将。当然,他还有个身份,就是王闳的岳父。王闳是谁?是王谭的次子。按他现在的地位,跟董贤是挂不上钩的。但因为董恭把萧咸当偶像,很想跟他攀上亲戚关系。于是,让王闳回去跟岳父大人说,请把女儿嫁给董恭的次子董宽。

萧咸一听,就怕了起来,不敢答应。王闳问为什么。他偷偷对王闳说:“董贤当大司马时,册文中居然有‘允执其中’四个字。这四个字是尧给舜禅让文中用过的词啊,按道理不应该出现在三公的册文中啊。只要有点见识的人看到这四个字,都很害怕。我们是普通人家,哪担当得起这句话?”

王闳向来聪明,听了这话之后,马上深刻领会了岳父大人的意思,回去向董恭汇报时,就说:“萧家觉得自家地位卑微,高攀不上贵公子。并让我代他们对大人表示歉意。”

董恭一听,一声长叹:“我们董家到底怎么了,人家这么惧怕我们?”

过了不久,刘欣举行一次酒会。参加人员有董家父子以及刘欣身边的那些高级工作人员,包括王闳在内。

大家喝得正进入状态,刘欣突然用那双含情脉脉的眼睛看着董贤,然后夹带着酒气说:“我想向尧学习,把这个皇帝宝座禅让给你,你看怎么样?”他的原话是:吾欲法尧禅舜,何如?

王闳一听,大声说:“天下乃高皇帝天下,非陛下有也!陛下承宗庙,当传子孙于亡穷,统业至重,天子亡戏言。”这个天下是高皇帝打下的,不是陛下自己的天下。陛下继承大统,应当传给子孙于无穷。这是天下兴亡的大事,皇上怎么可以拿来开玩笑?

刘欣一听,那张病脸刹那间变得难看起来,当场命令王闳你给老子滚出去,以后不得再进入禁宫之中。可过了不久,王政君代王闳求情,刘欣又让王闳回来了。

王闳仍然不改他的个性,上了一道奏章,又把董贤的事拿来批了一顿。说董贤既没有给汉朝立过什么功劳,又不是刘家亲属,在民间连个好名声都没有。现在皇上把整个国库里的财富都差不多赏赐给了董贤,天下人都觉得这是荒唐透顶之事,是有违天意民心之举。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只怕陛下会受到人们的嘲笑,而董贤也会受到灾祸。

刘欣拿到奏章之后,干脆来个不理。你说你的,我干我的,看谁先累。

刘欣也懂得,这些大臣之所以不服董贤,是因为董贤太过粉嫩。因此他也在想办法为董贤树个好形象。

正好单于来朝。

单于及西域诸国来朝,向来是国家大事,文武官员都得穿戴整齐,过来参与这个盛会。据说,此次来朝的西域国家共有五十多个。这些老大以及翻译人员共有376人,个个佩戴汉朝授予的绶带,看上去很壮观。

董贤是首席大臣,当然也赫然在列,而且处于显赫之位。

满脸胡子的单于看到辅政大臣的位子上,竟然坐着这么一个年轻人。当年霍去病也年轻,可他到死的时候,也还隔着一个卫青啊,而且霍去病是什么人?是天才啊,史上独一无二,天下人都知道他。可现在这个年轻人是谁?难道没有战争了,谁长得帅谁就当头号大臣?单于最后忍不住问翻译,这个帅哥坐在这个位职,到底是什么意思?

刘欣立刻对翻译说:“你对单于说:大司马年少,以大贤居位。”呵呵,他没有大功,但他是大贤,水平很高的。

单于立刻站起来,向刘欣祝贺,说天朝真有福气,能得到这样年轻的大贤臣。把刘欣祝贺得龙颜大悦。

可龙颜大悦之后,这哥们又做了件让单于不悦之事。

原来,根据气象官员的说法,今年太岁在申,压伏南方。于是,就安排单于住在长安之南的上林苑蒲陶宫,想让单于这个大胡子顶替他的灾难。单于对大汉这个天象文化是一点不知道的,这时看到能住这么好的地方,感到很惊奇。刘欣那张病脸绽放着得意的笑容,说,这是天朝为了体现对单于的特别尊重,才作这个安排的。

单于开始很感动,但想来想去,又觉得好像不大对劲,就去问别人,终于弄清了刘欣的意思,就很气愤。

刘欣以为,让单于居住在那里代他受太岁伏压,他就可以继续健康地活下去。哪知,单于起床离开那里之后,回到匈奴,身体依然像以前那么强壮,倒是刘欣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了。单于正月离开长安,他五月就离开了人世。

这哥们儿在位七年,活了25岁。在他之前,虽然外戚轮流执政,他的前任刘骜把皇帝做到死的那一天,权力基本都掌握在王氏手里。但如果刘骜要收回来,也不是什么难事。而到他当皇帝时,傅太后一番猛抢,就把权力从王家转移到傅家。傅太后权力欲望极强,一言不合,就勃然大怒。幸而她死得早。傅太后死后,大权完全握在他自己的手中,他是完全可以独立自主的,可他却把精力全放在董贤身上,好像他当这个皇帝完全是为董贤当的。大汉王朝是他和董贤共有的。虽然不断有大臣警告他,要远离董贤,重振朝纲,把大汉王朝带进一个新时代。可谁说这话,他就打倒谁。谁反对得最坚决,他打击得最隆重,而且不惜把你往死里打。

他以为,他这么努力打击董贤的反对者,他和董贤就可以永远幸福地过着同性恋生活,到地老天荒的那一天。这一点,他确实做到了。只是这个地老天荒的日子来得太快了。他死后,手握大权的董贤,只懂在那里发呆,连国丧如何开展都不知道。你想想,这样的人能保住性命吗?

于是,曾被刘欣打压下去的王家重新抬头。

在家失业了六年的王莽再次出山,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大司马董贤拿下,并逼其自杀。一对同性恋者,终于黄泉相会。

我们无法知道,如果他还活下去,西汉王朝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但我们知道,他死了之后,这个天下就成了王莽的天下。不久之后,王莽废掉汉统,成为新朝的开国皇帝也是末代亡国之君。

虽然此事在刘欣死后数年才发生,但我们可以这样说,当刘欣闭上了他那双无力的眼睛时,西汉王朝已进入了实质的关张阶段。

建立一个新政权很艰难,得靠无数英雄谋臣为之冲杀谋划,然后为之奋战多年,杀得血流成河,人头滚滚,方能取得最后胜利。

让一个国家强盛,更是何其不易,往往要靠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这才打下盛世的基础。就如西汉,历经汉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几个皇帝连续的拼搏,这才使得强汉大显天威,盛极一时。

而让一个国家衰落下去,又是何其容易。刘欣本来仍然有翻盘复兴的机会,而且他同样也有这方面的能力,但他彻底放弃了,只顾过着腐败的生活,终于,使本来就摇摇欲坠的大汉王朝彻底丧失了最后的机会。

后世很多人把前汉之亡,归罪于王莽,归罪于外戚。其实真正的罪魁祸首就是刘骜、刘欣这几个皇帝。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hm/1314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