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身前后名

进击的铁骑——南京南京:郑成功功亏一篑

历史大观园 身前后名 2020-06-24 23:28:34 0

顺治十六年(1659年,永历十三年)六月二十日,镇江城外,郑成功开始布阵,郑军头阵是手持长枪的士兵,后面跟着手拿团牌(盾牌)的士兵,第三层是倭铳队,高举从日本买来的火枪。每一队五十人,每队都有五色旗一面的队首。郑军各小队配有滚被手二人,他们双人拎着一张二寸厚的大棉被状物品,所以称为滚被手,棉被白天打仗使用,晚上把血擦干净后就当被子盖。“渴饮刀头血,困卧马中鞍”在郑成功麾下步兵身上变成了渴饮长江水,困卧血中被。

士兵一手拿大被子,另一手握刀。每逢清军射箭,滚被手便扬起被子阻挡箭雨。进攻之时,他们即持刀滚进,专砍人腿马腿。郑军前一队为五色旗,后面有蜈蚣旗、狼烟旗,倭铳队之后还有大刀队,最后压阵的是鼓手。郑军鼓声急则兵行亦急,鼓声缓则兵行亦缓。

清军多为骑兵,望见郑军步军排阵,内心轻视,毕竟入关以来清军骑兵打明军步兵始终是2002年世界杯德国踢沙特的阵势。清军根据以往作战经验,每每在进攻前后退数丈,然后加鞭策马突前,忽然冲击敌人步兵阵。只要对方阵脚稍动,清军骑兵就会举刀呐喊乘势杀入,对方步兵定会因为怯懦自相践踏。清军常常以此战法取胜。此战清军仍旧使用老战法,以一万骑兵突前。出乎意料的是,郑成功所部步兵严阵而待,屹然不动。他们高举团牌抵挡,纹丝不动。清将骑兵三次冲锋,均被郑军挡回,再无余技可施。正在此时,清军忽然望见郑军背后有黑烟冉冉升起。清军刚刚准备整马重新冲阵,忽然发现,郑军士兵疾走如飞,扔下团牌,发起攻击。郑军三人为一组,一名士兵以盾牌为二人遮蔽刀箭,一人砍马,一人砍人,往往一刀把清军铁甲兵挥为两段。郑军士兵大多使用倭刀,日本军刀锋利无比,一砍一个准。

此战过后,清军败回的士兵经常说:“海贼厉害,一刀杀六段!”旁人问原因,清兵解释:“我们三骑为一组,海贼(郑军)迎前,齐腰削来,我们的人被从中间断开,是为六段!”此番出兵郑成功连战连胜,兵临南京城下,然而最终他却因为自己过三十五岁生日,麻痹大意,失去大好战机,失去了南明最后一次的复国希望。

顺治十四年(1657年,永历十一年)永历帝封郑成功为延平王。顺治十五年(1658年,永历十二年),清廷以孙可望为向导,洪承畴为总指挥,吴三桂为前锋,大举进攻贵州,东南各部清军主力纷纷调往西南,此时,郑成功的机会来了。八月,郑成功、南明兵部侍郎张煌言率军北伐,进入长江,至羊山,突遇飓风,一千多艘战船有三分之一损毁,八千多将士溺死,郑成功的三个儿子也被溺死。郑成功于是撤军南下。

此次损兵折将,无功而返,郑成功给日本德川幕府将军写信,请求日本出兵相助,信中说:“日国上将军麾下,伏以州同瞻部,就承以定东西,境接蓬莱,连三岛而蹙天地。域占为雷之位,光拂若木之华。道不拾遗,风俗追乎三代,人重然诺,俗犹敦乎四维。恭惟上将军麾下才控擎天,勋高俗日,铸六十五州之刀剑,雌雄为精;皈五百一郡之版图,砾沙皆宝。虽共临霍载,读奠共山河,成功生于日出,长而云从,一身系天下安危,且马嘶塞外,肃慎不数余凶,虏在目中,女真几无剩孽。缘征战未息,致玉帛久裂。仰止高山,宛泰安知在望,溯回秋水,怅沧海之太长。伏祈鉴照,元任翘瞻。”这是继鲁王朱以海派黄宗羲请日本发兵、周崔芝请日本发兵后,南明第三次请求日本发兵相助抗清,日本德川幕府决定派兵相助,中日海道总遭遇风暴,这次日本出兵刚一开始就遭遇飓风,“洋中忽遇狂风,舟不得前”,日军死于海难者不少,于是出兵之事告吹。

日本不靠谱,郑成功只得再次单干,顺治十六年(1659年,永历十三年)四月,郑成功与张煌言一起率千余艘战船,扬帆而来。此次出兵,郑成功下令允许携带女眷,《汉书·李广苏建传》云:“军中有妇,士气不扬”,郑成功当然不会轻易违反这个军事原则。他这样做的原因是认定攻克南京、收取江南有必胜的把握,这无疑犯了轻敌的错误。徐孚远《北伐命偏裨皆携室行因歌之》诗云:“浪激风帆高入云,相看一半石榴裙。箫声宛转鼓声起,江左人称娘子军。长江铁锁一时开,旌旆飞扬羯鼓催。既喜将军挥羽入,更看素女舞霓来。挥戈筑垒雨花台,左狎夫人右酒杯。笑指金陵佳丽地,只愁难带荔枝来。”无疑是对郑成功允许携带女眷的辛辣讽刺。早在朱元璋时期,他就下令将领出征不得携带家眷,这固然有扣留妻子为人质、防止将领叛变的意图,但对于将士在前线一心一意作战也能起到保障作用。清朝也继承了朱元璋的这个制度,刘献廷《广阳杂记》记载:“清制:惟王行师可携妇人,贝勒、贝子、公皆有定数,公以下不得有。”

郑成功舰队载着火炮、士兵和女子,一路杀入长江,首战告捷,一举攻克定海。然后,郑军战船遮天蔽江北上。郑成功率领大小船只三千多艘,精兵十万余人杀向南京。计六奇《明季南略》一书详细记载了郑成功此次北伐的精彩故事。清朝在南京一带驻军薄弱,当时,大多数军队,不是留驻北京,就是去打贵州。清军在镇江至瓜洲的十里江面上以巨木筑坝方式拦截郑成功的水军。清军长坝宽三丈,外抹泥,内用木撑,左右两端建立木栅,其中有射击孔,可以在木栅里面驻派军人向坝上放射箭弩铳炮。清军往坝两边加放无数根直径逾尺的大木柱,用以堵截郑军海舟的冲撞,炮石盘铳,星列江心。然而,清军的防御大坝刚建成就被潮水冲垮了。清朝南京守臣郎廷佐把大批巨木沉江以阻潮水,重新修好堤坝。

六月十五日,郑成功率2300艘战舰齐泊焦山(镇江以东),准备大举进攻。郑成功先派出四只海船,外面蒙上白色棉絮,里面遍途乌泥,这样以棉絮和污泥作缓冲,箭矢炮石都无法伤害船只。此外,污泥也有防火作用。郑军每船仅载几个人,从容扬帆而上。清兵见郑军战舰,开炮轰击,炮声如雷,声闻三百里,开了五百炮,郑军的战舰一艘都没有受损。郑军操船手不慌不忙,倏忽往来,一会儿近坝,一会儿离坝,诱引清军不断放炮轰击,以消耗清军弹药。郑军船只里面的士兵每次接近水坝,都会去砍水坝下支撑的大木,循环数次后,清军拦截坝已经呈现松垮势头。

六月十六日,郑成功估计清军大炮弹药将用尽,指挥水师大军一举驶过镇江,冲破清军防线。十七日,郑成功军队从后寨攻上瓜洲。清军连忙在高岸上列马队,郑军步兵从两旁水田中忽然冲出,抡刀猛砍清军战马的马腿,大败清军。郑军二十人从江中游过来,持长刀乱砍清军,居然打得两千清军往另一侧岸边跑,结果刚好赶上郑军船只靠近这一侧岸边,一千人登陆,二十人加一千人,两下合击,将两千清军斩杀。然后,郑军猛轰镇江,在强大攻势下,清朝守将连连向南京告急。洪承畴派罗托来救援镇江,罗托很狂,说:“这些海贼还不够我杀的。”此外洪承畴还派了几支兵马前来救援,加在一起一万五千人。

清军将领罗托所率的清朝京营军骄躁,着急找郑军交战。但是,郑军大船忽上忽下,在江上往来游移。见清军在南,他们就开船向北;见清军过北,他们又掉头向南,假装畏惧,实则诱敌。如此一来,清军随走随赶三日,一直未得喘息,个个累得虚脱。当时正值酷暑,连日多雨,雨过复热,热气蒸熏,尤其是穿铠甲的清军,铁盔甲经太阳一晒,人都要烧起来了。大暑天气,清兵没水喝,只好喝马蹄遗矢(《明季南略》原文如此,估计是马尿)。人渴了有马尿喝,战马更受罪,无草无水,奔驰既久,俱张口喘息。

镇江城清军派居民送饭给来援的清军,由于大暑奇热,士兵们说:“谢谢你们,我们吃不下去。”还有士兵说:“我们从前当贼寇时,军粮是用小牛肉干磨成的细粉,随身携带,临阵吃几撮,就不会饥饿。现在的军将不懂这些,让我们冒雨热来回奔忙,已经两天没饭吃了。”

郑成功部队之所以能在镇江城下连战连胜,究其原因,一是这支部队是以郑芝龙手下的海盗为原始积累,二是郑成功的个人风格。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都是狮子,而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都是绵羊。敢于蹈险出海之人,都是血性男儿。在海上天不收地不管的自由,又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野性和血性。这样一支如狼似虎的部队,面对清军八旗作战时爆发出惊人战斗力,是不奇怪的。

镇江城外,郑军与清军进行多次交锋,一次在与清军管效忠(名如其人,只管效忠清廷)所部激战中,郑军中忽有一将举白旗,顿时号炮声起。当时举白旗可不像现在,当时白旗并不是投降,没有特定意义。正在进攻的郑军士兵,闻炮忽然向两边散开,也有来不及散开的,也都立刻趴下,伏在地上不动。清军骑兵见状,以为郑军要撤退,可以趁势冲杀,纷纷拍马向前冲杀,还未冲出几步,郑军后阵中闪出炮队,引信点燃,施放大炮和倭铳,炸死清军一千多人。清军被炸得尸横遍野,血肉模糊。

郑军大呼:“汉兵暂避!”听此呼声,清军中的绿营兵步卒赶紧跑了。郑军冲上去,把在最前面的五队清军骑兵包围,抡起倭刀就砍,砍死清军骑兵一千多人。清军将领管效忠多备战马,他的战马被砍后,飞身跨上旁边的第二匹战马,随后第二匹战马又被郑军砍死,又飞身跳上第三匹战马,第三匹战马又被郑军士兵砍死,又飞身跳上第四匹战马。郑军兵士见他身手敏捷,又穿着高级武将官服,很想活捉他报功,这才让他有了生还机会。管效忠败退至银山,仍然不放弃努力。他率残兵从山上冲下,实施反冲锋。郑军在山下布阵,清一色身穿铁甲胄,戴精铁面具,连腿上也有铁护套,只露出两脚。郑军迎着从山坡冲下的清军骑兵,挥长刀专砍马腿,锐不可当。由于郑军步兵铁甲全身,无下刀处,管效忠命令清军专门射郑军士兵没有遮护的双脚。郑军士兵脚被射中后,纷纷把箭镞拔出,仍旧用长刀接着砍人,最终清军崩溃。

清将管效忠不甘心,六月二十二日,他自提数千精骑,来到岸边准备与郑军决一雌雄。望见郑军战舰,管效忠大喊:“从来只有马上皇帝,哪里有水上皇帝,有种的上来决战!”

少顷,郑军两艘大船泊岸,陆续下来两千士兵,在扬蓬山一带的菜园列阵。见状,管效忠派其麾下勇将王大厅率兵出战。郑军主将周都督(史无其名)大喝:“你是管效忠吗?何不速速投降?”王大厅没理他,拈弓搭箭,一箭射来,正中周都督脚趾。

周都督拔箭的时候,王大厅又射出二箭,都射在周都督脚趾上。周都督大怒,他也不再拔另外两只箭,而是挺身大喝,持刀来战,一刀砍死了手里还在拿弓箭准备继续射的王大厅。

此时,郑军方阵开始移动,准备攻击。管效忠经验丰富,忙对手下清军兵士说:“此八卦阵也,生门向江一面,应该从此攻入。”他挥旗命令清军攻入八卦阵“生门”。清军全部冲入后,郑军忽然变为长蛇阵,首尾呼应,把数千清军包围其中。管效忠手下清军被杀得落花流水,管效忠本人从执旗官手中抢得令旗,扛着令旗飞奔撤回。郑军一路追杀,管效忠手下四千清军精兵只剩三百人逃回。管效忠逃到南京城壕,被郑军追上,又有一百六十个清兵被砍死,最后四千精兵仅剩一百四十人逃回。管效忠逃回南京后,说:“我自满洲入中国,身经十七战,从未遇如此劲敌!”

管效忠败走,其余诸将早已经带领各自的属下逃无踪影。郑军士兵赶到镇江城下大喊:“速速献城投降,否则的话我们会尽屠城池,外来援兵已被杀尽,如有不信,请看扬蓬山上。”镇江守城兵士远望,只看见清军数以万计的尸体。清军守将高谦与太守戴可立不得不开城投降。收复镇江后,郑成功赋诗两首:“春风得意马蹄轻,满目青归细柳营。横槊赋诗曹孟德,词锋先夺镇江城。”“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而后他发布檄文,率军直取南京,一时间清朝统治下的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均派人表示要投降。

此时在北京的顺治手忙脚乱,据当时在顺治身边的传教士汤若望回忆,皇帝完全失去了他镇静的态度,而颇想逃回满洲。孝庄皇太后对他加以叱责:怎么可以轻易放弃列祖列宗的江山呢?他一听皇太后的话,便愤怒地拔出宝剑,说:“朕要御驾亲征,或胜或死”,说罢,“他竟用剑把一座皇帝御座劈成碎块”。孝庄尝试着用言词来平复顺治的暴躁,另派顺治以前的奶妈到他面前进劝,可是这更增加了顺治的怒气。任何人都挡不住顺治,北京的各城门很快贴出了官方的布告,晓谕人民,皇上要亲自出征。大臣们万般无奈,最后只好搬出德高望重的汤若望出面劝驾。(据魏特《汤若望传》)

汤若望认为顺治一旦御驾亲征,会带来京师畿辅重地的混乱,中原多难对西方传教事业不利,汤若望决定劝说顺治改变主意。顺治是个极为情绪化的人,自从说出御驾亲征后没两天就后悔了,正愁找不到台阶下,一听汤若望的劝阻,他马上就坡下驴,不再御驾亲征,而就在这时,局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康德在《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中认为,历史发展具有合目的性,历史是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有理性地发展。然而,当我们深入历史细节中,会发现情况要复杂得多,历史是那样充满偶然性,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历史的走向距离深思熟虑、见微知著、洞若观火甚远,历史的发展许多时候都是盲目而冲动的。在历史的发展中,没有人知道下一步会怎么样,顺治本来都想逃回满洲了,郑成功本来认为中兴有望了,但历史就爱跟人开玩笑,就像阿甘的母亲对阿甘说:“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远无法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尽管两点之间距离直线最短,但是世界没有一条河流是笔直的,哪怕是人工开凿的运河也没有一条是笔直的,历史没有先见之明,也不能选择捷径。康有为没有也不可能找到通往大同之路,而郑成功在沿着中兴大明的道路上前行过程中,也最终会被摔得粉碎。

七月初九,郑成功大军抵达南京仪凤门,管效忠派人对郑成功说:“赐姓王师到此,即当开门延入。奈何我朝规矩,守城者坚守三十日,那么城破后罪不及妻孥。现在我和南京主将的妻儿老小都在北京,恳请赐姓宽限三十日,到八月初八自然开门迎降。”

郑成功说:“本藩攻此孤城,不过用一个脚尖就能把城墙踢翻。既然来降,姑准其宽限,盖欲取信于天下也。若至期不降,我大军攻入之时,寸草不留。”

郑成功参军潘庚钟说:“此乃缓兵之计,不可信,应该速速攻城。”

郑成功说:“自舟山兴师至此,我军战必胜,攻必取,一个南京怎么会打不下?我知道清朝的这个规矩,尔勿多疑。”

潘庚钟说:“《孙子兵法》有云:辞卑者,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欲降则降,怎么还说三十天宽限,一定是城中空虚。速为进兵攻之,乃为上策。”

郑成功说:“古者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今既来降,又准其约,若骤然攻之,彼心不服。等到他不履行约定投降时,我大军再攻,到时城内人心悦服,且使天下皆知我行仁义之师。况太祖皇陵在此,亦不宜震动也。”(以上对话据江日升《台湾外记》卷四)

郑成功并不是宋襄公,他之所以如此胸有成竹,是因为进军途中,清朝的松江总兵马进宝和崇明提督梁化凤皆暗中与他约降。实际上,马进宝是真心投降,梁化凤是虚与委蛇。梁化凤是顺治朝武举进士,是个彻头彻尾为清廷卖命的汉奸。此次郑成功北伐,他在郑成功进攻途中亲自拜见郑军大将马信,二人结为兄弟,对天盟誓,他要通过麻痹郑成功的举动在关键时刻对郑成功来个窝心一刺。

有梁化凤在城内,郑成功很放心,于是郑成功对南京城围而不打,花很多时间去拜谒明孝陵和庆祝自己的三十五岁生日。郑成功放松了警惕,上行下效,导致郑成功的部下警惕性也降低了,他们连续数日饮酒捕鱼为乐。就在此期间,顺治调兵遣将,局面对郑成功逐渐不利。郑成功轻易许诺一个月不攻城造成的结果是:清军逐渐对郑成功完成反包围,而郑成功孤军深入,本利在速战,城下空耗数日,锐气逐渐消磨。七月二十一日,郑成功意识到自己上当了,决定在七月二十五、二十六日对南京城发动总攻。可是,七月二十二日,郑军中有个林姓官员叛变,他对郎廷佐说:“再过三天,郑军大举攻城,南京必不可守,二十三日,乃郑成功三十五岁生日,诸将定会卸甲饮酒庆贺,必不为备,可偷袭击破。”然后,他把郑军何地是实营,何地是虚营,都告诉清军。

七月二十二日夜晚,郎廷佐派梁化凤率军从南京的神策门出发。神策门本为已经用砖石堵死的废门,从城外看上去,由于芦苇野草满地,根本发现不了。清军在城内拆门,很快就把神策门拆毁冲了出来。郑军在神策门一带的主将是余新,当时他和郑军另外一个大将甘辉正在庆祝郑成功生日宴会上听戏饮酒,很快被清军生擒,此后郑成功大将甘辉在与清军激战中被杀。至此,坐镇指挥的郑成功心乱,但仍旧不发进攻命令。郑军大将林胜对士兵说:“敌人虽胜两阵,但兵力不多,藩主(郑成功)不发号令让诸营联合反击,实误大事。”于是,不等郑成功命令,他率手下士兵向清将梁化凤所统骑兵发起攻击。真是不巧,林胜的军队刚刚冲出,恰遇东门清军忽然从城中出来加入战斗,与梁化凤的清军一起合击,将林胜部郑军全歼。

此时,郑成功对参军潘庚钟说:“你在本王伞盖下替我坐镇指挥,不可去盖。我下山到水军大营,催军从后面掩杀。”郑军水军大营一直泊于江边,踞南京城二十多里。郎廷佐在郑军刚到之时,就派士兵假扮百姓,出城跟郑军做生意,把郑军水营的兵力部署摸得一清二楚,特别是郑军几只装满火药的大船,被清军死死盯上。此时,清军奸细拿着硝磺瓶,接近火药船后,点火抛入舱内。四只大船爆炸,所有火药全部报销,火势延烧到郑军大船数艘。见火药库爆炸,郑军军心大乱,清军铁骑发起冲锋,一下子把郑军士兵冲溃,把他们逼到江边。郑军士兵无一投降,全部投江而死。

清将梁化凤见观音山上有郑成功的伞盖,便率士兵猛攻,欲生擒郑成功,结果潘庚钟与属下士兵全部战死。至此,郑军彻底溃败。其实即便此时,郑军的人数依然是南京一带清军的两倍,然而,郑成功心灰意冷。张煌言闻郑军在南京败溃,立刻写信,要郑成功在民心可恃的基础上,再坚持一下,派出百艘战舰到长江上游与自己联兵,继续抗清。然而心灰意冷的郑成功归心似箭,弃镇江不守,顺流东下而去。临行前,郑军士兵大呼:“尔等百姓可随我去,不然鞑子要杀尽你们!”一时间,城中如沸,妇女皆漫无目的狂逃,街上被踩踏至死者无算。孩童遍地,践踏如泥,最终郑成功撤至厦门,此次北伐前功尽弃。

这次郑成功北伐,走的路线跟日后鸦片战争时英军走的路线一样,但英军到镇江后派兵驻守,断绝京杭大运河交通,将清朝最重要的交通线切为两段,北京之兵不能南下,江南漕运不能北上,最终清军战败。而郑成功犯了轻敌冒进的大错,带着主力就奔着南京去了,未在镇江部署重兵。战略部署失误,战术上在南京城下空耗数日,延误时机,假如郑成功在发布檄文后一鼓作气拿下南京,局面会截然不同,南京是个政治意味极浓的城市,如果收复此地,不仅可以用朱元璋发祥地的优势号召全中国反清复明势力,还可以恃此虎踞龙盘之地,逐渐占领江南主要财赋地区,苏湖熟,天下足,然后,以财养兵,以地招民,李定国、刘文秀、白文选从云贵杀出,夔东十三家顺江东下,最起码南北朝的局面就有了。

后来施琅在跟李光地聊天时谈到郑成功此次北伐的用兵谋略,李光地说:“当时海寇(郑成功)如果不包围南京城,而是扬帆直上,天下岂不岌岌可危?”

施琅:“请问他(郑成功)向哪儿扬帆直上,进攻哪儿?”

李光地只是随口一说,自然一时语塞,但施琅得理不饶人,又接着问:“你说他应该向哪儿打?”

李光地:“从江淮直驱山东怎么样?”

施琅:“不怎么样。纵然他一路畅通无阻打到京师,本朝也能派精兵决一死战,那时我朝打天下那一辈的大将尚在,兵家用所长,不用所短。海寇短于陆战,人数不过万人,能以不擅长陆战的万人来打我朝精于陆战的几十万人吗?不过霎时便可让其无噍类。试看汉高祖、唐太宗、明太祖手下那么多谋臣勇将,依然不敢不顾形势而一味猛冲。须有一定打算,定有安身处,渐渐而去。”

李光地爽然自失,说:“那你说他该怎么打呢?”

施琅:“不管南京,逆江而上直取荆州、襄阳,以其声威,扬帆而过,绝没有能与之匹敌者。如果对方(此处指清军,因为施琅是站在郑成功立场上设想战局)闭城门不出,那我就置之不论。对方如果与我军联系,那我就一定羁縻之。遇小船则毁之,遇大船则带之。有清军将领率军来投降我,就把我军的部队给他带,然后把他自己的部队打散给我军各将来用,这样就可避免复叛。得到荆襄后,联系云南广东,三逆藩(就是指三藩之乱的三藩)与之联合,那么就真是天下大乱了!”(对话据《榕村语录续集》卷十一)

李光地对施琅提出的这种打法大为惊讶,说:“老贼(李光地对施琅的戏称,其实二人私交很好)如此招数,真枭雄也!盖言言着实,如先辈作文字,侃侃凿凿,结结实实,说出几句话,果然有精彩,必非寻常。”“施琅平时不多说话,言必一语中的,嘴巴也不大利索,辛辛苦苦说出一句,便有一句用处。”

其实,郑成功最大的问题在于私心自用,张名振、张煌言三入长江之役,前两次如果郑成功派大军前来,定能攻克南京,第三次郑成功磨磨唧唧派了一万五千人(郑成功当时总共十万军队),什么也没干,就把民族英雄张名振毒死了。直到此时清军主力去打贵州时,郑成功才出兵南京。可以很明确地看出,郑成功反清复明是以他自己为首的“明”,在西南永历朝廷明军兵势尚盛时,他决不肯出兵配合作战;他自以为最聪明的战略是西线明军败退已远,又还牵制着清军主力时大举出兵收取江南是最佳方案,如此他可作为大明再造元勋而独享大功。

对于此次郑成功长江之役,顺治震怒,加强了对在宁古塔的郑芝龙的迫害,但顺治还没完全死心,还想打郑芝龙这张牌,所以没杀郑芝龙。顺治十八年(1661年,永历十五年)十月初三,索尼、苏克萨哈、鳌拜、遏必隆辅政四大臣最终下定决心将郑芝龙全家在北京菜市口斩杀。历史惊人巧合,北京郑芝龙被杀之地就是文天祥就义的地方。民族叛徒与民族英雄就在同一地毁灭和涅槃。得知父亲一家被杀的消息后,郑成功顿足捶胸,面向北方大哭着说:“若听儿言,何至杀身;然得以苟延至今日者,亦不幸之幸也。”他令文武百官都披麻戴孝。鳌拜等人不仅杀了郑芝龙,也把郑家在大陆的祖坟刨了,郑成功得知祖坟被刨的消息后,切齿而骂曰:“生者有怨,死者何仇?逆胡胆敢如此跟我结下不共戴天之仇,倘再有一日我率军西进,不寸磔汝尸,枉作人间大丈夫!”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hm/1232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