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身前后名

赵高是谁?你真的了解赵高吗?

历史大观园 身前后名 2020-05-15 14:32:56 0 赵高

历史上的赵高以“指鹿为马”而出名,是个遗臭万年的大宦官。但是又有谁知道,赵高是一个真正的复仇之雄!为了灭掉秦王朝,他不惜身背万世恶名。他复仇时下的决心,以及复仇的手段,和最后得到的效果,就连素以卧薪尝胆而闻名的越王勾践也只能瞠乎其后、自叹不如。

赵高是谁?你真的了解赵高吗?

当年秦赵长平一战,秦将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卒,身为赵国贵族的赵高从此沦为奴隶。他的父亲兄弟皆战死沙场,母亲被卖到秦国做奴婢后受尽屈辱而死,他则幸运地被送入秦宫做最低级的苦役。这对儿时享尽荣华富贵的赵高来说,刺激是何等巨大。在秦宫,他受尽了各种欺凌,遭受了很多非人的磨难。从那时起,他的心里,就已经暗暗植下了灭秦大志。

跟邯郸相比起来,咸阳在气势上要大得多:街道也宽,房屋也高大许多,两旁的店面林立,买家卖家都大着嗓门儿讨价还价,整体上似乎是铁匠铺要多一些。当时嬴政已经登基并开始东征西讨忙乎着统一中国了,但全国的铁器毕竟有限,还得进行农作生产,所以嬴政就想出这样一个办法:出兵的时候,把所有的锄头、镰刀等都化了打成刀剑,打完仗再把刀剑化了打成锄镰,所以铁匠铺就多起来了。这样虽费事,不过无意中竟发明了一种好的炼铁方法。所谓百炼成钢,这样反反复复地炼,铁中的碳无素被炼得非常匀,真的成了好钢。后来秦军战无不胜,全依赖于这样的好刀剑,把把都削铁如泥。种地更没得说,因为锄头能碎石,地都种到了山上。咱们后来农业学大寨时在山上开了好多的梯田,就是从那时传下来的。

赵高就是在这时候跑到秦国的。他的父亲原本是赵国宫里的内侍,就是服务员。长期在磨难中长大,赵高很早就懂得怎样利用自己的聪明机灵去察言观色,阿谀奉承。很快,他就摆脱了杂役工作,转到文书部门处理文字事宜。他开始了解秦国历史,并读了很多关于秦王朝的书籍,尤其对于秦国的法律,几乎能背得滚瓜烂熟。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他将来的复仇作打算。

由于他的能干,不少人对他另眼相看,他在秦宫中名气渐响。这年,他十九岁,娶了一个同是来自赵国的女子,两人婚后恩爱非常,并于次年生下一女。然而,生活的快乐并不能减少赵高对秦朝的仇恨。报仇就是他的生命,他的一切。他时时刻刻小心而又执著地等待复仇的机会。

可是像他这么一个奴隶升上来的小文书,是根本没任何机会接近秦宫的最高权力机构。如果不能进入这个圈子直接和秦王打交道,复仇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赵高只能等待,然而他不是消极等待,而是更为积极。他在秦宫中的工作越发努力,获得了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评。机会女神必然青睐于有心人,也许是赵高能干之名确实很大,以至于上动天听。秦王嬴政开始注意到这个崭露头角的年轻人。秦王此时尚未统一六国,对人才的聘用还是比较开明的,于是,便有用他之意。但听说他是来自长平战役的赵国幸存者,很有些放心不下,就放出风声,大意是除非赵高肯做宦官终身事秦,否则永不录用。在当时,只要做了宦官,那就表示和以前的关系全部断绝,等于重新做人一样。

这下,摆在赵高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如果要进入秦宫最高机构,必先引刀自宫;二是珍惜身体,安享悠闲生活。赵高思前想后,一切让他实在难以选择。毕竟他此时才二十二岁,正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锦绣人生在他面前平坦光明又充满了诱惑力。就在此时,天边炸起一道惊雷,把他从幻梦中惊醒!一刹那,他仿佛回到了杀声震天的长平战场上,看到自己的父兄姐妹倒在血泊中哀号,被秦兵的大剑长戈疯狂地屠戮、宰杀。数十万赵国士兵被活埋,千里白骨,腥风血雨。家仇和国仇在瞬间让他清醒了!他一口气喝了三大杯烈酒,随后拔出解腕尖刀,一横心,手起刀落。就是这一刀,创造了历史!也注定了强横一世的秦王朝将毁在这个人的手里!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交换,在这种交换中,失去的和得到的不能够等于零,这永远是一个不等式,但是在复仇人的眼里,显然是值得的。

接下来的二十年里,赵高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和对嬴政表面上的无限忠诚,坐上了宦官之首的位置。这段时间里,他曾数次想暗杀嬴政,但苦于无机会。后来,荆轲刺秦的失败让赵高顿悟,要复仇、要灭秦,杀嬴政一个人是不行的,要颠覆整个秦王朝,只有先抓住最高的权力。因此,他像一条暗藏杀机的毒蛇,暂时收起致命的毒牙,再次蛰伏起来。

有志者事竟成也!秦始皇三十六年,东郡落下一块陨石,上书“始皇帝死而地分”几个大字。不久,秦始皇的使者从关东夜经华阴时,突然有人持玉璧拦住使者说:“秦始皇今年将死!”然后放下玉璧倏然而去。连续发生的不测之事,使秦始皇深感不安,急忙命人占卜,卦辞说只有外出巡游方可化凶为吉。秦始皇听信了术士之言,于秦始皇三十七年出京巡游,次子胡亥及丞相李斯陪同左右,赵高以负责皇帝乘舆的中车府令身份随驾出行。当车驾行至平原津时,秦始皇突患重病。他自感时日无多,急令赵高给长子扶苏发诏书,让其把所属部队交由大将蒙恬掌管,然后迅速赶往咸阳办理后事并继承皇位。诏书尚未送出,时年五十岁的秦始皇即病亡于沙丘平台。丞相李斯认为贸然宣布秦始皇的死讯恐怕会引发全国的混乱,决定秘不发丧,而命令车骑加快向咸阳进发。

“秘不发丧”为赵高实施偷梁换柱的冒险计划创造了难得的机会。他深知为人正直的长子扶苏一向对自己不屑一顾,手握兵权的大将蒙恬又与扶苏关系亲密,蒙恬的弟弟蒙毅更在言谈举止间时常流落出对自己的厌恶。相反,胡亥却跟随自己学过书法与法律,一旦胡亥能够继位,自己必将得到重用。赵高思来想去,决定冒险扣留秦始皇遗诏,进而谋划胡亥继位,以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为了达到目的,赵高首先鼓动如簧之舌争取到大权在握的丞相李斯的支持,然后与李斯、胡亥一道,诈称秦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恶毒地伪造了令扶苏与蒙恬自杀的遗诏。为人忠厚的扶苏与三代功臣蒙恬接到诏书后被迫自杀,稀里糊涂地成了赵高“沙丘之谋”的牺牲品。偷梁换柱得逞后,赵高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了咸阳,随后向天下宣布了秦始皇驾崩的消息,胡亥宣布即皇帝位,称秦二世。赵高作为拥戴秦二世上台的头号功臣,理所当然受到了胡亥的宠信,被任命为中书令,身居列卿之位,成为朝中的实权人物。为了堵住众大臣与诸皇室公子对矫造诏书的怀疑与不满,赵高与胡亥对众人展开了残酷无情的诛杀。继扶苏、蒙恬之后,蒙毅、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等大批功臣都纷纷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而且还有难以数计的人被株连。与此同时,赵高与秦二世对皇室诸公子、公主也不放过,十二位公子“戮死咸阳市”,“十公主死于杜”,公子将闾在被逼自杀前仰天大呼“我无罪”,然后与其兄弟三人流着眼泪拔剑自杀。自此以后,大臣凡是进谏者均以诽谤罪论处,更有甚者,百姓面色不好也要治罪。整个国家,人人自危,天下处于一片恐怖之中。

每杀死一名大臣,赵高便安插自己的亲信补缺,很快许多要职都为赵高的亲信所把持。在赵高的愚弄下,本来安于享乐的秦二世更加纵情酒色、怠于政事,进而为赵高胡作非为、欺上瞒下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时朝廷统治腐败,百姓的赋敛、徭役相当沉重,加上阿房宫之类庞大工程的修建更使民穷财尽,陈胜、吴广起义随之爆发。可秦二世在赵高的蒙蔽下对岌岌可危的局势一无所知,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

有一次赵高和李斯一起聊天,李斯很自豪地说起商鞅变法的事。商鞅和李斯本是隔了多少代的同门,李斯自然要说自己的师爷师祖宗商鞅的好,商鞅变法更是好上加好。但赵高非要刨根问底,问商鞅既然变法为了秦国,后来为什么又背叛秦国?为什么立法者最终要违背自己所立之法?这可把李斯问住了。这件事大家都心知肚明,不过谁也不说破而已。偏偏赵高装糊涂,非要问个明白,还把它推到了李斯头上。也算李斯倒霉,谁让他自己给自己本门吹牛的时候不看时候,忘了旁边有一个赵高。因为商鞅为丞相时,曾经割过太子师的鼻子,令一个太子师被毁了容。而正好李斯为丞相时,赵高是胡亥的老师,李斯一提到商鞅,赵高就为自己的鼻子担心。胡亥虽然不是太子,但也算是准太子,因为嬴政根本就没立过太子,赵高也就算是准太子师,这个“准”字有点半是半不是的意思。但要用在鼻子上,可就不好听了,所以赵高一直耿耿于怀。李斯倒霉就倒霉在用商鞅的是秦孝公,杀商鞅的是惠文君。一个是嬴政的爷爷的哥哥的爷爷,一个是嬴政的爷爷的哥哥的爸爸,得罪谁也不行。偏偏嬴政也不帮腔,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要知道秦王对商鞅还是很有好感的,他也很想看一看李斯对这件事的评价,可他哪知道李斯现在已经全麻了。李斯搜肠刮肚,自己学的什么“法也”、什么“势也”全然用不上。李斯本来就怕惹嬴政生气,正噤若寒蝉不知所措,不成想赵高旁边又跟嬴政讲起了什么“零口供”,紧跟着就来了一句:“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的每一句话都将成为呈堂证供。”李斯当时就吓得尿了裤子,从此见了赵高,不再敢提一个“法”字。其实这不怪李斯,毕竟他的法家不是“法律”之法,所谓此“法”非彼“法”也。可别人不知道,包括嬴政,都觉得赵高比李斯还厉害。又搭着李斯见了赵高就不谈法字,人们就开始拿李斯开玩笑:“李斯,法安在否?”李斯无奈,只好答曰:“送之高阁。”“送之高阁”意思是说,所有的法都在赵高他们家呢。“束之高阁”这成语就这么来的。

秦二世荒淫愚昧,而手握重权的丞相李斯还是清醒的。李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及其后建立封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少功劳,因而备受秦始皇的重用。李斯又是“沙丘之谋”的参与者,秦二世对他颇为宠信。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李斯基于对秦朝统治的忠心,曾多次上书进谏但毫无成效。赵高一方面担心秦二世了解朝局后会追究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也将李斯视为其专擅朝政的唯一障碍,因而便把矛头对准了他。对秦二世的性格了如指掌的赵高设计了一个陷害李斯的绝妙圈套。他先对李斯说,如今盗贼猖狂,我很想劝谏皇上,但因为皇上深居皇宫,我没有劝谏的机会。李斯也表示自己很想找机会劝谏皇帝。赵高表示他负责给李斯制造劝谏的时机。于是,赵高特意找一些秦二世玩兴正高、最烦人打扰的时机让李斯进谏,如此再三,二世开始与李斯产生了嫌隙。

李斯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要面见皇上。这时二世正在甘泉宫,观赏摔跤比赛。他就上书揭发赵高的罪过说:“臣听说过,大臣怀疑君主,没有不危害国家的,妻妾怀疑丈夫,没有不危害家庭的。今有大臣专断朝政,说一不二,无异于陛下,这太不正常了。从前,田常做齐简公的臣,他的爵位与公室相敌,私家财富与公家均等,布惠施德,下得百姓欢心,上得群臣拥护,最终杀死齐简公,取齐而代之。这是天下尽人皆知的事。今日赵高心怀不轨,阴谋篡权,就像田氏对于齐国一样。陛下不早作打算,臣恐怕他要造反添乱。”二世不进盐酱说:“你说了些什么呀?乱七八糟的。赵高原本是个宦官,但他安守本分,不恣意妄为,不因形势危急而变心,洁身自好,一步一个脚印,他忠于朝廷,信守职责,朕确实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你却无端怀疑他,是何道理呢?何况朕小时候失去先皇,无知无识,不知道如何治理百姓,而你又年老体衰,恐怕要不久于人世了。朕不依靠赵高,让我依靠谁呢?而且赵高为人精明强干,对下熟知人情,对上能合朕意,请君不要疑心重重。”李斯仍不死心说:“赵高是个下流坯子,政事不懂,贪得无厌,利欲熏心,永远不会满足,所以臣认为他是个危险人物。”二世一看两人闹得不可开交,怕李斯杀害赵高,就私下传话给赵高,让他防备着点。赵高说:“丞相怕的就是我赵高,赵高一死,丞相就要上演田氏代齐的闹剧了。”

由于二世深居禁中,大臣很少得见龙颜。其时,盗贼越来越多,发关中兵前去镇压也制止不住,像割韭菜似的,一茬接一茬,割而复生。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说:“关东盗贼蜂起,朝廷发兵弹压,杀伤甚多,但还是不能平息。盗贼多,是因为戍守、潜运、转作太劳苦,赋税太重的缘故。请暂且停止阿房宫的修建,减少四边的戍守、转作。”二世不以为然,说:“所有贵有天下的人,无不穷奢极欲,尽情享乐,只要君主手握大权,严明法律,下边就不敢胡作非为,天下就太平啦。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盗贼四起,你们镇压不住,又妄想废弃先帝之所作所为,是对上无以报答先帝,其次不能为朕尽忠竭力,为何还要占着茅坑不拉屎?”于是,二世叫人把冯去疾、李斯、冯劫通通抓起来,投入监狱。冯去疾、冯劫知道消息后说:“士可杀,不可辱。”自杀身死。

二世把李斯交赵高审问定罪。赵高责问李斯与儿子子由谋反的罪状,并把李斯的宗族宾客全部抓捕。赵高拷打李斯,鞭笞像雨点般落下,李斯不胜痛楚,屈打成招。李斯原以为不致被处死,他自负能言善辩,劳苦功高,自己确实没有造反的心,找机会上书自述衷曲,万一二世醒悟就能得到赦免。他在狱中上书二世说:“臣作为丞相治理百姓,已三十余年了。在泰国土地还很狭小,地不过千里,兵不过数万时,臣竭尽微薄之才,谨守法令,暗派谋臣,资助以金玉,使他游说诸侯,同时在背地里整军经武,布施教化,提拔斗士,尊重功臣,增加俸禄,故终能威胁韩国,削弱赵国,攻破燕国、赵国,踏平齐国、楚国,最后兼并六国,立秦王为天子。全国平定后,又驱逐北边的胡人、貉人,南边平定百越,以显示秦朝的强大。在国内,统一度量衡,改定文字,公布于天下,树立秦朝的威望。如果这些算是罪过的话,那么臣死几个来回啦。幸好先帝能尽臣之所能,所以才有今天,万望陛下明察!”奏书呈上,落在赵高手中。赵高指使狱吏扔在一边,说:“囚犯无权上书!”压下不报。

赵高暗派宾客十余人冒充为御史、谒者、侍中,再次开庭审判李斯。李斯仍然坚持原诉,赵高则派人再次拷打他。后来二世派人复查李斯的案子,李斯以为与以前一样,说了也没用,只好违心服罪。这时,二世所派调查三川太守李子由案子的使者回来,知道李子由已被楚将项梁击杀,不了了之。

二世二年七月,经过严刑拷打,定李斯为腰斩罪,弃市咸阳。李斯步出监狱,回头看一眼同被五花大绑、共赴刑场的二儿子说:“我想与你再次牵着黄犬,一同走出上蔡东门去追赶狡兔,这已是不可能的啦!”于是,父子俩相对而哭,令人心酸。李斯被满门抄斩于咸阳市上。

赵高杀死李斯后,官拜中丞相,事无大小都由赵高裁决。起义军距咸阳已不足百里时,秦二世才认识到形势的严峻。他任少府章邯为统帅,率在骊山服徭役的二十万刑徒强行编入军队,用以镇压起义军。这些缺乏训练又深怀不满的刑徒们一击即溃,章邯率军投降,秦王朝的武装基本瓦解。

面对秦王朝即将垮台的危险局面,当权者赵高不仅不思挽救之策,反而想乘势取秦二世而代之,进而体验一下帝王之尊的荣耀。为了检验群臣对他篡位的态度,他导演了一出历史上有名的“指鹿为马”的丑剧。

有一天朝会,赵高牵来一只鹿献给二世,并说这是马。二世以为赵高开玩笑,询问左右大臣。大臣们慑于赵高的淫威,有的说是马,有的沉默,也有个别的说是鹿。事后,赵高把说鹿的大臣都杀死了。从此,赵高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伎俩层出不穷。

农民起义已严重危及秦朝的统治,怠于政事的秦二世对此有所察觉,对长期专权的赵高产生了不满。坏事做尽的赵高害怕二世追究他的过失,决定先下手为强,利用自己掌握的宫内外大权派亲信强迫秦二世自杀,然后操纵政局,欲立秦二世之子公子婴为秦王。

秦王婴认识到赵高的险恶用意,经过周密的策划,在赵高督促其到宗庙受玺的时候,令早已埋伏好的手下人挥剑杀死了赵高,结束了赵高罪恶滔天的一生。随后子婴素车白马,手捧玉玺向刘邦投降,至此秦朝灭亡。

从历史到今天,很多人是根本不配来议论赵高的,正如母鸡们永远也理解不到鹰击长空的胸怀。那些对人类的苦难没有同情心的人不配,那些为了名利蝇营狗苟的小阿三不配,那些对自己国家的人民没有责任感的玩世不恭者不配,那些伪装高尚的轻薄之徒不配,腐败分子更不配。

赵高敢于藐视任何强权、敢于挑战强大的皇权。他曾经说过,商鞅的骨头是最硬的,其实他自己骨头的硬度不亚于他所赞扬的商鞅的骨头硬度。他出身于社会的最底层,为了解放天下受苦的人民,他忍受痛苦,不惧歧视,毅然自宫,打入反动统治集团的内部,他成功的让穷苦的秦赵人翻了身,让他们在中国当时那样的生产力条件下避免沦为暴秦垄断资本的奴隶,赵高居功至伟。赵高的出现有历史的必然性,他也是一粒“蒸不烂、煮不透、响当当、硬邦邦”的坚硬正义的种子,生逢其时,就必然要开花结果,形成气候。这样的赵高,应该珍惜,而非贬低。为了理想,虽千万人吾往矣,虽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就是一代宦臣赵高的作为。

赵高也是一位悲剧英雄。他的悲剧在于晚年思想中空想的成分越来越大,理想主义的倾向过度扩张,他要向历史寻求他不可能得到的东西,他要超越历史,而历史是无法被超越的,这是人类历史上所有理想主义先贤们必然会遇到的痛苦的矛盾。

赵高的悲剧还在于他是被阉割之人,失去了生殖和过正常性生活的能力。这种特殊的身体状态,加之宫廷内的生活环境,从而产生出一种畸变的心理状态。他贴近最高权力,处于权势争斗中心的地位。那种充满倾轧、算计、争斗、云谲波诡的环境。促使他们养成了卑贱、奴性、附势、孤独、迷信、多忌、贪婪、凶残的变态人格。赵高的指鹿为马的演练,成为历代官场专权树威的经典模式,赵高为了一己私欲杀害忠良,其残忍也暴露出他人格中黑暗的一面。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话确实不假。假如秦国没有赵高,秦二世怎么会身败名裂呢?其罪恶之源正在赵高。然而,即便有赵高,如果二世不听信赵高的谗言,国家也不一定灭亡。因为有秦二世这样的皇帝,才有赵高这样的大臣。议论的人每每要谴责赵高,但秦二世也是不能逃脱其罪责的。秦二世之所以相信赵高,是因为他愿意听阿谀奉承的话,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hm/121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