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马超为什么要反抗曹操?马超潼关之战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1-05-19 18:15:15 0 马超

马超,字孟起,东汉右扶风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氏。这茂陵县马家,在东汉前期那是响当当的家族:马援身为开国功臣,又是光武帝刘秀的亲家。可惜到了东汉末年,这马氏家族衰败了。马超的爷爷只当上小官,还下了岗,只好娶了一个羌族妻子,生下马超的父亲马腾。东汉灵帝时黄巾军起事,河西走廊所在的凉州出现动乱。这马腾平定凉州的动乱有功,崛起为关陇地区的军事强人之一。马超作为马腾的长子,也在这时登上历史舞台。

马超在军事舞台上的处女秀,就是去为曹操血战沙场,从此与曹操结下了一辈子的恩怨情仇。马超为何会去给曹操效劳呢?

原来,曹操把汉献帝控制在手中之后,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北方强敌袁绍,就对西面关陇地区的地方军将领马腾等人,采取“先安抚,后利用”的政策。接受安抚的马腾,派儿子马超率领一万多精兵,帮助曹操攻打属于袁绍阵营的郭援。双方在汾河西岸的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交手。马超趁对方渡河时发起猛攻,脚被流矢射中,鲜血长流。他拔出箭头裹住伤口,继续带头冲锋,打败郭援,将其斩首。马超首次露脸,就以大胜利向曹操献上厚礼。曹操也以东汉朝廷名义发布重赏,任命他为徐州刺史,又封他为都亭侯。

两人关系的开局很美好,不料世事多变,接下来一场来自曹操的无情打击,降临到马超的头上。

建安十六年(211),已经称霸中原的曹操,把矛头转向西北。他宣布派出大军,经过关中,翻越秦岭,讨伐割据在汉中郡(治所在今陕西省汉中市)的张鲁。他的下属纷纷前来劝阻他说:“关中的军事将领,现今得到朝廷的官职爵位,比较安分。如果大军进入关中,虽然说是路过,也会引起他们怀疑和不安,从而引发动乱啊!”曹操的反应,据《资治通鉴》卷五十八记载是两个字:“不从。”为何不听从呢?因为这时候的关中诸将,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曹操已经打定主意,要把关中这块大蛋糕抢到手。怎么抢呢?就是先用上面的办法,逼迫马超等关中将领起来造反,然后名正言顺地动用自己的中央军,把关中的所有杂牌军一锅端了。曹操这一手招数很厉害,立刻就使马超面临非常棘手的两难选择,为什么呢?

原来,马超的老父亲马腾,此前听从曹操的命令,去了曹操控制的朝廷,当上九卿之一的卫尉,还带上一大批亲属,包括自己小家庭的,马家大宗族的,多达二百人以上。事实上,他们就是曹操手里的人质。马腾上路时,把手下的军队交给马超统领,驻扎在关中,作为在外边保障人质安全的砝码。现今曹操要翻脸动手了,马超如果断然反抗,老父亲和一大家子亲属,肯定凶多吉少。但是,如果乖乖举手投降,就能消灾免难了吗?马超心中没有底。因为自己的马家军,素来不是曹操的嫡系部队;得不到信任的杂牌军,注定是被消灭的对象。而曹操素来又心狠手辣,常常翻脸不认人,自己从前那么起劲为他卖命,血染沙场,连自己的军事处女秀都献给了他,结果怎么样?现今依然要置你于死地。所以举手投降,等于是去送死。理智的盘算没有底,沙场悍马的倔强个性就占了上风。反正都是死,留下一个,总比全家死光要强。再说眼下的关中将领,人多势众兵精粮足,大家齐心反抗,还有取胜的希望。一旦灭了曹操,全家人不就翻身得自由了吗?冒险赌一把,就是他最后的选择。

马超在举兵反抗上打了勾。一场激烈的大战,就在著名的潼关上演了。那么马超在潼关之战中,能够实现他战胜曹操的希望吗?

话说这年春三月,马超等十员杂牌军将领,起兵十万对抗曹操,扼守在关中地区的东大门潼关。讲解战争,必须紧扣地理,否则就点不中要害。当时的潼关,在现今陕西省潼关县北面黄河的南岸边,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潼关的险要形势,用两个“一控制三”来形容:

第一个“一控制三”,是一座华山控制三条河。哪三条河?一是滔滔黄河,从北向南流,到了这里被西岳华山阻挡,急剧转向,往东流去。二是从西面八百里秦川流过来的渭河,先接收了从陕北高原流下来的第三条河洛河,然后在此汇入黄河。

第二个“一控制三”,是一座潼关控制三条路。哪三条路?一是从中原到关中的东西干线陆路,二是从黄河进入渭河的水上通路,三是连接陕西与山西两省的黄河风陵渡渡口通路。

如此奇特险要的地形,堪称天下少有。现今马超联军扼守在此,使得曹操委派的主帅曹仁,无计可施,前进不得。

曹仁打不开局面,曹操只得亲自粉墨登场。八月间,曹操一到潼关前线,部下就说:“对方的关陇军团,擅长骑骏马,使长矛,骁悍无比,很不好对付啊!”曹操听了,决心使出一手奇招来打破局面。

奇招是什么呢?原来他的大将徐晃,就是黄河东岸附近的人,对此处的地理非常熟悉。他向曹操献上一条妙计,就是避实就虚,采用两次强渡黄河的办法,避开潼关的阻碍,绕道杀进关中。具体来说,就是派一批先遣部队,从潼关的东边渡过黄河,前往北面六十里外的蒲坂县(今山西省永济市)之后,向西再次强渡黄河,在河西岸建立起可靠的根据地。得手之后,在先遣部队的掩护之下,主力军团再按这条路线如法炮制,就可以全部杀进关中了。曹操依计而行,当年闰八月,先遣部队果然得手,曹操自己统领的主力,也开始从潼关的东边北渡黄河。

对于曹操的这一手,马超早就有所担心。据《三国志》卷三十六《马超传》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记载,他此前曾经向另一位联军首脑韩遂建议说:“宜于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我们应当在渭水以北的黄河西岸,布置人马阻止对方从东岸渡河;不到二十天,他们带来的军粮吃完,必定就会退兵。但是韩遂的智商要差一大截,还固执己见,他说:“让他们渡河啊。他们要到上游渡河,必须先在这里渡河。渡河的时候把他们挤压到河中去喂鱼,不是更痛快嘛!”意见不一致,马超无法单独行动,曹操就有了可乘之机。

眼看此前的担心,正在成为现实,马超立刻采取行动弥补,率领一万多骑兵,对正在北渡黄河的曹操主力,实施挤压式的猛烈冲杀。曹操坐在河岸边的一只“胡床”上,指挥兵马渡河。所谓的胡床,就是现今的马扎,是从西域传进来的便携式坐具。自从西汉张骞开通西域之后,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国物品,不断输出到世界各地;而国外的物品,也不断输入进来。从西域传进来的物品,大多用“胡”字来命名,比如胡床、胡麻、胡饼、胡椒、胡笳、胡旋舞等等。

这时,马超黑压压的兵马从远处杀来,曹操很淡定,不走。他身边的护卫将领许褚、张郃等,架起身材并不高大的他,就往河边的船上奔去。部下的士兵跟着往船上爬,压得船身偏倒,几乎翻船。许褚挥舞利刃,下狠心向攀爬在船帮上的士兵手臂砍去。刚刚离开河岸,驾船的船老大又被飞箭射死,那船向下游漂去,一漂就漂了四五里。马超的骑兵,沿着河岸一边追,一边用箭射。许褚见势不好,赶紧操纵船舵转向北岸,这才脱离险境。

没能在潼关的黄河边上拿下曹操,接下来的形势发展,就开始发生逆转,对马超一方很不利了。究竟有什么样的不利呢?

首先,是被曹操占据了通向关中腹地的关键地带。曹操率领主力军团,绕道来到黄河西岸,进入关中地盘之后,他就一反过去用兵极其神速的风格,改而采取非常谨慎的战术。什么战术?就是使用大量的车辆,头尾连接,连接成两条平行的防御性屏障,抵挡对方铁骑兵团的强劲冲击;然后让自己的军队,从中间的安全通道,向南面的渭水方向,稳步推进。这种应急性安全通道,史称“甬道”。当年九月间,曹操的大军终于成功推进到了渭水南岸。从这里向西进攻关中的中心城市长安,就是一马平川的大道坦途,没有什么天险阻挡了。

其次,是马超想对曹操玩计谋,反而上了曹操的当。曹操推进到渭河南岸后,马超多次主动出兵挑战,希望全力一搏。但是,曹操又一反过去主动出击的用兵风格,拒不出兵应战。硬的不行来软的,马超使出缓兵之计,请求割让地盘,双方讲和退兵。哪知道比智商玩计谋,马超还嫩了一点。曹操立即采取谋臣贾诩的献策,表面答应讲和,暗中使出挑拨离间之计。

这一天,双方都把兵马退后,这边的马超和韩遂,那边的曹操带着侍卫长许褚,二对二,骑着马来在战场的中间地带,开始讲和之前的接触。身强力壮的马超,本想突然出手生擒曹操,但是看到曹操身边的那位,身材粗壮,面相威严,怀疑是著名的无敌勇士许褚,于是问道:“听说曹公有一位号称虎侯的勇士,他在哪里啊?”曹操回头一指,只见那许褚怒睁双眼,死死盯住马超。马超觉得没有必胜的把握,只好打消念头。旁边的韩遂,年龄与曹操相当,他的父亲当初又与曹操在同一年被推荐为孝廉,所以曹操故意与韩遂套近乎,说起许多过去老朋友的有趣往事。越说两人越高兴,越说曹操就故意离开马超越远,好长时间才分手。马超等韩遂一回来就问:“曹公对您说些什么啊?”韩遂觉得陈谷子烂芝麻的旧事不值一提,随口回答:“没说什么呀!”马超顿时起了疑心。过两天,曹操又给韩遂送来书信,信上文字有多处地方涂涂抹抹,很像是韩遂看了之后做出的遮掩。马超同其他将领传观之后,怀疑韩遂与曹操暗中有勾结,这联军将领的人心就散了。

两点不利,很快导致了严重后果。九月十五日庚戌这一天,双方约定的大决战,在渭水南岸展开。马超一方虽然人数占优势,骑兵也强悍,但是人心不团结,指挥不统一,结果全军大败,整个关中地区落入曹操之手。三十六岁的马超,率领残部奔向西边的凉州,从此远走异乡。

潼关大战,是三国著名的特大型战役,因为双方出动兵力的总数超过十万人,而且对西北地区的战略态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场大战的结局,也使马超个人的命运从此发生逆转。马超一方,最初占据了兵力和地理两方面的优势,然而双方交手的结果,却出现了意外的结局。那么马超失败的原因何在呢?

根本原因,并非他用兵才能的低下,而在人生经验的欠缺。欠缺主要在两点:第一点,他对关中联军的性质,欠缺清醒的认识。联军虽然拥有十万人马,其性质却只是松散的临时联盟,完全不像曹操的军队,是绝对的一元化指挥。因为这十万大军,分别属于十员将领,指挥不统一,力量不能往一处使,数量虽然多,却无法形成强大的战斗力。第二点,他对合作伙伴的能力和素质,同样欠缺清醒的认识。以韩遂为首的合伙人,才能低下不说,还素质低下,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使得马超无法充分施展用兵的本领。以上两点同时欠缺,说明马超在洞察人性的眼光上,还是太嫩了。

对比之下,在人性观察上经验丰富的老江湖曹操,对于关中联军的人性软肋,却有一针见血的评价,即《三国志》卷一《武帝纪》所说的“军无适主”。此处的“适”字,读音与嫡系的“嫡”字相同。所谓“适主”,就是具有权威的专任主帅。为什么关中联军没有一个权威的专任主帅?原因就在于上面所说的两条:性质松散,伙伴无能。我们常说,一件事情要做成功,必须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马超合作伙伴的素质,决定了心不能往一处想;而联军的性质,又决定了力量不能往一处使。马超倒是具有主帅的才能和名声,却没有主帅的身份和权威。在角色发生严重错位的情况下,失败就不可避免了。

马超虽然战败,他的用兵才能却依然应当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作为名将,他在冲锋陷阵上的骁勇,在潼关追杀曹操的雄风,确实当得起“三国悍马”的美名。他在运筹帷幄上的智慧,至少也在中等偏上,如果当初韩遂能够听从他的建议,预先在黄河西岸严密布防,那么这场大战,就会是另外一种结局。不以成败论英雄,马超在蜀汉的战将型名将中,应当怎样排名呢?个人看法,关羽第一,张飞、赵云并列第二,马超可以排在第三名。

马超给后世最重要的启示,提炼为一句话,就是“伙伴的素质决定合作的成败”。现代社会是合作无处不在的时代,上至国家,下至个人,合作都是经常发生的事。但是通常情况下,注意力都会集中在合作带来的利益有多大,而非合作对方的素质有多高。然而恰恰是对方的素质,才是最终决定能否带来利益,带来多大利益的关键性因素。甚至就连国与国之间,也一再出现如此诡异的事例,合作之前好比亲人,合作之后竟然变成仇人,而且首先反目变脸的,还是受惠最多的一方。可见值得我们深思的前车之鉴,真是太多了。这正是:合作成功关键事,对方素质是如何。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673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