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为什么用“气侠”来评价袁术?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1-08-13 14:02:49 0 袁术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文章,在这美好的一天中,遇见您是我的福气,遇见您是我的幸运,希望这篇文章“三国人物——“气侠”之士袁术”能够给您带来一点生活中的趣味!

袁术与他的堂兄袁绍齐名,当时被称为“二袁”。

《后汉书·何进传》说:“(何进)以袁氏累世宠贵,海内所归,而袁绍素善养士,能得豪杰用,其从弟虎贲中郎将(袁)术,亦尚气侠,故并厚待之。”袁绍、袁术兄弟两人,凭借“汝南袁氏”的名望和号召力,而且袁绍是“游侠”,袁术也“尚气侠”,说明在何进心目中,“二袁”是并列的。何进是控制朝政炙手可热的大将军,策动反宦官斗争的领导人物。袁绍、袁术得到何进的重用,并积极投身于这次斗争。

这是来自同一营垒中对“二袁”所显示的重视;而来自敌对者方面,也同样如此。

宦官被消灭之后,政权落入凉州军事集团领袖董卓手中,包括“二袁”在内的关东牧守当然不会甘心,迅即展开了讨伐董卓的战争。当时,董卓曾认为“但杀二袁儿,则天下自服矣”(《后汉纪》卷二六)。其时参加讨伐董卓战争的为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以及行奋武将军曹操等人,都是当时的著名人物。董卓没有将其他关东牧守放在眼里,在他的心目中,仅袁绍、袁术是具有号召力的人物,“但杀二袁儿”,天下即可自行降服。董卓对袁绍、袁术的重视,与何进完全相同。

尽管“二袁”并列,并同时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二袁”之间,不但相互敌对,而且性格才能也有极大差异。对袁术,综其一生,都与他的“气侠”性格有关。因此,什么是“气侠”?这是首先需要探讨的问题。

《三国志·魏志·袁术传》说:“袁术字公路,司空(袁)逢子,(袁)绍之从弟也。以侠气闻。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后为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由于家庭是显赫的世族高门,从“举孝廉”到“虎贲中郎将”,一帆风顺,跻身于东汉政府的高位,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袁术之所以著称于当时,并不完全因为他的高门或高位,“以侠气闻”,这才是主要的。“侠气”即前引《后汉书·何进传》的“气侠”,所谓“气”其含义如何?《吕氏春秋·审时》注说:“气,力也。”但是,游侠中的“气侠”又不完全以气力为其特点,这可以从史籍中找到有关事例。《史记·季布列传》叙述西汉初期的著名游侠季布“为气任侠,有名于楚”,“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汉书·王涣传》说:“(王)涣少好侠,尚气力。”又《戴良传》说:“(戴遵)家富,好给施,尚侠气,食客常三四百人,时人为之语曰:‘关东大豪戴子高。’”又《张堪传》说:“张堪、廉范皆以气侠立名,观其振危急,赴险厄,有足壮者。”不难看出,所谓“为气任侠”“好侠尚气力”“尚侠气”,简言之,即是“气侠”。这是这类游侠之士的特点。但是,又不尽如此,“季布一诺”超过黄金百,戴遵“食客常三四百人”,而张堪、廉范更能够“振危急,赴险厄”。所有这些,说明“气侠”还另有其特点,即下可以济人们之难,如季布、戴遵,上可以赴国家之急,如张堪、廉范。因此,在游侠中,“气侠”的层次应该是较高的,戴遵被尊为“关东大豪”即其一例。

作为“气侠”的袁术,其行径正是如此。

《北堂书钞》卷六一设官部“公路以气高人”条引《魏志》说:“袁术字公路,为长水校尉,好奢淫,骑盛车马,以气高人,语曰:‘路中捍鬼袁长水。’”此条不见《三国志》的《魏志》,当为王沈《魏书》之误。值得注意的是,袁术“以气高人”,与季布的“为气任侠”,王涣的“尚气力”,以及戴遵的“尚侠气”,完全一致;与前引《何进传》《袁术传》的袁术“尚气侠”“以侠气闻”,也完全一致。至于“路中捍鬼袁长水”一语,有如后世所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与前引赞誉季布的“楚人谚曰”,戴遵的“时人为之语曰”相同,这是人们从袁术的游侠行径提炼出来的,亦即“气侠”的“尚气力”。这是袁术的一个方面。

作为“以气高人”的袁术,还有其另外一面。东汉末年是一个游侠横行的时代,“以救时难而济同类”,这是游侠之士的最高准则。其时,东汉王朝危机四伏,统治阶级面临空前的严重灾难。宦官横行无忌,迫害忠良,被认为是灾难的根源。反对宦官,这是“救时难”;至于“济同类”,则是拯济参加反宦官斗争而受到迫害的人们。“以救时难而济同类”,正是上述“气侠”的“振危急,赴险厄”。当彻底消灭宦官的策划泄露,何进被害,反宦官斗争面临严重考验之际,袁术挺身而出,配合何进的部曲将吴匡、张璋,“欲将兵入宫,宫阁闭。袁术与(吴)匡共斫攻之,中黄门持兵守阁。会日暮,(袁)术因烧南宮九龙门及东西宫,欲以胁出(张)让等”(《后汉书·何进传》)。尽管当时宦官从暗道逃走,但在这次战斗中,袁术表现了“振危急,赴险厄”的“气侠”性格。

这时,“气侠”之士袁术,不但崭露头角,并从此揭开了生涯中的另一页。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2510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