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公孙瓒“界桥之战”为什么会败于袁绍?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1-08-13 14:02:51 0 公孙瓒

也许,历史不是你认为是那样的就是那样的。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当事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这个事件是如何发展出来的。这篇文章“公孙瓒“界桥之战”为什么会败于袁绍?”或许能够给您答案。

在幽州,公孙瓒是有所作为的。

首先,如前所说,公孙瓒对待乌桓贵族的掠夺,主张以牙还牙,武力还击,保护了汉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幽州的相对安定,不是由于刘虞对乌桓的羁縻政策,而是由于公孙瓒的力战,乌桓贵族终于“惮其勇”,不敢进犯。其次则是,在幽州,公孙瓒大力推行“屯田”政策。《太平御览》卷三五引《英雄记》说:“幽州岁岁不登,人相食,有蝗旱之灾,民人始知采稆,以枣椹为粮,谷一石十万钱。公孙伯圭(公孙瓒)开置屯田,稍稍得自供给。”《后汉书·公孙瓒传》也说:“兴平二年,(鲜于辅与袁绍的联军)破(公孙)瓒于鲍丘,斩首二万余级,瓒遂保易京,开置屯田,稍得自支。相持岁余,(袁绍将)麴义军粮尽,士卒饥困,余众数千人退走,瓒徼破之,尽得其车重。”从而可知,公孙瓒推行屯田开始于汉献帝兴平二年,较之曹操的屯田还要早一年。但是,如果以《后汉书·公孙瓒传》的这段记载与《英雄记》对比,则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后汉书》认为,由于为鲜于辅和袁绍联军所大败,公孙瓒不能自振,这才“开置屯田,稍得自支”;而《英雄记》却认为,公孙瓒的“开置屯田”,是在“幽州岁岁不登”,加上“旱蝗之灾”“人相食”的严重情况下,才“开置屯田”,并从而“稍稍得自供给”。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尽管《后汉书·公孙瓒传》也提到幽州“旱蝗谷贵,民相食”的严重情况,但是,并不以为这是公孙瓒由此而急需“开置屯田”,相反,却借此攻击他“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这是多么显然的不同。当然,在这个战乱饥馑的年代,推行屯田,主观上是为了解决割据势力的军粮需求,曹操推行屯田的动机就是如此。但是,在客观上,“屯田”却促使广大失去土地和脱离土地的农民重新回到土地上,这不但解决了广大农民成为“流民”的严重问题,也使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曹操推行屯田所取得的客观效果也是如此。公孙瓒在幽州“开置屯田”,其动机应该是在旱蝗相继、谷一石十万钱的情况下,解决所部的饥饿威胁,推行屯田以后,果然“稍稍得自供给”,《英雄记》所记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尽管《英雄记》没有记述,公孙瓒“开置屯田”所取得的客观效果,也必然使幽州地区的“流民”问题得到部分解决,农业生产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后汉书》的记载,对历史实际作了截然相反的篡改,而《三国志》则是不加记载,有意识地回避了这个问题。

以上两点说明,在幽州地区,公孙瓒是有所作为的。

为了争夺河北地区,公孙瓒与袁绍展开“界桥之战”。这次战争及其以后,公孙瓒都是失败者。这里没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全面分析,仅就有关问题加以考察,即公孙瓒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遭到袁绍和幽州大姓豪族的联合进攻。

“界桥之战”失败后,局处一隅的幽州牧刘虞,在大姓豪族的支持下,乘机向公孙瓒进攻,最后以失败被俘结束。《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注引孙盛《魏氏春秋》说:“(刘)虞众大溃,奔居庸城,(公孙)瓒攻及家属以还,杀害州府衣冠善士殆尽。”幽州大姓豪族这次反扑,不但没有取得胜利,结果却是刘虞势力彻底覆灭,如前所说刘虞本人也为公孙瓒所杀。当地支持刘虞的州府属吏(他们都是大姓豪族的代表人物)也大多被杀,以致“衣冠善士殆尽”。所谓“衣冠善士殆尽”,是指那些没有手握重兵的大姓豪族,至于兵权在握的如鲜于辅、鲜于银之流,当然不是如此。《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说:“(刘)虞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都尉鲜于银等,率州兵欲报(公孙)瓒,以燕国阎柔素有恩信,共推柔为乌丸(桓)司马。柔招诱乌丸、鲜卑、得胡、汉数万人,与瓒所置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北,大破之,斩丹。”《后汉书·公孙瓒传》说:“乌桓峭王感(刘)虞恩德,率种人及鲜卑七千余骑,共(鲜于)辅南迎虞子(刘)和,与袁绍将麴义合兵十万,共攻(公孙)瓒。兴平二年,破瓒于鲍丘,斩首二万余级。瓒遂保易京。”《三国志》《后汉书》所表述的是两次战役。第一次在渔阳,以鲜于辅等为一方,公孙瓒的渔阳太守邹丹为另一方,鲜于辅等以包括乌桓、鲜卑在内的“胡、汉数万人”大破邹丹于潞北,邹丹失败被杀。这是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仍以鲜于辅(包括乌桓峭王、刘虞之子刘和)为主,并与袁绍大将麴义合兵,组成一支十万人的军队,显然声势远较前次为浩大。战场仍在渔阳的鲍丘水,公孙瓒失败惨重,被斩首二万余级。在这次战役中,公孙瓒不但大败,不久之后,“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各杀(公孙)瓒所置长吏,复与(鲜于)辅、(刘)和兵合”(《后汉书·公孙瓒传》)。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四郡,据《续汉书·郡国志》都属于幽州,对公孙瓒来说,这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各杀瓒所置长吏”,这些长吏为谁所杀?从“复与辅、和兵合”可以了解,这是鲜于辅所策动的,其对象显然是当地拥有武装的豪族。后来,鲜于辅归附曹操,《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说“鲜于辅奉王命,以辅为建忠将军,督幽州六郡”,成为幽州豪族最大的代表人物。

《太平御览》卷三三○和三七○引司马彪《九州春秋》说:“公孙瓒为袁绍所围,曰:‘始天下兵起,我谓唾掌而决。至于今日,兵革方始,观此非我所决,不如休兵力耕,以救凶年。兵法百楼不攻,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庆也。’”说明公孙瓒为袁绍和幽州大姓豪族所败、固守易京之时,除加强防御之外,仍然继续屯田,“休兵力耕,以救凶年”,并准备积谷三百万斛,“以待天下庆”。建安四年,公孙瓒终于在袁绍连年围攻下,兵败自杀,结束了这个历史人物的一生。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2509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