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李严的托孤遗患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0-05-24 20:12:33 0 鳌拜

用小人对付君子

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亲率蜀汉军队七万多人,进入三峡,兴兵讨吴,被称为三国“三大战役”之一的彝陵之战(另外两次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在秀色可餐的长江三峡开始了。

鲜血染红了长江,山崖上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滴着血。

一开始,正如刘备所期望的那样,东吴军队一触即溃,节节败退,刘备的七万大军长驱直入,旅游一般在三峡节节推进。次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连胜的喜悦,洋溢在军中。

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刘备距离成都越来越远了。君在外,往往担心后方起火。可是,刘备根本不考虑成都的问题,因为那里有一个最让他放心的人诸葛亮。

诸葛亮是刘备在成都的心脏。当时,诸葛亮不但是丞相,还是录尚书事。

录尚书事总领尚书台,掌奏章文书、政令诰制,是皇帝身边众多“尚书”们的头目,直接对皇帝负责,相当于秘书长之类的官职。堂堂丞相大人,为何还要做一个秘书?汉代的皇帝们为了方便自己的权力运作,减少中间环节,往往直接通过尚书台下达命令,群臣奏章疏表,也得通过尚书台,这样一来,尚书台就代替了原有的丞相府成为了帝国的政治中心。尚书是皇帝属官,不是朝臣,尚书台的首席是尚书令。有时,强权大臣会兼管尚书台,那就是录尚书事了,录尚书事在尚书令之上。刘备的第一任尚书令是法正,法正死后是刘巴。法正还是亲信,但是刘巴是不被刘备亲近的。既然不信任刘巴,刘备为何还让他担任尚书令?这是因为刘备找到了另外一个更适合主管尚书台的人诸葛亮。刘备登基后,诸葛亮以丞相身份领录尚书事,刘巴就只成了一个摆设。而且,他在第二年就死了,尚书台更是诸葛亮一人说了算。

刘备为何这样安排呢?这是因为诸葛亮虽是丞相,但是刘备并未让他开府。丞相不开府,没有自己的办事机构,也就近似于一个虚衔而已。刘备不让诸葛亮开府,是为了限制他的权力。那刘备又为何让诸葛亮领录尚书事呢?这是因为刘备在登基时就做好了亲征东吴而留诸葛亮打理成都的打算,他必须要保证与诸葛亮之间毫无障碍地沟通,所以,赋予诸葛亮录尚书事的权力,是非常必要的。也就是说,刘备既要限制诸葛亮的权力,又要他鞠躬尽瘁地效力。权力的排他性,决定了刘备对诸葛亮不可能完全不设防。

刘备是这样想的,尽快与东吴军队决一死战,突破三峡,踏平荆州,扫荡孙吴,然后邀请诸葛亮来荆州品尝武昌鱼。那时,益州就是偏隅一州了。可是,东吴的新任大都督陆逊,虽然只有三十九岁,却显得比马上就要六十岁的刘备还要有耐心,他扼守要地,坚不出战。刘备无奈,在巫峡、建平(今重庆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与陆逊对峙,一直到六月炎夏。当蜀汉士兵躲在树丛里纳凉时,陆逊却展开火攻,全线出击,这就是三国演义上著名的“火烧七百里连营”。历史上虽然只烧了刘备营寨40余座,但是也击溃了刘备军队。刘备带来的人马,死的死,降的降,数万之众被歼。东吴先前的撤退,原来是为了让刘备军队进入“火场”。刘备带领残兵败将,逃入鱼复。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陆逊顾忌曹魏方面乘机袭击后方,遂停止追击,主动撤兵。曹魏果真攻打东吴,孙权与刘备讲和。

带着耻辱、痛苦、愤懑,刘备病倒在东征路上,他一开始是痢疾,后来转为其他病。后人分析,刘备可能得的是胃肠癌症。

铩羽而退的刘备,也许意识到了平安才是福,就把鱼复改名为永安,屯兵于此。滴血的现实让刘备开始思考未来,他似乎已经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开始为刘禅铺路,为“封禅永理”提供保障。

大约是在九月份,在永安安顿好,刘备开始安排后事了。谁也想不到,他为此做出的第一个动作是急召李严入永安宫中,让其担任尚书令。

这个任命在成都尚书台引起了震动。刘巴担任尚书令时,不是在皇帝刘备身边而是在录尚书事诸葛亮身边,尚书令要对皇帝负责,离开了皇帝,尚书令就和下岗了一样。何况刘巴上面还有诸葛亮。现在,刘备不但任命李严为尚书令,而且让他留在身边,很显然刘备是要在身边建立与成都分庭抗礼的尚书台。这样一来,诸葛亮在成都的请示决策等,要通过李严的永安尚书台,才能传到刘备那里。

诸葛亮很快感觉出了受制于这一人事变动。他要提拔某人,给刘备打报告,李严直接把报告扔在一边:不合规定!他要建议在哪里新设县,给刘备打报告,李严直接把报告扔在一边:圣上日理万机,文件排队审!

刘备把李严调到身边,隐含着一个重大信号:培植李严,制衡诸葛亮。

刘备为什么选择李严呢?当然是李严对黄龙的系列炒作很得刘备欢心。就在这一年的三月份,孙权也找到了他的“黄龙”,鄱阳一带传言说出现了黄龙。刘备笑了:哈哈,我的黄龙都一岁多了,你们的黄龙才刚刚出生!领先东吴拥有了黄龙,刘备是感激李严的。

刘备最需要一个毫无势力但是又有能力的人来辅佐刘禅。诸葛亮有能力,但是诸葛亮自从走出茅庐,一直处于核心层,有意无意地会扶植一些人。庞统和刘巴,就是诸葛亮极力推荐给刘备的。刘备到广都游玩,等着县长蒋琬高接远迎时,却发现蒋琬喝得酩酊大醉。为了节约粮食,刘备在益州施行禁酒令,不准私人酿酒。不仅对私自酿酒者施以重罪,还规定拥有酿酒器具者一律同罪。堂堂一任县长,不但喝酒,而且喝醉,何况还是工作时间醉酒,更何况皇帝来了,还是一副醉醺醺的样子,蒋琬这罪可不轻。刘备当即大怒,把蒋琬抓起来: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这时,诸葛亮站出来说:“蒋琬是一个治理国家的人(‘社稷之器’),不适合做县长。”蒋琬当时只是一个因酒耽误工作的县长,从哪里能看得出是“社稷之器”?诸葛亮这样说,只不过是给刘备施加压力罢了。诸葛亮一贯法治严明,蒋琬明显违法,但是诸葛亮不但反对处理蒋琬,反而主张提拔蒋琬,诸葛亮为什么这样做?骨子里是名士的诸葛亮,是抵触禁酒令的,莫非他是在利用蒋琬事件与刘备叫板?我们还是善良地认为诸葛亮是爱惜人才虽然后来“挥泪斩马谡”看出诸葛亮还是法制为上的。诸葛亮与自己叫板,刘备怎么也得适当妥协,放了蒋琬,但是他不甘心受诸葛亮所制,免除了蒋琬的官职。可是,后来诸葛亮还是把蒋琬吸收进自己主管的尚书台,让他成了一名尚书郎。诸葛亮在朝中已有着根深叶茂的势力。刘备能放心地把一事无成的刘禅交给诸葛亮一人吗?

相比诸葛亮来说,李严是“干净”的。李严此前最高官职只是郡守,在朝中没有渗透。更“难得”的是,李严人缘奇差。人缘差的人,没有帮派,没有结盟,不会对刘禅形成威胁。李严这人,是出名的“惹不起”。他的家乡流传着一句谚语:“难可狎,李鳞甲”,不要去惹李严啊,他的身上有鳞甲,动不动就要伤人的。这种性格,群众不喜欢,领导喜欢。发动群众斗群众,也是领导智慧。刘备喜欢的几个人,例如法正、魏延,还有李严,都是刺猬性格,难以相处,睚眦必报,这样的人,没有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会出卖给领导。胸有鳞甲的李严,竟然凭着个性缺陷受宠!

有人分析说,刘备在生命最后信任李严,是因为他代表着刘璋旧部,刘备是借刘璋旧部来限制诸葛亮,或者说是借此来安抚刘璋旧部。事实上,李严是刘璋旧部不假,但是李严却不能代表刘璋旧部:首先,他在刘璋手下时间并不长,是在赤壁之战时才投奔到益州的;其次,他在刘备攻取益州之时,不战而降,是刘璋旧部中的叛徒,不被刘璋旧部认同;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李严人缘极差,没有丝毫号召力,刘璋旧部不会承认他的代表地位。要是李严在刘璋旧部中有着振臂一呼粉丝如云的代表性,刘备能让他有出头之日吗?

刘备恰恰是看中了李严是个人见人烦、人见人躲的“小人”。刘备,还是没有避免英主的俗套结局:在生命尽头亲近小人。刘备亲近的人,则是李严。

能用来对付君子的小人,也得有些能量。李严在黄龙事件中大放异彩,体现出了刘备最喜欢的为官能力善于把握领导意图。善于把握领导意图,是善于工作的前提。领导要吃糖,你一个劲地给盐,什么时候能提拔?何况,李严并非泛泛之辈,他能以五千郡兵平十万叛军,军事才能也不是盖的。

不过,李严和诸葛亮相比,力量太悬殊了。所以,刘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把李严调到身边,他着力扶植李严,用他来对付诸葛亮。用小人对付君子,往往是绝招。

海水易量,君心难测

在李严到永安半年之后,章武三年春二月,诸葛亮被召到永安。也许,人在快要走到生命终点的时刻,能听得到死亡之神逼近的脚步声。刘备开始安排后事了。

诸葛亮与李严的权力博弈,其实早就开始了。

刘禅当时陪着父亲在永安,一旦刘备山陵崩,李严近水楼台,肯定会占得先机。诸葛亮自有妙计,他在杖二十以上案件都要亲理的情况下,还专门为刘禅亲笔抄写了《申》《韩》《管子》《六韬》四本书,要刘禅学习,可惜还没等送到永安,诸葛亮辛辛苦苦抄完的这几本书就丢失了。这件事情,刘备一开始并不知道,是临死前才听说的。这很耐人寻味,诸葛亮日理万机,却不惜辛苦地为太子开发培训教材,难道这仅仅是出于对刘禅的关心?虽然,刘禅在封为太子时,册书上有刘禅对诸葛亮“敬听师傅”的说法,但是堂堂丞相大人,居然屈驾做抄抄写写的低端工作,恐怕是用这一行为提醒刘备并警告李严:刘禅,我的!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陌上动乡情。生机葱郁的四月来到了。永安宫,刘备躺在病床上,痴痴地想:涿县的那株大桑树,也该亭亭如羽葆盖车了吧。

刘禅在眼前,刘理在眼前(虽无史载,但刘永也该在场),诸葛亮在眼前,李严在眼前死亡在眼前。

“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刘备把“封禅永理”安排给诸葛亮和李严,溘然长逝。

刘备托孤,对诸葛亮说了一番含义深远的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啊,我知道你有本事,如果我儿子有出息,你就辅佐他,没出息,你就取代他。

这真是刘备的真实内心吗?刘备说这番话时,李严应该是在场的。刘备是在告诉李严要绝对服从诸葛亮,还是提醒李严防备诸葛亮篡位?

海水易量,君心难测。我们不知道刘备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时的真实内心。恐怕,连诸葛亮和李严也难以确定刘备到底要说什么。

刘备一生最后的一次人事任命给了李严,让其担任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相当于军事一把手。诸葛亮是丞相,统内外政事,政务一把手。诸葛亮与李严,一主一次,一政一军,诸葛亮治成都,李严镇永安,一内一外。

为什么让李严担任中护军?刘备说得明白,李严这个中护军,“统内外军事”,一旦有战事,有权力调动全国所有军队,当时在蜀汉就是大都督。这样,李严就可以牵制诸葛亮。诸葛亮要是真的把刘禅拉下马,“君可自取”,那李严也可以率领全国军队讨伐诸葛亮。

为什么让李严留守永安?这是为了东线防御,为蜀汉看好东大门,威慑东吴。全国大都督做边关守将,有点欺负人的意思。为什么不另调别将来守永安,让李严和诸葛亮一块回成都主政?这就是刘备用人艺术炉火纯青的体现了。当时蜀汉的军事版图为三分之势:汉中军区,由汉中太守魏延控制;成都军区,由兼任司隶校尉的诸葛亮控制;永安军区,由中护军李严控制。三方力量,互为掎角。从配合上说,诸葛亮威慑国内反贼,魏延威慑曹魏,李严威慑孙吴;从牵制上说,任何一方有非分之想,其余两方都可围而攻之。

刘备是要李严永远留在永安?当然不是,否则就不是“亮正严副”了。刘备看中了李严的军事才能,要他临时稳定永安局势,等局势稳定后,成都再派人接替李严,李严回成都,与诸葛亮共同辅政,二人一文一武,扶刘禅上马。刘备是要李严“统内外军事”,他不会要李严长成永安的一块城墙砖。

亮正严副,一个看来很平淡的辅政安排,却藏有无穷机关。刘备白帝城托孤,个中奥妙,谁又能读出其中的帝王之术?

任何权术,都会败给人性。诸葛亮从早年在躬耕南阳时就自比管仲、乐毅,吟啸人生,志比天高,李严则一身不可触犯的鳞甲,他们会心甘情愿地遵守刘备预设的规则吗?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2221.html

下一篇:李严权力博弈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