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魏明帝浮华案是怎么回事?魏明帝如何覆没“浮华党”?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1-12-07 23:28:27 0 曹叡

沿着古长城徒步,仿佛行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一边欣赏雄浑壮观的边塞景象,一边不断去怀想曾经发生在这片历史大地的过往。今天来讨论“魏明帝浮华案是怎么回事?魏明帝如何覆没“浮华党”?”的话题,一起感受历史的魅力。

魏明帝浮华案是怎么回事?魏明帝如何覆没“浮华党”?

在魏明帝看来,“浮华党”不是学术沙龙,不是兴趣小组,不是学会也不是协会,而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政治集团,这些人搅到一块怀着强烈的政治动机,何晏、夏侯玄是他们的领袖。

这两位,恰恰都是魏明帝不喜欢的人。

之前说过,曹叡的父亲曹丕就特别不喜欢何晏,从不呼他的名字,而称其为“假子”。魏明帝继承了父亲对这个何叔叔的态度,对他实在不怎么喜欢。魏明帝深为信赖的还是秦朗,所以在魏明帝时代何晏只担任了闲差(颇为冗官),而秦朗担任了骁骑将军,可以经常陪伴于魏明帝左右。

对于夏侯玄,魏明帝不仅不喜欢,而且有点憎恨。

魏明帝的皇后姓毛,长得很漂亮,魏明帝很宠爱她。毛皇后的弟弟,也就是魏明帝的“小舅子”名叫毛曾,因为姐姐的原因也很得宠,夏侯玄有点看不惯。

有一次,参加什么聚会,夏侯玄与毛曾刚好并排而坐,夏侯玄不太高兴(耻之,不悦形之于色)。毛曾到魏明帝跟前告状,魏明帝心生恼怒。夏侯玄当时担任的官职是散骑常侍,是皇帝身边的顾问人员,可以随时出入宫中,很有身份,魏明帝当即把他改任为羽林监,从身边调开,眼不见心不烦。

“浮华党”的骨干之一李胜,魏明帝也很讨厌他,起因是李胜的父亲李丰。李丰现在不怎么出名,但在当时名气却很大。李丰原名李安国,虽是世家之子,但官职仅为黄门郎,是一名中下级官吏,他的名气在于在社会上有活动能量,能结交人,也善于品评人。

魏明帝浮华案是怎么回事?魏明帝如何覆没“浮华党”?

一次,孙吴有降人至,魏明帝亲自召见,谈话中问及江东的情况。魏明帝问曹魏这边谁在江东知名度最高(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答曰“安国”,魏明帝不知“安国”是谁,问左右,左右回答说是李丰。

魏明帝叹道:“李丰的大名竟然传播到吴、越之地!”

了解魏明帝个性的人都清楚,领导发了这样的感慨可不是什么好事。李丰虽驰名一时,但在魏明帝时也没有大的建树,李丰父子的崛起是以后的事了。

魏明帝于太和四年(230年)下诏禁浮华,又过了两年,浮华没有禁住,却有愈演愈烈之势。

魏明帝仍然忍住了,没有立即动手,他在等待。

终于,魏明帝等到了。

太和六年(232年),针对浮华未禁,老臣董昭上疏道:

“凡是占有天下的人,没有人不崇尚敦厚朴实忠诚守信的人,而对那些虚伪不实的人深恶痛绝。近年发生了一些事,先是魏讽在建安末年被诛杀,后来曹伟在黄初初年被斩首。我注意到圣上前后颁布的诏令,对浮华虚伪深恶痛绝,想要击破不正当的结党,常常使用切齿的言辞;然而那些执法的官吏都畏惧那些人的权势,没有人能对他们揭发纠查,这样就使得风俗败坏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魏明帝浮华案是怎么回事?魏明帝如何覆没“浮华党”?

“我看到,当今少年们不再以学问为做人的根本,转而把四处交游作为他们的职业;国中杰出的人士不把孝悌和清廉的修养当作首务,竟然把追逐权势、唯利是图当作第一位的事情。他们结成一群,相互勾结,形成团体,互相吹捧赞赏,以毁谤和贬低来惩罚和羞辱,以袒护赞誉为封爵赏赐(台党连群,互相褒叹,以毁訾为罚戮,用党誉为爵赏),谁依附他们,他们就对谁赞叹不已,谁不依附他们,就成了缺点和罪过。

“我还听说,有人让家奴门客书记和有职位的家属冒用他的名字,出入往来官府禁地,交换流通书信公文,侦探查问。所有这些事情,都是国法所不允许的,也是刑罚所不能赦免的,即使是魏讽、曹伟的罪行,也不会超过这些了!”

在这封重要的上疏里,作为三代老臣的董昭先从亲身经历的事情说起:建安末年,魏讽蛊惑人心,在邺县的年轻贵公子们中间很有影响,最终竟然发展到趁曹操率大军在外而谋反,被留守邺县的世子曹丕平定,一大批人被株连。曹伟谋反事件发生在魏文帝黄初初年,情形与魏讽事件差不多。

董昭认为,这些“浮华党”互相吹捧很不正常,更不是件小事,因为发展下去势必败坏正常的政治秩序。魏明帝已下禁诏于前,但作用不大,现在仍然存在许多不正常现象,如果不能痛下决心加以严治,魏讽、曹伟之事就在眼前。

董昭这番话其实并不只代表自己,他说出了相当一部分大臣的心声。这些大臣们大多追随了曹氏至少两代以上,是通过实践考验一步一步上来的,靠的是能力和业绩。而“浮华党”一边仰仗父辈的功劳,省去了奋斗的过程,让人不服。另一边,他们同气连枝,结成阵营,任意品题,掌握舆论,让人担忧。

后世有学者认为,此时曹魏政治阵营里有两大派,一派可称为“事功派”,就是董昭这样的人,另一派就是“浮华派”,双方基础不同,政治取向也相异,面对权力二者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总有一天会彻底暴发。

董昭的上疏可以视为矛盾大暴发的导火索,对魏明帝而言,这当然是好事。

魏明帝浮华案是怎么回事?魏明帝如何覆没“浮华党”?

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魏明帝一直隐忍不发,就是想通过“事功派”的手,轻易地击碎“浮华派”幼稚的政治梦。

对魏明帝来说,董昭这封上疏无疑来得正当其时,而且以董昭的身份提出,更是最恰当不过的了,魏明帝知道动手的条件成熟了。

太和六年(232年)魏明帝下诏,先是逮捕了诸葛诞、邓飏、李胜等人,看开始的架势有点想把他们几个办成魏讽、曹伟,随着案情的扩大,“四聪”“八达”“三豫”无不牵涉其中,喧哗一时的“浮华党”全军覆没。

但是,魏明帝深知这些人并不是魏讽和曹伟,这些人大都有根有基,不说何晏、夏侯玄,就是后面跟着的这几位也个个有背景,办一两个没问题,但打击面太大就不好了。

因此,案情最终没有向谋反这样的大罪发展,而是以“浮华”定了调,办成了“浮华案”。这就好办了,浮华是思想认识问题和作风问题,看来要加强学习,提高修养,同时严格约束自己,这与谋反有着性质上的区别。

对他们的具体处理方式,魏明帝定的是“罢黜”,也就是撤销职务,不再任用。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196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