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蔡文姬一共有几次婚姻?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1-10-27 15:31:12 0 蔡文姬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一页风云散,变幻了时空。这是历史的魅力,今天来讨论“蔡文姬一共有几次婚姻?”的话题,或许有您所想了解的答案。

还是这一年,发生了一件文化上的盛事,一代才女蔡文姬回来了。

蔡文姬一共有几次婚姻?

蔡文姬是蔡邕的女儿,围绕着她的身世有许多待解之谜,如她的生年,被匈奴掳走的时间、地点,以及在匈奴人那里的身份等,这些问题曾经引起过一场激烈的讨论。

但可以明确的是,蔡文姬是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被曹操赎回的。

蔡文姬当年嫁给了河东郡名族卫家,丈夫叫卫仲道,嫁过去之后不久丈夫就死了,没有孩子,于是回到娘家。

蔡文姬的娘家在兖州刺史部陈留郡圉县,此地是今河南省杞县圉镇,虽然只是个镇子,在汉代却一连出了多位名人,汉武帝时被称为“强项令”的董宣,至汉末的蔡邕、蔡文姬,还有袁绍的外甥高干、高柔都是这个镇里的。

据史料记载,汉献帝兴平年间天下大乱,蔡文姬在一片兵荒马乱中被“胡骑”所掳,辗转到了匈奴人那里,被迫改嫁,在胡人中生活了12年,并生下两个儿子。

这个记载不仅简单,而且与其他史料有互相抵触之处。

兴平年间蔡文姬的父亲蔡邕还在人世,并且是董卓的座上客,他不应该让女儿待在老家陈留郡,最后被乱兵所掳。所以,既是大文学家又是历史学家的苏轼就认为,蔡文姬是在长安被胡人所掳的,时间比兴平年间晚一些。

她是个少有的才女,却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悲惨命运。

她的父亲虽然是名满天下的大学者,而且是一名朝廷官员,但是还在幼年时代她的“干部子女”身份就没有了,因为她的父亲招惹了宦官而被流放。在那个年代,被流放的人身份就是奴隶,其命运可想而知。后来灵帝驾崩,宦官被灭,董卓上台,慕蔡邕之名重新起用他,父女二人的命运才有了转机。这时候,蔡文姬十二三岁。

据推测,她十四五岁的时候嫁给了卫仲道,丈夫是个读书人,对她也很好,丈夫一家在当地也是望族,一切看来都很好,她应该开始幸福的生活了,但不幸的是,刚过门不久丈夫就因病死了。她背上了克夫的恶名,加上没有孩子,被迫回到了娘家。

蔡文姬一共有几次婚姻?

河东郡大致范围是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一带,这儿离长安更近,离开夫家的蔡文姬应该到长安找父亲去。这似乎更合于情理,所以苏轼等人坚持认为她到了长安。

如果蔡文姬来到了长安,等待她的将是更大的不幸。

没有多久,董卓被除,在王允等人眼里蔡邕是董卓的爪牙,必欲除之而后快。因为一声叹息,父亲身首异处。

蔡文姬从此又无依无靠了,就在她不知何去何从之际,长安陷入了更大的动荡。董卓的旧部重新杀了回来,长安成了人间地狱。

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蔡文姬没能躲过这一劫,她被凉州军中的胡骑虏获,成了这些异族的战利品。

古人一般把北方各少数民族统称为胡人,俘获蔡文姬的是匈奴人。

在东汉,匈奴分成了北匈奴和南匈奴两个部分,南匈奴亲汉,北匈奴被打败,但其地盘被后来崛起的乌桓、鲜卑等部族瓜分,南匈奴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一度只有南北350里、东西250里的有限区域。

南匈奴也在分化,一部分居住于河东郡平阳,即今山西省临汾附近;另一部分居住于所谓的西河美稷。关于后一个地方至今存在争论,有人认为它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市,也有人认为它在山西省的离石。

史书记载蔡文姬落入了左贤王的部落中,南匈奴的首领称单于,有呼厨泉、于扶罗等著名的南匈奴单于,左贤王是他们手下的部族首领,有的记载说他是于扶罗的儿子,有的说他的名字叫刘豹,但蔡文姬到底生活在平阳还是生活在西河美稷,已无法考证。

所以,蔡文姬落于匈奴人之手后,有可能生活在内蒙古大草原,也有可能生活在今山西省的北部,甚至生活在山西省西南部的临汾市一带,而且后面两种可能性很大,这与一般印象中的情形会有所不同。

与一般印象有所不同的,还有蔡文姬在南匈奴人那里的身份。

通常认为蔡文姬是左贤王的妃子(阏氏),甚至有人说她是左贤王最宠爱的妻子,但这于史料并无记载。史书中只说她“没于左贤王”,并未提及她与左贤王本人的关系。

北方少数民族有杀到哪儿抢到哪儿的习惯,不仅抢金银财宝,抢粮食牲畜,也抢妇女和孩子,孩子将来就是战士或奴隶,妇女可以生孩子。

被抢的妇女地位是很低的,与奴隶没有什么区别。也不排除因为貌美而被匈奴人首领看中从而改变处境的可能,但围绕着蔡文姬却找不到这方面的记载。

蔡文姬到南匈奴人那里又嫁人了,而且生下了两个儿子,但她嫁的人不大可能是左贤王,她的儿子也不是王子。

所以,曹操才可能把她赎回来。

曹操跟蔡邕是忘年之交,曹操担任议郎的时候蔡邕也担任相同的职务,他们二人曾经是同事。蔡文姬当时顶多五岁,而曹操已经20多岁了,说曹操跟蔡文姬从小青梅竹马纯属无稽之谈。

曹操很敬重蔡邕,对于蔡邕的死,他一定会觉得很可惜。如果蔡邕有儿子,他一定会设法找到,加以培养。

但蔡邕没有儿子,只有女儿,蔡文姬小的时候曹操可能见过她,对她有一定印象。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蔡文姬流落到匈奴人那里并不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也许没有太多的人知道。曹操之所以又得到了蔡文姬的消息,可能与一个人有关。

这个人是卫觊,他曾受曹操之命协助钟繇处理关中事务,目前是钟繇的得力助手。

卫觊字伯儒,著名的法律专家、书法家,河东郡人,也出自河东郡卫氏家族。他叫卫伯儒,蔡文姬的丈夫叫卫仲道,他们之间极大可能存在联系。

汉末取名基本上都是单字,卫仲道的名字叫什么不知道了,仲道是他的字。古人取字常以“伯、仲、叔、季”来区分长幼,卫觊跟卫仲道极可能是兄弟,卫觊是老大,卫仲道排行第二。

卫觊长年在关中一带工作,离南匈奴人很近,他可能也在打听弟妹蔡文姬的下落,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打听到了。他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曹操,并请求把蔡文姬接回来。

当时南匈奴人已经归顺朝廷,如果直接去要人会让南匈奴人很没有面子,影响民族团结。于是曹操想出了一个办法——把人赎回来。

蔡文姬一共有几次婚姻?

这揭示出两个事实,一是蔡文姬不可能是左贤王的妻子,要是那样估计曹操会打消把蔡文姬接回来的念头;另一个是蔡文姬可以“赎”,说明了她的身份,在南匈奴人内部,她可能连正式户籍都没有,身份与奴隶差不多。

曹操派周近为使者前往南匈奴,用大量黄金加上一对玉璧去赎蔡文姬。给了这么多钱,南匈奴人觉得面子很足了,于是同意放人,但儿子不能带走。

不太清楚蔡文姬离开南匈奴时的心情,想必既有即将得到自由、回到故乡的喜悦,更有与亲生骨肉就此分离的痛苦。

但是,蔡文姬还是毅然回来了。

蔡文姬回来后曹操亲自接见了她,应该是在北征乌桓归来后到赤壁之战前这一段时间。

对这个很有名气的才女,大家都想一睹她的芳容,但是对蔡文姬而言,坎坷的人生际遇和刚刚经历的骨肉分离之痛,让她什么都不再想了,只求安安稳稳地度过余生。

在她的请求下,曹操把她安置在她的故乡陈留郡。

蔡文姬35岁时,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了屯田校尉董祀,这是蔡文姬的第三次婚姻。

现在似乎总算安顿下来了,可以好好过自己的日子了,但命运似乎还没有把蔡文姬捉弄够,她又遇到了灾祸。结婚第二年丈夫董祀就犯了法,按律当死。这一回蔡文姬真急了,她跑到邺县面见曹操求情。

当时邺县的铜雀台刚刚修好,曹操在这里大会宾客,有人报告说蔡文姬求见。

曹操听了很高兴,对大家说:“蔡伯偕先生的女儿就在外面,诸位想必早已听说过她的才名,今天就让你们见见她!”

这是一个冬天,外面十分寒冷,蔡文姬走进来时,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她光着脚,蓬头垢面,一进来就跪在曹操面前,声泪俱下,为丈夫求情。

这让曹操很为难。曹操执法很严,他讲求执法公平,董祀的罪行确凿,判决文书都已经发出去了,怎能轻易更改?

曹操为难地说:“按说的确值得同情,可公文已经发出,又怎么办呢?”

蔡文姬叩头不已,请求道:“明公马厩里好马有万匹,虎士如林,为何怜惜累着一匹马,而不救人一条命呢?”

曹操想到蔡文姬这一生确实可怜,就破例下令免除对董祀的处罚,派出快马将已送出的文书追回。

曹操让人给蔡文姬准备了头巾鞋袜让她穿上,又问了她一些事。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著名的藏书家,曹操问:“听说你们家原来有很多书,不知道你还有多少印象?”

蔡文姬回答道:“先父给我留下了4000多卷书,流离涂炭,已经没有保存下来的了。根据我自己的记忆,也只能保留400来篇。”

曹操很惊讶,果然是个才女,记忆力也如此惊人,曹操说:“我给你派10个助手,你来默背,让他们抄写出来。”

蔡文姬一共有几次婚姻?

蔡文姬回答道:“男女之别,于礼有所不便。请赐我纸笔,我自己来写。”

蔡文姬硬是凭借着记忆,把数百篇文章默写了出来。

蔡文姬和董祀生下了一儿一女,有人说他们的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这其实不对。

司马师确实娶了蔡邕的外孙女,但不是蔡文姬所生。据考证,蔡邕有两个女儿,蔡文姬还有一个姐姐或妹妹,她嫁入了著名的泰山郡羊氏家族,丈夫叫羊衜,在曹魏时期当过上党郡太守,他们的女儿嫁给了司马师,即后来西晋的景献皇后。

他们还有一个儿子更厉害,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军事家羊祜

在司马氏掌权的时代,羊祜负责统筹对孙吴的战事,他发现并重用一代名将杜预,最终完成了灭吴的大任。

羊祜的妻子是夏侯渊次子夏侯霸的女儿,夏侯霸有个堂妹嫁给了张飞,张飞的女儿又嫁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禅,并被封为蜀汉的皇后。

蔡邕死得很孤单,他绝不会想到他的后人跟这么多名门都能扯上关系。

蔡文姬留世的作品有《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蔡文姬死于何年不详,但愿她有一个安详的晚年吧。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192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