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君王天下

坐龙椅——帝国的忧伤

历史大观园 君王天下 2020-06-26 10:32:32 0

我们来看一看皇帝的《罪己诏》吧。在历史的大宿命和个人的小宿命之间,崇祯帝下过六道含义丰富的罪己诏。它们从各自不同的层面呈现出关于帝国宿命的忧伤主题。在担当和不堪担当之间,年轻的、孜孜以求治的皇帝从希望走向绝望、从宽容走向狭隘、从公允走向偏激、从悲欣交集走向心如死水。他承担了一切不该他承担的,却又在历史的大颓势之中,添加了来自其性格缺陷的助推力。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标本——王朝唱晚时代,那个孤独的勤政者将他落寞而行的背影定格成天头地脚,以注脚的形式悲怆地写在历史边上,任人品读,也任人评说……

崇祯八年(1635年),皇帝的第一道《罪己诏》是在以下背景出台的。这一年,农民军在荥阳会师,包括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义军七十二营部队大会于荥阳,简称荥阳大会。随后不久,农民军陷凤阳、围桐城、攻颍州、潜山、罗田、麻城等地,后转入陕西,气焰一时大盛。而当凤阳祖坟被捣的消息传来,崇祯帝惊慌失措。他“身着素服,声泪俱下”,慌慌地遣官告庙,表示自己乃大明不肖子孙。二月十三日,皇陵失守,总督漕运尚书杨一鹤成了替罪羊,被逮捕下狱。这一年帝国党争正盛。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文震孟因与首辅温体仁不和,告老还乡。皇帝给他的评价是“徇私挠乱”,很有悻悻然之意,而文震孟从入阁参政到黯然下野,只有短短五个月时间。帝国人事之复杂,崇祯帝始乱终弃的用人观由此可见一斑。这一年郑鄤在党争中死去。这位文震孟的战略合作者曾经当面攻击温体仁,文震孟去后,郑鄤遭到温体仁的打击报复,先下狱,后被杀。而崇祯帝的烦恼不仅仅在于党争,还在某些官员的“拎不清”。监军汤开远十月上疏攻击他“待文武之臣不一,于抚臣则惩创之,于镇臣则优遇之。督抚失事多逮系,而大将率姑息”。这一点令崇祯帝恼羞成怒的同时又觉得很有些话要说——崇祯八年(1635年)版《罪己诏》就这样出台了。

崇祯帝在他的《罪己诏》里先是表达自己的志向:“朕以凉德,缵承大统,意与天下更新,用还祖宗之旧。”紧接着说明因为“倚任非人,遂致虏猖寇起”。这里有对自己用人失误的检讨;而帝国内外交困的情状崇祯用八个字来概括——“虏乃三入,寇则七年”——后金三次入塞,农民军起事已达七年。这是个历史困局。在这样的困局消耗下,皇帝承认“国帑匮绌而征调不已,闾阎凋攰而加派难停”。而他“中夜思惟,业已不胜愧愤”。“愧愤”二字,可谓传神——既惭愧又愤怒,个中情绪,实实复杂难言。崇祯接下来提到了最敏感的事件:“今年正月,复致上干皇陵。”凤阳祖坟被捣了,“祖恫民仇”,崇祯帝承认“责实在朕”。所以为了救国于危难之间,崇祯帝表示要“择十月三日避居武英殿,减膳撤乐”,以愆其过,以励其志。在这份感情充沛的《罪己诏》里,崇祯帝还承认“民罹锋镝,蹈水火,血流成壑,骸积成山者,皆朕之过也”。很有“行了行了都是我的错”“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悲壮感。

在接下来几份《罪己诏》中,崇祯帝年用语一次比一次悲壮,甚至从悲壮走向悲怆或者说凄凉。崇祯十五年(1642年),崇祯帝在他的第三份《罪己诏》中承认“(帝国)灾害频仍,干戈扰攘,兴思祸变,宵旰靡宁,实皆朕不德之所致也!罪在朕躬,勿敢自宽”。他表示自己今后要“敬于宫中默告上帝,修省戴罪视事,务期歼胡平寇以赎罪戾……”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十八日,崇祯帝在他的第五份《罪己诏》中痛责自己:“为民父母,不得而卵翼之,民为朕赤子,不得而襁褓之,坐令秦豫丘墟,江楚腥秽,贻羞宗社,致疚黔黎,罪非朕躬,谁任其责?”但此时帝国大势已去。兵部尚书冯元飚在陈新甲被处决后,吓得不敢再做兵部尚书,死活要离职而去。崇祯帝下《罪己诏》,除了自责,其他官员对此并不以为然。此时李自成拥百万之众在西安建立政权,准备对北京发起最后一击,帝国却无多少抵抗力量。这个正月,崇祯帝发出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话语是:“朕非亡国之君,事事皆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何面目见于地下。”他这话是对阁臣们说的,但听者置若罔闻,人人明白国事不可为了。三月十六日,昌平失守。十七日,北京城被围。城破只在旦夕间。崇祯帝“仰天长号,绕殿环走,拊胸顿足,叹息通宵,大呼:‘内外诸臣误我!误我!’”十八日,崇祯帝下第六份也是他生命中最后一份《罪己诏》:“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在此之前,太监王相尧开宣威门献降,兵部尚书张缙彦开正阳门、负责京师防务的成国公朱纯臣开朝阳门迎降,崇祯帝最后时刻亲自鸣钟上殿,却没有一位官员前来签到“上班”,众人都作鸟兽散了——他的时代或者说他的王朝就以这样尴尬的形式黯然结束。一切了犹未了不了了之。这一年崇祯帝33岁,大明王朝276岁。两个数字的对比含义实在丰富——是那样的年轻,又是那样的苍老。他们糅杂在一起,不由分说走向死亡……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jwtx/1360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