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红颜蓝颜

皇后全传——高宗弘历贵妃魏佳氏

历史大观园 红颜蓝颜 2020-06-27 01:19:35 0


魏佳氏,出身于中等官宦家庭,本系汉家女,后入满洲旗,改姓魏佳氏。他为高宗乾隆生了4个儿子、两个女儿,足见这位风流天子对她是十分宠幸的,特别是她的儿子颙琰后为仁宗嘉庆皇帝,母以子贵,她遂从贵人进为令嫔、令贵妃、令皇贵妃,在乾隆盛世安安乐乐地生活了近50年。

魏佳氏,父亲系内管领魏清泰。她们家原来是汉族,姓魏,后来入旗改姓魏佳氏。她长得艳丽出众,光彩照人,入宫后以贵人的名份侍奉高宗,深得皇帝的宠爱。乾隆帝是清代有名的风流天子,他不仅在后宫中嫔妃如云,而且还常常有些风流艳遇,如他的香妃之恋、他暗恋皇后的嫂子傅夫人均被传为佳话,在以后的野史、小说、舞台、荧屏中不断演绎出一段段精彩的故事。魏佳氏给皇上生了4个儿子、两个女儿,这足以说明风流天子对她是情有独钟的,所以她很快从贵人升为令嫔,累进令贵妃。

乾隆二十五年(1760)十月初六,魏佳氏在圆明园的天地一家春生了乾隆的第15个儿子颙琰,这个小家伙长得高鼻梁、宽面颊,相貌俊秀,和乾隆十分相像,所以深得皇帝喜爱。颙琰生活在富裕的帝王之家,有优裕的物质生活做基础,自幼就受到严格的皇家教育,加上他聪明机智,悟性尤佳,不仅书读得好,而且能写文章。他举止端庄凝重,为人内向多思,由此更得到乾隆的器重,母以子贵,魏佳氏在后宫的地位也相应提高,到乾隆三十年(1765)被进为令皇贵妃。

皇后全传——高宗弘历贵妃魏佳氏

乾隆雪景行乐图

乾隆帝接受了历史上外戚为乱的教训,对后宫的管理非常严格。他用历史上著名的有德行的后妃为例,命宫人画出“宫训图”12幅,每到年节就在后宫中张挂,作为后妃们学习的榜样。其中有“徐妃直谏”、“曹后重农”、“樊姬谏猎”、“马后练衣”、“西陵教蚕”等等,在宫中举行宴席时乾隆帝还叫后妃们以“宫训图”中的人物为内容联句赋诗,他要求皇后只能管理六宫事,不得干预外朝事。乾隆帝的两个皇后富察氏、乌喇那拉氏先后于乾隆十三年、三十一年死去,按清朝后宫的编制: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据此,皇后去世就由皇贵妃魏佳氏执掌六宫事。由于她在宫中生活了30多年,对后宫人与人的关系有着深刻的体会,管理起来也游刃有余。加之她受皇后富察氏的影响,平时生活节俭,而且牢记皇帝的训示,从不干预朝政。

乾隆三十八年(1773),颙琰被乾隆立为皇储,按照雍正时定下的规矩,乾隆帝将颙琰的名字写在诏书上,密封之后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魏佳氏眼看自己的儿子被立为皇储,自然是满心高兴,她常常告诫自己的儿子,要虚怀大度,多为百姓和社稷着想。她曾想象过儿子登上皇帝宝座的庄严盛大的情形,然而遗憾的是她却并未见到自己的儿子登基,这是因为她的丈夫乾隆帝不仅权力欲很强,而且身体又非常健康,一晃20年过去了,颙琰仍停滞在皇储的位置上,他被封为嘉亲王,从弱冠少年越过了青年而步入了中年时代,一直到乾隆六十年(1795)85岁的乾隆帝决定举行内禅让出帝位,自己退为太上皇,这种帝位传接方式在清朝是惟一一次,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也不多见。

皇后全传——高宗弘历贵妃魏佳氏

焦秉贞《孔子圣迹图》

当然了,丈夫的内禅,儿子的即位,魏佳氏都没有看见,因为她早在此20年前乾隆四十年(1776)时便已故去,但是她儿子嘉庆皇帝登位后在倡导节俭,惩处和珅等事务的处理上无不受母亲魏佳氏的影响。

和珅这个人是历史上有名的佞臣,乾隆帝作为一代明君为什么会如此重用他呢?从某些野史的记载上看,还有一段吸引人的趣事。乾隆帝还是年近20的皇子时,一次因事进后宫,从一个妃子身边经过。这位雍正帝的妃子长得非常娇艳美貌,正对着镜子梳头,年轻的皇子乾隆从后面捂住她的双眼。当时乾隆只是与她开个玩笑,说不上有什么不正的心术,那妃子一时惊慌,用梳子向后击去,正好打在乾隆的额头上,还留下了一个小小的伤痕。翌日,皇子乾隆进宫向他的母亲——雍正帝的皇后请安、问候,皇后见他额头上的伤痕,问是怎么回事,乾隆支支吾吾不想说,却经不住母亲的再三盘问,只得把事情经过如实说了出来,皇后听了非常生气,怀疑这个妃子调戏太子,立即下令将这个妃子赐死。年轻的乾隆帝十分惊慌,想说明是自己的过错,不能责怪妃子,但在母亲的盛怒之下又不敢直说。后来当他辞别母亲跑到那个妃子的住所时,妃子已经上吊自尽,乾隆帝非常内疚,用手指在妃子的颈上按上朱印,默默许愿:“是我害了你,魂如有灵,20年之后再来与我相聚。”说完便满怀悲痛地回到自己的住所。

皇后全传——高宗弘历贵妃魏佳氏

清朝凤舆(喜轿)

几十年弹指一挥,到了乾隆中期,有一天,乾隆帝到圆明园中闲逛。起初天气有些阴,到了中午云开日出,遍地阳光,晒的人透不过气来,乾隆正在生气,这时有人马上送来了一个人,乾隆一看此人唇红齿白,乃翩翩一美貌少年,于是就问他的情况。这个人就是和珅,他告诉乾隆帝是满洲正红旗的学生,现在銮仪卫当差,具体地说就是给乾隆帝抬轿子,地位很低。交谈中乾隆帝觉得此人面熟,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他回宫以后,这个年轻人的相貌始终在他脑海里盘旋,乾隆帝突然想到,和珅的面貌与那个妃子相似,于是便密召和珅入宫,让他跪在跟前,仔细端详,果然相似,更令人吃惊的是和珅的颈上也有一个痣,宛如手指的印痕,以此为据,乾隆帝便认定和珅是那妃子的后身,倍加怜爱,经询问,知道和珅颇通文墨,提升和珅为宫中总管。不管这个故事有没有真实性,但以后数十年和珅一直受到乾隆帝的宠信,直到最后和珅当了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甚至和乾隆帝做了儿女亲家,在朝中横行无忌,敲诈勒索,家产万贯。

皇后全传——高宗弘历贵妃魏佳氏

马术图。图中绘八旗将士为远方来客表现马上技艺的情景

嘉庆帝早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已洞悉和珅的奸佞贪婪,只是手中无权无法对他采取行动。在乾隆帝当太上皇的4年间,嘉庆帝也未敢处置和珅,直到嘉庆四年(1799)正月,89岁高龄的乾隆一命归天。就在他死的第二天,嘉庆帝立即撤销和珅的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的职务,并且抄了他的家,将他赐死。他被抄没的家产共有109处,约有83处没有估价,仅算其中已估价的26处,价值就达2.2万两白银,整个家产折合白银8亿两之多。当时,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约7000万两白银,和珅一个人的家产就相当于朝廷十余年的总收入。这个结果,包括嘉庆帝在内朝野上下无不吃惊,当时流行一句谚语:和珅倒,嘉庆饱。

魏佳氏的儿子嘉庆,从乾隆手中继承的不但有君临天下的权势,还有残阳如血的动荡时局。乾隆朝是清王朝盛衰的转折点,要扭转衰败的政局,中兴国家大业的担子相当沉重,嘉庆帝决心把它挑起来,他要整顿吏制,倡导节俭。在他当政的20多年里,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每天都要处理繁多的政务,从不懈怠。他崇尚清廉,以往各省官员觐见皇帝时按照俗例都要进奉贡物,官员们为了给自己邀宠求荣,竞相奉珍宝古玩,花样不断翻新。嘉庆四年(1799)嘉庆帝在惩办和珅的同时,通谕内阁说:“地方官员操办的各种贡物,难道是自己掏腰包?想必都是从州县以下层层敲榨而来,官员们不断剥取于民间,百姓们怎能承受得了,况且陈献上来的古玩珍宝,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真是不如粪土。”可见其意之坚。

皇后全传——高宗弘历贵妃魏佳氏

北京前门商业区

魏佳氏没有想到,她儿子当皇帝后所做的一些事都是和她的丈夫相反的。比如说乾隆多次巡游地方时,各地官员都为他修建了许多奢丽的行宫,嘉庆帝觉得这实在过于铺张浪费。他认为行宫只是为了休息一宿而已,不必刻意修饰,如果一处行宫省下三四万两银子,10处就是三四十万两。嘉庆十四年(1809)嘉庆帝在巡幸五台山之前,特意打了招呼,要求地方官员在途中不得大肆铺张,务要求实俭朴。同年,在庆祝他50大寿时,嘉庆下令不得在民间广陈戏乐,巷舞衢歌。御史景德为了讨好皇帝,奏请祝寿期间京城演戏10日,以后作为定例,立即被嘉庆帝革掉了职务,嘉庆帝就此对大臣们说:“朕发现前代在这种场合的表现比较奢侈,每逢节庆,皆要欢宴聚会,连续多日上演戏曲,朕心中鄙薄此种做法,并引此为己之鉴。如若朕忘却了民间疾苦,奢侈地操办庆典,为臣乃应上疏劝谏,方是爱君之道。而景德竟向朕提出此等建议,他把朕当成了什么样的君主。”可见嘉庆倡导节俭,身体力行,确实扼制了奢侈之风。但他在位的年代里,没有出现中兴局面,皆因国势衰退,无力回天。

值得一提的是,魏佳氏最亲近的两个男人,父子两位皇帝行事如此不同,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同时进入了史册。魏佳氏和她的丈夫、儿子一样直到道光年间还被加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hyly/1438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