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简介

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郑和下西洋是中

郑和下西洋内容——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的一天,苏州城外的刘家港里,人山人海,苏州居民几乎是倾城而出,来看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支特大型远洋船队出航。沿着数里长的娄江河道,整整齐齐地排列着200余艘船只,船上的将士和船员们,个个衣着鲜明,喜气洋洋。船队的正使郑和、副使王景弘陪着永乐皇帝朱棣派的钦使走过来,码头上摆设一张桌子,上面放着御酒。钦使斟满一杯,递给郑和。郑和躬身接过杯子,高高捧起,单膝向西北南京的方向跪下,恭谢圣恩。然后举着杯子来到江边,将杯中的御酒洒进江里。霎时各大船上鼓声轰鸣,锣鼓喧天,鼓乐齐奏,一道道雪白的布帆升起。船队在两岸人群的欢呼声中,缓缓移动。郑和与王景弘跟钦使道别,登上主舰,满面笑容地向两岸欢呼的人群挥手答礼。郑和下西洋正式起航。

这支远洋船队是郑和领了朱棣的旨意组建的。船队共有大小船只200余艘,其中大号船62艘,船长44.4丈,宽18丈,称为“宝船”。另外按用途还有“马船”、“粮船”、“坐船”、“战船”、“水船”等。船队人员,除他任正使、王景弘任副使外,还有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等将士及郎中、买办、书术算手、通事、医生、舵师、水手等,共2.755万人。

郑和原是云南昆阳州今云南晋宁人,本来姓马,小名三保,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出生于一个回民家庭,全家信奉伊斯兰教。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远征云南,第二年将云南平定。那年马三保12岁,被作为俘虏家属送到燕王府邸,净身后当了侍候燕王朱棣的小太监。朱棣见他俊秀聪明,便让他跟王子们一起读书习武。马三保长大后,生得“身长七尺,腰大十围,行如虎步,声音洪亮”,而且善于辩论,颇有才智,武艺超群。朱棣发动“靖难”之役那年,马三保29岁,作为一个内臣,一直随在朱棣身边,出入战阵,多次立功,因此很得朱棣赏识。朱棣登基后,亲笔写了个“郑”字赐他作姓,又起名郑和。人们又叫他“三保太监”。

据说当日郑和带领船队驶出娄江,进入东海。这时船队不再一列航行,而改成行军的队形,大中小船纵横交错,井然有序地向南驶去。

船队日夜行进,白天船队用旗号联络。晚上,各船悬起退桅灯,恰如闪闪星火,在海面上错落有致,连绵十几里,非常壮观。遇到有雾的天气,各船吹起铜制的号角,此呼彼应,队列丝毫不乱。船队经过福建,先在长乐今福建长乐的五虎门港停泊。等到东北方的信风吹来,郑和率领船队,驶进大海,踏上远洋航行的征程。

船队满帆行驶,顺风破浪,经过10个昼夜,到达了占城国今越南中南部,船队停泊在新州港今越南归仁。当地官员到海边迎接,并请郑和到王城观光。郑和在王城与古城国王会面,双方互赠礼品。

船队在占城逗留了10天,又继续起航南下。再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穿过辽阔无边的南中国海,来到了岛国苏鲁马益今印尼泗水。这里草深树密,椰林婆婆,一派热带海岸风光,十分迷人。岛上居民身披锦衣,敲着皮鼓,载歌载舞地欢迎中国客人。船队在这儿稍事停留,转舵向西,朝苏门答腊岛驶去。

永乐四年初,郑和船队来到了马来亚西岸的满刺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满刺加的酋长叫拜里迷苏刺,听说中国船队来到,在港口迎接。郑和让船队进港,停稳之后,他和副使王景弘下船登岸。岸上,满刺加居民成千上万地争着看中国的使者,一时鼓声和号角声喧腾起来。拜里迷苏刺用当地最隆重的礼节,欢迎郑和和王景弘。

船队在满刺加停留一些时日后,又继续西行,从锡兰山今斯里兰卡海域过去,又绕过印度半岛的南端,向北到达葛兰今印度阿勒皮一带、柯技今印度柯钦一带,最后到达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一带。在古里又迎来出航以来的第二个新年。这一路上,郑和走过了大大小小20几个国家。每到一地,郑和都去见当地的国王和酋长,代表大明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做生意时也是公买公卖,互通有无,做到双方都有利。有时还把大船队分成几个小船队,分别多去几个地方,传播友谊,交流经验。各地人民同声赞颂明朝皇帝的威德。

郑和在古里住了些日子,准备循原路返航回国了。他在古里海岸上树了一座石碑,碑文写着:“此去中国,十万余程。民物威若,熙皞同情。永示万世,地平天成。”。

船队返回的路上,郑和继续访问一些国家,最后于永乐五年九月,到了苏州刘家港。这次出航,共历时两年零三个月。

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航算起,直到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17年的时间,郑和率部队六次下西洋。宣德五年,郑和又奉宣德皇帝朱瞻基的命令,作第七次航行,于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出国,宣德八年返回。他的船队,把印度洋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都走遍了,最远到过波斯湾的忽鲁谟斯位于今伊朗境内,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麻林位于今肯尼亚境内、阿丹在今也门民主共和国境内等地。

郑和下西洋一共七次,郑和在第七次远航回来后不久,便因病去世。南洋诸国的人们,为纪念这位世界上最早的航海家,在爪哇岛修了一座庙,供奉了郑和的塑像,庙前有一牌楼,上书“德绥威服”四字,这座庙起名叫“三宝庙”。后来这地方发展起来,便叫“三宝垄”今印度尼西亚三宝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