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俄罗斯史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什么被称为盟主?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什么被称为盟主?新人出江湖,单挑当朝的天下第一,只要打赢了,你直接上位成为至尊,就算是输了,也会因为不知天高地厚而扬名江湖。当然,一般的武林至尊对这种无名小子的无聊挑衅不太会手下留情,要么直接干掉,要么废掉其武功,防止再来浪费大家的时间。说起来,亚历山大在位期间好像也没干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他坐定欧洲盟主之位的原因是:干掉了武林至尊——拿破仑!

叶卡捷琳娜收藏了很多宝石,奥尔洛夫钻和她皇冠上的红宝石都是价值连城的顶级珍宝,这个级别的宝石,她还有一颗,被称为保罗一世钻石,130克拉的紫红色美钻,曾经镶在印度的皇冠上。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什么被称为盟主?

保罗一世钻石是叶卡捷琳娜的心头至宝,保罗一世却不是,虽然这还是她自己生出来的。

叶卡捷琳娜第一个儿子保罗,一生下来就被伊丽莎白女皇带走。伊丽莎白不会教养孩子,她又教出来一个彼得二世的复制品。全世界都知道,保罗不是彼得亲生的,只有保罗自己拒绝承认,为了表明自己出身的清白,他处处模仿彼得的言行举止,包括讨人嫌。模仿得太成功了,当看到保罗穿着一身普鲁士军装组织一个普鲁士小军队玩打仗时,叶卡捷琳娜差点晕过去。

好在现在是女皇了,不愿意看见的东西可以不看,她打发了一块领地给保罗,让他远远地在自己视线里消失。女皇不喜欢儿子,儿子也不喜欢这个妈,保罗自己臆想中,彼得二世是个完美的父亲,而恶毒的母亲毒杀了他,篡夺了王位,还把自己远远地打发在外面。

叶卡捷琳娜怎么会把自己辛苦经营的江山交给一个翻版彼得二世呢?所以她的计划是,尽快安排保罗结婚,生下孙子,女皇带走亲自教养,而后,让孙子直接接班。

殷勤的婚介所所长——普鲁士的腓特烈大王高兴地接下了这个任务,女皇从自己的经历上得出结论,虽然腓特烈大王自己不喜欢女人,但是看女人眼光很靠谱。腓特烈果然给保罗大公找到了两个合适的老婆,干吗找两个啊?第一个生孩子死掉了,赶紧又给补了一个,婚介所就是靠服务质量生存的嘛。

大公夫人照例还是德国公主,人品相貌不说了,会生孩子,超生且优生,都挺漂亮强壮。女皇跟自己婆婆学习,孙子一面世,她就第一时间带走了,保罗三个著名的儿子分别是:亚历山大、君士坦丁、尼古拉。

皇孙亚历山大在祖母身边长大,寄托了叶卡捷琳娜所有的希望和理想,孩子挺争气,优秀上进,人见人爱,都叫他“天使”,快半个世纪了,俄国皇室总算看到了比较靠谱的男性继承人。女皇松了一口气,留下遗诏,死后亚历山大直接继位。

亚历山大知道有这么一份诏书,也非常清楚藏在哪里,可在叶卡捷琳娜弥留之际,他选择了缄默,任由欣喜若狂的父亲在老妈尚未断气时,进入宫中一通乱翻,终于找到诏书,丢进了壁炉。

孩子被教育得太好也不行,保罗毕竟是父亲,是一个被人挤对了一辈子,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父亲,怪可怜的,他想当沙皇过把瘾,就让他过把瘾吧。也许,此时的亚历山大心里就有谱,只要父亲不上路,淘气捣蛋,他随时可以修正错误,让老爸下课。

保罗一世终于登基了,他可算是翻身了。反正老妈做的,都是错的,尤其是那些贵族,绝对不能让他们太得瑟,太神气。保罗一世掌权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削弱贵族权力,为达到这个目的,他给予了农奴一点点的自由。

和彼得二世一样,不靠谱的人掌握了大权,只能更不靠谱。42岁登基前,保罗一直不招人待见,上台后对别人的尊重就有偏执的要求,比如,他规定,大街上,如果看到皇室的马车,乘坐其他马车的人必须下车静候,等皇室马车通过你再上车。碰上下雨,贵族小姐们提着曳地长裙站在俄罗斯泥泞的街道旁,场面实在不算和谐。

最搞笑的就是保罗沙皇喜欢跟帽子较劲。他最恨圆形礼帽,谁戴收拾谁。有一天,他在窗前看景,冬宫广场上,人来如梭,各种帽子款式各异。圣彼得堡冷啊,还在海边上,风大,不戴帽子,脑浆子都能直接冻成冰激凌。沙皇很不爽,他质疑,为什么这帮人经过皇宫不脱帽呢?不懂礼数啊?周围的人知道他的脾气,赶紧颁布诏令,从皇宫前的广场经过,不论刮风下雪秃头还是癞子,必须脱帽。有的车夫要驾驶马车,空不出手来拿帽子怎么办,用嘴叼着经过广场。过了一阵子,沙皇很纳闷:为什么所有人经过广场要脱帽呢?手下人赶紧说,是陛下您命令的!保罗大怒:“朕何时下过这等蠢命令?”要求手下人赶紧修正。这下好了,警察又守在广场四周,要求所有人,经过广场千万不要脱帽。有几个人脾气不好,把警察按在地上揍了一顿,理由是:居然敢骗我们戴着帽子经过皇宫,教唆我们犯法?!

这么个人驾驭俄罗斯这么大的国家,真是有点危险。果然,跟他“父亲”一样,保罗在外交问题上也是一脑袋冰激凌(不戴帽子闹的)。

叶卡捷琳娜去世前,已经决定俄罗斯加入反法同盟了,保罗继位后,觉得应该和平稳定,避免战争。反正所有的事,对不对的,他就是要跟女皇反其道而行。

不参加就不参加,和平也不是坏事,可保罗他不是有点“精分”(精神分裂)吗?过几天,法国闹得不像话,他又跟着瞎生气,又决定入伙一起收拾法国了。于是他参加了第二次反法同盟,因为当时拿破仑被困埃及,所有人都以为这次能成功地制伏法兰西。第二次反法同盟的工作成果就是逼得拿破仑不得不直接登上大位,亲自组织对反法同盟的战斗,并迫使他们不得不再次解散求和。

二次反法同盟后,保罗因为俄国舰队进入地中海的事,跟英国人闹翻了,他就考虑跟法国结盟,跟奥地利断交,跟英国人打一场,他甚至派出顿河的哥萨克远征印度!

保罗虽然糊涂,叶卡捷琳娜的旧臣们却清醒,他们受命辅佐亚历山大不是保罗,如今眼看着保罗要把全欧洲都得罪光了,唯一能控制事态的办法就是让亚历山大按女皇的愿望登基。

知道自己招人恨,保罗一世在圣彼得堡修建了米哈伊洛夫城堡,壁垒森严,大炮环伺。他躲在里面,以为高枕无忧,谁知1801年3月11日夜里,有人穿过结冰的护城河进入沙皇的堡垒,逼他签字退位,争执中,保罗沙皇就神秘地死掉了。

这个事的主要执行者,就是叶卡捷琳娜最后一任面首朱波夫。而所有人都说,幕后的决定者和策划者是亚历山大。以亚历山大的秉性,要求父皇退位这种事可能做得出,但直接将老爸勒死,他应该没这么狠。倒是朱波夫深知政变的结果可大可小,既然动手,最好不要留下任何首尾,所以干脆就杀掉了保罗一世。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什么被称为盟主?

盟主是怎样炼成的

亚历山大一世号称史上最神秘的沙皇,外号甚多,有人叫他“两面神”,有人叫他“北方的司芬克斯”,这么多外号,跟他人品性格有关。他并没有大帝的头衔,所以在沙皇排行榜上,他无法超越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地位,然而,在亚历山大的时代,他的成功却是两位先辈大帝都没有达到的顶峰,因为,他成为了欧洲公认的老大,联盟至尊,武林盟主。

亚历山大登基时24岁,算是刚成年,在哪里学到绝世武功成为盟主的呢?

新人出江湖,成名有两个方式,一种是安心练武,不断进步,从家门口的镖局开始挑起,一直踢馆踢到少林,如果真是人才,三十年内可做至尊。当然,没成至尊中途就被青城派或是威远镖局之类的用下作法子干掉的居多;另一种就容易了,不但可以少年成名,还杜绝了车轮战的时间风险,那就是,单挑当朝的天下第一,只要打赢了,你直接上位成为至尊,就算是输了,也会因为不知天高地厚而扬名江湖。当然,一般的武林至尊对这种无名小子的无聊挑衅不太会手下留情,要么直接干掉,要么废掉其武功,防止再来浪费大家的时间。

说起来,亚历山大在位期间好像也没干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他坐定欧洲盟主之位的原因是:干掉了武林至尊——拿破仑!

保罗沙皇就是因为外交事务上的脑子进水失去了王位和性命,当时的欧洲,非常明显,法国是公敌,谁跟法国结盟,谁就也变成公敌;俄国和奥地利有传统盟友关系,跟英国有传统贸易关系,这两家如无意外,最好能保持友好。所以亚历山大一接班,赶紧召回了开往印度的哥萨克,继续与奥地利和英国修好。而对一个保守专制国家的沙皇来说,拿破仑这样的人冒出来,对整个欧洲平衡的格局和各国的君主政治都是危险不利的,所以,亚历山大倾向于,尽快把科西嘉小个子打垮。

1805年,第三次反法同盟建立了,俄国、奥地利、瑞典、英国联手对抗法国和西班牙。12月2日,著名的三皇会战(详情参看《闻香法兰西》之二十四),亚历山大初出茅庐、年少轻狂,虽然手下众将士都劝他不要贸然进攻,唯恐有诈,他还是和奥皇一起冲进了法国人的圈套。盟军死伤惨重,沙皇和奥皇趁着夜色,狼狈逃出战场,避免了更大的羞辱。

这一战终结了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投降,宣布不再结伙反法。沙皇不服气,逃出性命后,以最快的速度拉上普鲁士组建第四次反法同盟,再次出击。

这次结伙挑衅的结果是,普鲁士成为法皇新的战利品,而拿破仑在柏林顾不上休整,义无反顾地进入了波兰,向急得手足无措的沙皇送去了问候。

亚历山大现在看拿破仑,是“科西嘉魔鬼”,他再不敢轻敌,调集了六十多万人的军队,强征了大量粮草武备,在波兰迎击法军。跟欧洲的其他战场一样,不管面对什么人种、什么民族、什么宗教的对手,拿破仑的军队总是能节节挺进。在俄国的边境提尔西特,亚历山大放弃了,休战求和。

拿破仑很清楚,想一战吃掉巨大的北极熊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西欧还有英国这个让他一直束手的敌人没有清理干净,他不如留下俄国一起对付英格兰,等收拾了英格兰,俄国这个毛头小子自然手到擒来。

1807年6月25日,在涅曼河河中心的一条木筏上,沙皇和法皇秘密会谈。谈判现场除了两位盛装的皇帝没有第三人,他们谈了什么说了什么无人可知,倒是7月7日两边订立的《提尔西特条约》似乎能看出一些端倪。

这恐怕是拿破仑对战败国最客气的条约了,他刚刚分解了普鲁士,还在波兰建立了华沙大公国。可是,对俄国,法国皇帝客气得过分:只要沙皇承认拿破仑现在对欧洲所有占领和疆域划分,并支持拿破仑对英国的大陆封锁令,俄国和法国以后就是盟友,拿破仑绝对不干涉俄国对土耳其和瑞典的任何军事行动,甚至,在刚被分解的普鲁士版图上,拿破仑还非常大度地分给沙皇一块。

失败对年轻人是好事,对拿破仑的失败,几乎是快速促成了亚历山大的成长。木筏上的和约,看起来俄国似乎并没有失去什么,然而亚历山大清楚,自己战败被迫签下的和书,肯定有对俄国不利的地方。所以,他要趁“科西嘉魔鬼”放自己一马这段时间,勤练武功,强身健体。

根据沙皇传统,俄国要在不断扩张中前进,不能因为西方出现了更厉害的敌人,就放弃对其他土地的野心。

亚历山大登基那年,俄罗斯兼并了格鲁吉亚的东部地区。格鲁吉亚在大高加索山脉的另一边,在地理划分上属于亚洲了,它周边有两个巨大的穆斯林邻居,一个是波斯(古伊朗),一个是土耳其。格鲁吉亚是信奉东正教的,两个穆斯林邻居是不会让他好过的,一被欺负,格鲁吉亚就找俄罗斯帮忙,所以从彼得大帝开始,就想把格鲁吉亚直接收纳进俄罗斯的版图。

跟法国休战后,俄国的势力继续深入格鲁吉亚,引发与波斯的战事。战胜波斯后,俄国就正式兼并格鲁吉亚。波斯服了,土耳其不干,于是又跟土耳其打了一架,这次出征土耳其的是俄国名将库图佐夫。从叶卡捷琳娜开始,土耳其对俄国就基本保持不胜,库图佐夫迫使土耳其又签订了割地的条约,俄国在多瑙河流域几个公国还取得了更多的权益。

根据和约,俄罗斯对土耳其和瑞典两个国家动手,拿破仑不管。亚历山大当然要抓住这难得的机遇,俄军又开进了瑞典。以前占据了芬兰的一部分,瑞典还天天闹着要拿回去,这一次,芬兰全部进入俄国的版图,成为俄罗斯辖下的大公国,亚历山大给自己戴上了一顶芬兰大公的帽子。

1812年6月,拿破仑率60万大军入侵俄国。

不是盟友吗,怎么说打就打进来了?是啊,这五年的盟友时光,两边都憋屈,两边都不爽啊。

俄罗斯的势力已经深入多瑙河和巴尔干地区了,拿破仑可不愿意,所以明的暗的经常遏制俄国人。而拿破仑在波兰的华沙大公国,虽然是原来普鲁士分到的波兰土地,可波兰人现在是拿破仑的亲信,他们正积极要求皇帝陛下把波兰原来的土地都要回来呢,如果真到那一天,俄罗斯难道也要吐出原来分到的赃物吗?

1808年,出于两国关系的考虑,拿破仑向亚历山大的大妹妹叶卡捷琳娜公主求婚,同盟变亲戚,以后联系更方便。谁知,亚历山大沙皇坚决不干。为了打消拿破仑染指叶卡捷琳娜公主的念头,亚历山大赶着把妹妹嫁给了一个条件非常平庸的公爵。拿破仑一片痴心不改,又转向亚历山大的小妹妹安娜公主,亚历山大再次拒绝了,说是自己妹妹年龄尚小,拿破仑40岁高龄还是个二婚,不合适。

两次求婚被拒绝,拿破仑陛下的老脸受到极大的羞辱。好在奥地利的玛丽公主嫁过来,全了法皇的脸面。而这场婚配事件的结局就是,拿破仑跟奥地利修好,预备跟亚历山大翻脸。

以上是累积的小怨念,爆发却是因为更大的矛盾。

俄国和英国的贸易关系是很紧密的,英国和俄国一个工业大国一个农业大国,经济上互补,贸易上也相得益彰。英俄的贸易是两国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亚历山大被迫加入了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令,沿海的贸易陷入困境,国内地主阶级农庄里生产的东西往哪里卖啊?俄国上下都不干,亚历山大只好认可所有人各凭本事走私。于是,被封锁的欧洲大陆向英国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当时正在西班牙平乱的拿破仑气急之下,发大军攻击俄国。

拿破仑对俄罗斯的战事,一个冷笑话就能讲清楚。问:如何能把大象放进冰箱?答:打开冰箱门,清空冰箱,让大象自己走进去,关上门。

哪有这么傻的“大象”啊?有啊,拿破仑和他60万大军就是。这支军队可不是普通的“大象”,它是“猛犸象”,因为士兵来自拿破仑征服的所有国家,军队中光语言就超过10种,跟这帮人一起行军一次,获得的经验可以去联合国找份工作。

俄罗斯迎战多国部队的只有区区22万人,其中还有几万需要在俄奥边境驻防,真动手的只有十来万。缺衣少食,武器匮乏,士气也不高,与法国一交战,俄国军队只有败退,法军在俄国大陆长驱直入。

军队后撤,眼看就要退守莫斯科,俄罗斯民族的生存在此一役。国内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俄国人的血性也不允许军队再后退,现在他们上下一心,要求同拿破仑血战一场,保家卫国。

在这样的逆境中,亚历山大做出了一生最英明果断的决定,他起用67岁的老将库图佐夫指挥这场结局难料的卫国战争。

库图佐夫不顾国内那些要求血战的鼓噪,一进入军营就清晰了战法。如果说,之前的撤退是无奈的败逃,现在的撤退则是诱敌深入的战术了。库图佐夫提出了焦土策略,并要求将拿破仑的军队引入莫斯科。“拿破仑的军队是一股洪流,不能轻易制伏他,但是莫斯科会像海绵一样吸干这股洪流。”

1812年9月14日,拿破仑进入了莫斯科。跟进入其他的城市看到的欢迎或者抵抗不一样,迎接拿破仑的,是一座清冷的死城。没有人烟、没有粮食、没有任何有用的东西,克里姆林宫巍然屹立,庄严而冷峻地注视着入侵者,要命的是,这座著名的皇宫里,也空空如也。

攻占了欧洲最大的国家,是值得骄傲,可惜骄傲吃不饱肚子。莫斯科倒是不缺西北风,法国军队经过证实,确定西北风也不能吃。莫斯科的拿破仑突然感到了一阵凄惶,随着西北风越刮越猛,天气越来越冷,他感觉到,自己被关在一个冰箱里了。拿破仑向不知道躲在哪里的沙皇发出邮件:“和解吧小兄弟,出来谈谈呗。”

拿破仑好话说尽,亚历山大就是不出面,偶尔出来小打一场,偶尔派人去莫斯科放把火,一个连自己的家园都敢烧的人,拿破仑终于觉得怕了。

拿破仑比大象聪明啊,我自己能走进这个冰箱,我也能打开门走出来。进入莫斯科35天后,冻得哆哆嗦嗦的法国皇帝下令撤军。

撤军之路是残酷的屠杀之路。库图佐夫早就在沿路布下了埋伏,进入隆冬,雪原上那些进退神速的哥萨克骑兵是法军公认的死神。两个月后,入侵的军队全部被赶回法国边境,几乎所有的火炮和车队被俄军缴获。拿破仑皇帝最后不得不丢下军队,弄了一部雪橇,只身逃回了法国。

亚历山大一世赢了,不仅保卫了国家,也成就了自己的伟业。虽然库图佐夫进言,说是这一战,虽然赢了,但是军队已经身心俱疲,应该停战休养,可沙皇却要求俄军走出国门,随他追击拿破仑,将胜利进行到底。拿破仑已经来过莫斯科做客了,亚历山大想的是,他要到巴黎去回访。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什么被称为盟主?

改革与纠结

亚历山大功成名就,叶卡捷琳娜大帝泉下有知,当感欣慰,她更加感觉到,自己教育有方。要说叶卡捷琳娜这个祖母可一点儿不惯孩子。从产房里接走亚历山大,她就预备将孙儿打造成钢铁战士。

为培养孙子的适应能力,她经常叫一帮子人到亚历山大的床前高谈阔论,终于让亚历山大在打雷的日子都能安睡如山。稍微大一点,亚历山大每天早上起来必须洗一个冷水澡,而洗澡时,室内的温度不能高于15摄氏度。亚历山大几乎是在女皇的书房长大的,女皇在书桌前处理国事,接见大臣,亚历山大就在旁边的地毯上爬着玩,耳濡目染的没有灰太狼,没有喜羊羊,全是军国大事。

到了读书的年龄了,未来的沙皇的老师,太重要了。女皇的首选是大学者狄德罗,狄德罗当时没给女皇面子。后来,有人推荐了一个瑞士人,叫做拉阿尔普,女皇面试后,发现果然是博学有识,可堪帝师,于是,拉阿尔普就成了亚历山大的老师。

也许叶卡捷琳娜很懂得教育孩子,但是给孙子找的这位老师,就不能不让人怀疑,女皇考虑失当。18—19世纪的欧洲,一流的学者一流的人才几乎都是自由主义派的,受启蒙思想影响至深。拉阿尔普更是瑞士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亚历山大未来是要做沙皇,统治一个守旧固执的农奴制国家的,叶卡捷琳娜自己说过,在俄国,农奴制是不能改变的,启蒙思想说的那一套,对俄国有害,她却给未来沙皇找了一个启蒙思想家做老师,她到底是想让孙子成为她的继承人,还是给俄罗斯带来翻天覆地的改革呢?

如此一来,亚历山大的成长环境就是这么个状况:家庭关系上,祖母和父亲不和,自己一边要讨好祖母,一边还不能忤逆父亲,两边赔小心说好话;接受的知识上,老师说的和祖母说的又是冲突的,他们都说自己那套是对的,亚历山大也不知道怎么分辨。

这么矛盾的环境,一个小孩不长成“两面神”就怪了,而一个人会有“两面”,有的时候,并不是出于某种伪装,而是他犹豫摇摆不定的性格。

从登基开始,亚历山大这种纠结的性格就表露无遗。他默许了对父皇保罗一世的政变逼宫,听说父亲被杀死,又惶恐不安,别人来通知他大事已成时,他居然号啕大哭。

而对于帮他弑父篡位的功臣,亚历山大又纠结了。这些人一般有两个下场,要么杀,要么赏。亚历山大不敢杀,怕引发报复;他又不想赏,他怕这些人恃功而骄,以后挟制他。后来干脆都打发得远远的,不准他们回到宫廷。

亚历山大受老师影响很深,有些浪漫的理想主义,登基后,他也想带给俄罗斯脱胎换骨的变化。于是,他召集跟他成长教育经历相同的朋友们,组织了一个“秘密委员会”,一星期三四天凑在一起喝咖啡,讨论国务。都是年轻人,都有点改天换地成就事业的理想,闭门造车地提出各种天真的想法。

启蒙思想家坑人啊。他们提出了构想,画出了美好蓝图,但是没人给出具体行动办法。亚历山大想改革,想让落后的俄罗斯跟上西欧的脚步,可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其实,亚历山大这帮年轻人,非常清楚所有问题的症结,那就是禁锢俄罗斯进步的农奴制。可如果真要废除农奴制,大家都慌了,因为没人能教他们怎么面对后果和铁定导致的社会混乱,尤其是如何面对势力庞大的贵族阶层。亚历山大一上台就恢复了被他父亲取消的贵族特权,如今要取消农奴制,这些贵族们还不造反啊。

如果农奴制不能碰,其他的改革措施都是空谈。空谈中最有价值的事是兴办了教育。不解放农奴,多开几所学校是没人反对的,亚历山大是之前的俄国历史上对教育投入最大的沙皇,他任内,俄罗斯增加了4所大学和42所中学,还有大量的其他学校。

在行政方面,根据西欧诸国的模式,政府各单位,将彼得大帝设定的“院”,改为“部”,内务部、外交部等,每部有专门的部长大臣负责;农奴方面,沙皇规定,有些地主如果愿意,可以给农奴自由,分给土地,不过,会自愿给农奴自由的地主,应该是非常少的。

以上内容,就是亚历山大登基初期的改革,因为遭遇重重障碍,连连阻滞,亚历山大最初的理想越来越冷,外面的世界还不太平,随时要出门打架,算了吧,不改了,爱咋咋地吧。

1807年,兵败提尔西特并咬牙签订条约后,亚历山大痛定思痛,又觉得法国人这么猛,就是因为人家国家更先进,更进步,俄罗斯还是要改革。

这次改革,亚历山大起用了专门人才,19世纪最杰出的改革家——斯佩兰斯基。

斯佩兰斯基不是贵族出身,家里不过是乡村牧师,能一步步走进宫廷,走到沙皇身边,并被他器重,完全是靠自己的学识和见解。斯佩兰斯基饱读诗书,对西欧诸国的政治文献,了然于心,特别是对法国,精通了解。亚历山大一说要“Change”(改变),斯佩兰斯基就提交了非常详细彻底的宪政改革方案。

大致内容其实也不高端,就是君主立宪制那一套。限制皇权、三权分立、将国家行政区分为四级,乡、县、省、中央,每一级都设自己的立法议会(杜马),每一级杜马成员都由低一级的杜马选举产生;建立国务会议,取代沙皇总理国事等诸如此类。

这些东西抛出来,恐怕俄罗斯的贵族们还不太能听懂,但是斯佩兰斯基改革中有能让他们听懂的东西,听完就暴怒了。

根据叶卡捷琳娜对贵族的优待,只要是贵族,你就有个官衔,至于干什么不干什么,没人管你,反正国家发俸禄。斯佩兰斯基把这条改了,以后贵族,在其位必须谋其事,如果不能干,不要霸着位子。以后贵族只是荣誉称号,跟官衔没有链接关系了;更可怕的是,斯佩兰斯基把全国的官员分了十四级,现在国家不是有大学了吗?八级以上的官员,必须有大学文凭!这条把俄罗斯的贵族逼急了,他们当时也不知道有西太平洋大学可以买文凭这个事啊,别说大学,当时的俄罗斯贵族,大部分连小学都没上过呢。就这样,贵族们恨死了斯佩兰斯基。

斯佩兰斯基太超前了,他的这套政府框架,大概适用于20世纪的俄国。要知道,西欧各国能将君主驯服,那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可以跟贵族皇室抗衡的资产阶级力量。而俄罗斯国家,除了贵族就是农奴,如果不能解放农奴,想削弱贵族的利益,怎么可能做到呢?

亚历山大一世当然知道,这套改革方案其实是不错的,然而也是不能实施的,就他本人来说,能不能放弃专制皇权,做一个立宪制的君主,他还真不能取舍。

又是障碍重重艰难重重的改革,这次比上次更糟,因为,法国人要打进来了。

斯佩兰斯基是亲法派,亲法并不代表卖国,但是恨他的贵族却咬死他就是法国人派来的特务,想从内部搞垮俄罗斯,而后让拿破仑占领俄国。

面对朝中大臣们的质疑,亚历山大又懦弱了,虽然他一直非常器重斯佩兰斯基。1812年,斯佩兰斯基的改革中途夭折,他本人被沙皇流放。俄国在民主进步的大道上探了一次头,很快又缩了回去,而亚历山大就这样错过了让自己成为俄罗斯千古一帝的机会。

斯佩兰斯基走后,亚历山大开始宠信阿拉克切耶夫(简称阿拉克),并认同了他的改革方案。阿拉克成为重臣,充分反映了亚历山大内心的矛盾和纠结。阿拉克和斯佩兰斯基完全是两种人,阿拉克军爷出身,还是炮兵,标准兵做派,为人粗鲁,古板,但是对沙皇是无比忠诚。

阿拉克的改革方案是“军屯制”。搞一块地,农民全赶走,驻军。闲时耕种,战时出征,驻地的女人必须嫁给驻军,每年必须生一个孩子。军屯区生出来的孩子,八岁就入军簿,上军校、穿军装,从小军事化教育,12岁就正式成为军人,继续种地打仗生孩子,生生世世无穷尽。

军屯区又是生活区又是军营,所以住房和生活内容都是统一的,吃饭睡觉生孩子都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谁也别想跑,比坐牢还可怜呢。

军屯区的生活没有幸福感,这些“屯民”们多次抗议无效后,就经常发动起义,阿拉克的军阀脾气,一概残酷镇压。

亚历山大在位的最后几年,对国务完全失去了兴趣,阿拉克接下了所有的事,不仅在俄国广泛施行“军屯制”,还让全国各个领域都领略到一个军人政府的办事风格。禁锢文化思想,堵塞言路,控制言论,禁止讨论国事,禁止乱说乱动。

拿破仑兵败后,俄国军队跟着亚历山大到西欧游历过一圈,此时的俄国大兵,是开过眼看过新兴国家的人,他们的见识和觉悟已经和原来都不一样了,面对种种限制和拘束,他们一定会有自己的反抗了。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什么被称为盟主?

盟主的生涯

俄国军队将拿破仑赶回家,亚历山大让整个西欧精神为之振奋。沙皇立时成为明灯和战旗,他一声吆喝,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又建立了。

1813年10月,莱比锡平原,民族大会战,西欧各种族在俄国卫国战争精神的激励下,跟“科西嘉魔鬼”展开殊死决战。联军经过四天苦战,取得决定性胜利,驱赶了所有德意志境内的法国军队,随后,联军进入法国,反法同盟经过21年的屡败屡战,终于反攻进入法国国境。

1814年3月30日,巴黎在塔列朗(见《闻香法兰西》)的安排下,打开城门,迎接联军。第二天,亚历山大人生最辉煌的日子,这位37岁的英俊沙皇骑着一匹白马,神采飞扬地进入了巴黎——这座传说中欧洲最奢华最浪漫最流光溢彩的大都会,巴黎精致馨香的美女也第一次见到了来自遥远冰雪之国的北方儿郎,据说,巴黎美女和俄国帅哥相见甚欢。

亚历山大没时间看美女,他现在是联军老大,他要赶紧给出一个对拿破仑同志的处理办法。他宣布,不跟拿破仑谈判,只要他自动退位,宽大处理,还让他去桃花岛做岛主。

拿破仑接受了战败条件,上岛去了。巴黎该玩的玩了,该吃的吃了,换个地方继续开会。于是,俄、普、英几家转移到维也纳,继续一边旅游一边开会,讨论如何分赃,奖励自己。

1814年的维也纳会议谈了好几天都没有结果,会议焦点就是波兰—萨克森。还记得吧,拿破仑将普鲁士占领的波兰那块切出来,交给德意志的萨克森公爵,组成了一个华沙大公国。这个国家怎么分?亚历山大的意思是,华沙大公国并入俄国,萨克森并入普鲁士,普鲁士没意见啊,英国人不答应。奥英和法国想联手抵御普俄,正当他们纠缠不清都不肯让步的时候,岛主拿破仑回到了大陆,并组织人马报仇。

第七次反法联盟再次取得了胜利,在滑铁卢彻底了结了拿破仑。而亚历山大也因为拿破仑的突如其来,取得了谈判上的话语权,取得了他要求的波兰领土。

这时的亚历山大自我感觉是欧洲的救主,他觉得他有资格有义务为欧洲大陆建立新的秩序。所以他建议,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组成一个“神圣同盟”,以后再有其他国家出现法国这样翻天的事,“神圣同盟”可以快速反应,并即时镇压。“神圣同盟”还真管用,先后镇压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反对专制统治的起义。

做了几天盟主,亚历山大老毛病又犯了,他又觉得没意思了。据说在巴黎和维也纳期间,也许是人生辉煌时刻,容易迷失,沙皇就经常出现一些对宗教的偏执和狂热。“神圣同盟”成立后,亚历山大就将欧洲的事务丢给了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他自己跑回俄国,像是闭关修行一样,很少过问政务了。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什么被称为盟主?

神人的神秘

亚历山大有个“两面神”的绰号,他还有个花名叫“王座上的演员”,基本上就是说这家伙挺能装的,水有点深,一般人看不懂。

亚历山大性格的成因跟童年教育有关,而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他爸爸的死,虽然他没有亲自动手,但他知道,父亲算是死在自己手上的,他祖母的皇位是“弑夫篡位”来的,他自己的皇位是“弑父篡位”来的,他从小肯定听说过不少对她祖母的议论,所以轮到他自己摊上这事,就一直不能释怀。

亚历山大成功后成了欧洲很多名媛的偶像,跟很多欧洲贵妇都有过绯闻,奇怪的是,这么多的桃色传闻居然没有让这个欧洲霸主产生出男性的继承人来,只是跟皇后有两个女儿。

亚历山大是历史学家最喜欢研究的人之一,他身上有很多的谜,第一个就是,这个威武的欧洲英雄难道某种功能不足?为什么生不出儿子?女人那么多,子女这么伶仃?好像不是,历史学家已经得出了结论,这个亚历山大虽然女人很多,却是个柳下惠,喜欢玩柏拉图,喜欢精神恋爱,不喜欢性生活。他是跟在叶卡捷琳娜大帝身边长大的,女皇那些眼花缭乱的宫闱秘事都发生在亚历山大眼皮底下,过犹不及,这么混乱的后宫生活,很容易让一个小男孩患上心理疾病,长大后要么成为一个狂热分子超级变态,要么就对床上的事完全免疫。

另一个谜就是,到底他和他大妹妹叶卡捷琳娜公主什么关系。根据俄国的史料记载,两个人天天通信,即使两个人都在宫里,天天见面还天天写信。两个人一见面就可以旁若无人说上半天,互相间还有些不合适的肢体动作。

“我像疯子一般爱你!……看到你,我高兴得如痴如狂,像个着魔的人,四处奔波,多希望能在你的怀里甜蜜地松懈下来。”这是他给他妹妹的信,这样的句子放在一般的情侣间都嫌肉麻,兄妹之间这样通信,哪怕世风开放到今天这个程度,我们读了还是会起鸡皮疙瘩。

拿破仑曾经向叶卡捷琳娜公主求婚,其实从政治上讲,这是个好事,可亚历山大果断拒绝了,他是不能答应让妹妹嫁到法国那么远的地方,还委身给自己的仇家——“科西嘉魔鬼”。他物色了猥琐平庸的德国公爵给她妹妹做驸马,因为他知道,妹妹绝对不会爱上这样的一个男人。最有趣的是,婚后的公主还长期居住在圣彼得堡,兄妹俩经常见面。公爵死后,叶卡捷琳娜就搬回娘家,守在哥哥身边,兄妹俩又恢复了过去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

如果这件事是真的(多半是真的),原因也容易分析,叶卡捷琳娜大帝为了培养孙子的男子汉气概,在他6岁的时候就把他身边的保姆奶妈之类的全辞退了,伺候皇孙的,清一色老爷们儿。这孩子从小接触的异性除了亲祖母就是亲妹子,多少总要有点异性需要吧,所以全部的幻想就放在妹妹身上了。

亚历山大最大的历史之谜就是他的死亡。推翻拿破仑成为欧洲霸主后,他以欧洲警察的身份跑遍了各地帮着镇压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思想的萌芽。在自己家里,强大的军队背后是贫穷的老百姓和越来越陈旧腐朽的国家机器。国内危机重重,国外受到各国反对,他越来越感到统治这么大的国家力不从心。不久,莫斯科发洪水了,死了不少人,恰恰在亚历山大出生那年,发生过一样的水灾,他突然想到,这说不定是上帝的惩罚,因为他杀掉自己的父亲。

47岁那年,亚历山大不堪压力跑到海边度假,没几天就传来他的死讯。这样伟大的沙皇,葬礼上有许多不合理的事,让老百姓都怀疑,沙皇诈死!

10年后,乌拉尔山区警察查户口时,一个陌生的老头,因为不能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被流放西伯利亚。这个老头自称费道尔·库兹米茨。到西伯利亚时穷困潦倒,当地一个小商人看他可怜,给了他一间小屋。这个老头虽然穷,可气度雍容,谈吐高雅,知识渊博。所有的政治事件如数家珍,尤其是俄军进入巴黎的盛况,他可以描述出许多细节,仿佛身临其境过。有种种事件表明,这个落魄的老头很可能就是沙皇亚历山大。

老头死于1864年1月20日,亚历山大曾经的御医突然在此后的某天向沙皇的亡灵祈祷,之前他从没这么干过,而且还自言自语地说:沙皇真的死了。后来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办公室里不知什么时候,还挂上了这个叫费道尔·库兹米茨的画像。如果这些事都属实,那也就是说,这个欧洲的新霸主在壮年突然退出江湖,归隐了!

根据叶卡捷琳娜的教育思想,亚历山大应该是一个盖世的大男人,纯爷们儿,可看起来,不论是对事业还是对女人,他好像都不算太男人,他的内心深处比他的祖母可是柔弱多了,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这个卫国战争的领袖选择了逃跑,把他的子民和祖宗的事业抛在水深火热中,这样一个人物,这样一个结局,不能不说有点遗憾!亚历山大逃离帝王生涯的时候47岁,死的时候84岁,在西伯利亚还活了快20年,证明他奶奶是很有远见卓识的,从小给他洗冷水澡就为了让他到西伯利亚去养老!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els/3172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