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制度构成

晚清幕府——千呼万唤始出来

历史大观园 制度构成 2020-06-20 12:34:23 0


左宗棠出生于世代耕读之家,家庭寒素,生活清苦,但其父重视教育,课子甚严。五岁时,左宗棠就与长、次兄一起随父读书。每听父讲授生徒及兄长诵读之书,“辄默识不忘,偶属对,颖悟异人”。一日,父课兄长读《井上有李》文,至“昔之勇士,亡于二桃,今之廉士,生于二李”句,因问“二桃”典出何处,坐在一旁的左宗棠脱口而出:“古诗《梁父吟》有之”。父为之喜,逆知其不凡。六岁起,左宗棠开读《论语》《孟子》,兼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年九岁,始学为文。稍长,读史,“工为壮语,视天下事若无不可为”。左宗棠曾教育子弟说:人生读书得力只有十六至二十五岁数年,如果这数年虚度,则无成矣。这其实是他的经验之谈,他一生受益于此数年的课余阅读。十八岁时,他曾在书肆购得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一书,“潜心玩索,喜其所载山川险要战守机宜,了如指掌”。后又买到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齐召南《水道提纲》诸书,认真研读,“于可见之施行者,另编存录之”。此外,对于家中所藏的魏源代贺长龄编《皇朝经世文编》,左宗棠也当作案头必备之书,丹黄殆遍,详加批阅。当时很多士人很不理解他的阅读取向和兴趣,无不笑话他,“以为无所用之”。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左宗棠对经世之学的追求给他带来难得的人生机遇。

道光十年(1830),江宁布政使贺长龄丁忧居长沙,左宗棠前往拜谒。晤谈之后,贺长龄深为赞赏他的谈吐和学识,竟“以国士见待”。时左宗棠苦无书读,贺长龄慷慨出借家中藏书供其披览。左宗棠每次来借书,贺长龄必亲自上楼取书,“数数登降,不以为烦”。还书时,必问其所得,互相考订,孜孜矻矻,“无稍厌倦”。经过这么一番往来互动,左宗棠学问大为长进,贺长龄还谆谆教导他说:“天下方有乏才之叹,幸无苟且小就,自限其成。”因此,第二年,他出外进修,就学于长沙城南书院,从贺长龄之弟贺熙龄读。贺熙龄曾任湖北学政,反对空疏学风,主张读书所以经世,他“掌教城南,辨义利,正人心,谕多士,以立志穷经为有体有用之学”。对于亲炙其兄又从其游的左宗棠,他也暗暗考察,“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察其进退言论则循循然有规矩”,不禁心异之,特别器重,授以汉宋儒先之书。后来他有怀左宗棠诗云:“六朝花月笔端扫,万里江山眼底横。开口能谈天下事,读书深抱古人情。”自注:“季高近弃词章,为有用之学,谈天下形势,了如指掌。”左宗棠自己也说:“从贺侍御游,寻绎汉宋儒先遗书,讲求实行。”可见,就读城南书院对左宗棠的影响非常大,他更具经世意识,致力于实学实行。

道光十二年(1832),左宗棠应湖南乡试,虽经历一番波折才中举,但由此一举成名,文才闻于三湘大地。其中式之文名“选士厉兵,简练杰俊,专任有功”,不仅为考官激赏,而且进呈皇帝阅览。有学者点评说:“读此文,可知宗棠早年对于军事学识,已有鲜明坚定独特之见解。其后参与戎幕,躬临战阵,凡所措施,几无不由此文发挥,以原理见诸事实。文之末段,论中兴命将,尤若自为一生勋业写照,其人奇,其文奇,其事奇,可作传奇观已。”然而,其后左宗棠三应会试不售,遂绝意进取,放弃科考,除继续研究地理学外,他还躬耕于陇亩之中,精研农学,欲撰著农书,惜未完成。与此同时,他目睹时务之艰,于荒政、漕政、盐政、河工诸务也颇为究心。在这期间,他又有奇遇,以一副对联打动回乡省墓的两江总督陶澍。陶澍约其见面,“目为奇才,纵论古今,为留一宿”,并结为儿女亲家。不久,陶澍去世,左宗棠受邀前往陶氏家塾教其年仅7岁的孤子陶桄。陶澍家富藏书,左宗棠教书八年,饱览群籍,学问日益精进。胡林翼系陶澍女婿,对此非常了解,四处揄扬左宗棠“在陶文毅公第中,读本朝宪章最多,其识议亦绝异。其体察人情,通晓治体,当为近日楚材第一”。

其时清朝国势陵夷,内忧外患严重,急需振衰起弊之才,而天下却有乏才之叹,因此,作为一位学有所成、术有专攻的奇才,左宗棠成为香饽饽,得到许多地方大员的青睐,欲延揽入幕。最先是贵州巡抚贺长龄,他早知左宗棠胸有大志,卓尔不群,下关书聘币邀往,但左宗棠以难辞陶家教职为由作书辞之。接着,在胡林翼的推荐下,云贵总督林则徐也拟聘请左宗棠,左宗棠尽管钦慕林则徐的人品道德,却为女儿、女婿的前途着想,辞不赴。咸丰元年(1851),钦差大臣李星沅、湖广总督程裔采也先后邀请他入幕,他均漠然不愿,毕竟作幕寄人篱下,仰他人鼻息,有违其卓荦不羁的个性。就在此时,太平军起广西,入湖南,势如破竹,直奔湖南省城长沙而来。为避乱,左宗棠举家迁至距老家五十余里的白水洞,亲朋好友也多跟从。他甚至做了长居久住的打算:“广置田产,或一洞而得其三之二,或及其半,召良善有力而可为我使者十数家耕其中。于通径则坚筑庄屋以当之,即隐寓碉堡之意,于山径则修凿之,俾其难越而易守;总计本洞丁口,设立社仓,为补助之计;体察谣俗,严立条规,为正俗之计,内衅不作,外侮易防,庶几安枕高卧其间,吾无忧矣”。

但太平军攻陷全州,湖南形势吃紧,清廷乃诏湖南巡抚骆秉章进京,调云南巡抚张亮基为湖南巡抚。张亮基赶往湖南时,战局又发生变化,省城长沙遭太平军围攻,危在旦夕。初来乍到,急需帮手,刚好贵州黎平知府胡林翼数次向他隆重推荐左宗棠,而他也曾听到云贵总督林则徐盛赞左宗棠负经世才,“久储夹袋中”,乃于咸丰二年(1852)七月初八日赴湘途中,“专弁赍函礼往聘”左宗棠,“力请出山,共匡大局”。因担心道路梗阻不达,“同日再专弁手函另途往聘”。到常德后,他再“发急足至山中延请”左宗棠,但遭左“复书辞谢”。不得已,他只好请胡林翼、江忠源分别写信敦劝,责以大义。与此同时,左宗棠的兄长及郭嵩焘等好友也极力劝说,希望他以桑梓为重,承担起保护家乡的使命。应该说是桑梓之重击中了他的内心,他决定出山应聘。后来他回忆此事经过说:“吾以婞直狷狭之性不合时宜,自分长为农夫以没世。遭际乱离,始应当事之聘,出深山而入围城。初意亦只保护桑梓,未敢侈谈大局也。”尽管如此,这一人生抉择,奠定了左宗棠后半生功业的基础。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zdgc/987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