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2 15:57:08 0

>>时间:1669

康熙帝的文治武功无人能及,但是,他在亲政初期一直受制于权臣鳌拜。年轻的康熙帝运筹帷幄,缜密部署,智擒鳌拜,真正实现了亲政。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顺治帝离开尘世,把大清江山和一堆还未解决的难题留给了年仅8岁的玄烨,即康熙帝。临终前,顺治帝遗诏由上三旗元老重臣共同辅政——即索尼(正黄旗)、苏克萨哈(正白旗)、遏必隆(镶黄旗)和鳌拜(镶黄旗)四位辅政大臣,形成了康熙初年四大臣辅政的格局。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

折叠屏风

共10扇,整架屏风通宽640厘米。屏风边框为木胎包锦,每扇之间用锦连接,可以向前后两个方向折叠。屏风上部米色绢地上,用墨笔行书北宋大书法家米芾《天马赋》全文,为康熙时名臣沈荃所临。下部精刻描金各种异兽和各时期名家咏异兽诗句。背后有康熙时期的10名宠臣题诗,皆为歌功颂德之词。下部裙板雕刻唐朝名家竹谱和名人咏竹诗。

鳌拜揽权,目无君上

康熙帝即位的最初几年,四大臣与幼帝均相安无事。然而,居功自傲、骄横跋扈的鳌拜成为短暂平静局面下潜藏的不安定因素。鳌拜因骁勇善战、军功卓著,从护军校累升至内大臣,位至公爵,赐号巴图鲁(满语“勇士”之意),是武将中的佼佼者。

其他三大臣中,索尼为四朝元老,列于首位,深受孝庄太皇太后的信任与赏识,鳌拜不敢与争。遏必隆与鳌拜同属一旗,其为人懦弱,遇事随声附和,与鳌拜没有矛盾。而苏克萨哈位居第二,一旦索尼去世,很可能由他代替索尼总揽启奏和批红大权,是鳌拜专权的最大障碍。

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去世。年少的康熙帝决心收回皇权,就于七月初七举行了亲政大典,接受百官朝贺,从此君临天下。

权欲熏心的鳌拜根本没把刚刚亲政的康熙帝放在眼里,他要找机会陷害苏克萨哈,攫取启奏权和批理奏疏大权。不久,鳌拜颠倒黑白,给苏克萨哈编造了“不欲归政”等24款罪责,议苏克萨哈及其子、孙、兄弟之子,斩决籍没。康熙帝当然“坚持不允所请”。但是,鳌拜竟然每日上奏,强行让康熙帝盖上了玉玺,仅将苏克萨哈从磔刑改为绞刑,其他人均按其原议行刑。

至此,鳌拜专权作恶已达到令康熙帝无法容忍的地步,康熙帝意识到必须要除掉鳌拜才能真正实现亲政。

缜密安排,谨慎处理

当时鳌拜势力强大,其党羽为数众多,分据要职,在上三旗中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宫廷的侍卫完全由上三旗承担,这些人都惧怕鳌拜的权势,唯鳌拜马首是瞻。因此,捉拿鳌拜必须谨慎行动,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引发兵变。于是,康熙帝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上却悄悄部署,等待成熟的时机。

首先,康熙帝挑选了一些忠实可靠的侍卫及年少有力者,以练习摔跤游戏的名义组成了一支亲信卫队——善扑营,这支部队成为擒拿鳌拜的直接依靠力量。其次,康熙帝将鳌拜的党羽以各种名义先后派出京城,以削弱事发后反弹的力量。

准备就绪后,康熙八年(1669)五月十六日,机智果断的康熙帝亲自向善扑营做动员部署,当众宣布鳌拜的罪过,召鳌拜进宫,“立命擒之”,遏必隆也同时被捕。康熙帝亲自揭露鳌拜的罪状,罗列了鳌拜欺君擅权、结党乱政等30大罪;罗列遏必隆“藐视皇上”、附和鳌拜等12大罪状。但是,擒拿鳌拜,涉及权力更迭大事,人事关系甚为复杂。为避免朝政动荡,康熙帝对涉案之人做了区别处理。对鳌拜,康熙帝赦免了他的死刑,改为拘禁;对遏必隆,“特为宽宥,仍以公爵宿卫内廷”;对其党羽,减少处死人数,从轻治罪。康熙帝此举有效地防止株连,稳定了朝廷秩序。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

少年康熙帝便服像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4081.html

上一篇:历法之争
下一篇:八旗圈地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