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孙中山成立同盟会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2 15:50:55 0

>>时间:1905

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这个导致清朝帝制覆灭的全国性革命浪潮,史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并不是突然发生的,它有一个酝酿、形成的过程。

晚清形势

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变法失败后,维新派受到重大挫折,维新救国之路基本上被堵死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失败了,中国又回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但暂时沉闷的表象之后孕育着一股更大的力量,“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新的革命风暴就要到来了。

义和团运动之后,清政府推行所谓的“新政”,兴办学堂和鼓励留学是清政府“新政”的主要内容。新式学堂出身或留学归来的学生接受了“西学”、“新学”的熏陶,世界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些人成为了新的革命力量。

孙中山成立同盟会

孙中山像

兴中会成立

早在光绪二十年(1894),孙中山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了旨在推翻清政府的革命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的政党组织,是中国“立党之始”。第二年,孙中山准备在广州举行起义,因事泄而失败,被迫逃亡海外,清政府将他作为重要国事犯到处悬重赏通缉。光绪二十二年(1896),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政府驻英公使馆诱捕,后经营救获释。此后两三年,孙中山在欧洲考察,并与欧美各国进步人士接触,思考中国的革命前途,确立了三民主义的主张。光绪二十六年(1900),孙中山又组织、领导了惠州起义,不幸失败,孙中山再度逃亡国外。此后数年,孙中山来往于日本、越南、檀香山(今美国夏威夷)、美洲等地,宣传革命,发展兴中会组织。

孙中山成立同盟会

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

孙中山成立同盟会

晚清电话机

高25厘米,底边长20 厘米,这是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

革命团体纷纷成立

除孙中山在国外较早创建的兴中会外,规模和影响较大的革命团体还有湖南的华兴会、湖北的科学补习所和浙江的光复会。

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三十日(1904年2月15日),华兴会在长沙正式成立,公推黄兴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华兴会的创建者黄兴是当时最有威望的革命领导者之一,在他和其他成员的努力下,华兴会成员发展迅速,其会员绝大多数是从日本留学归来和在国内学堂毕业的知识分子。

华兴会对湖北革命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宋教仁在华兴会成立后,来到武昌,与其他同仁积极筹备成立科学补习所。7月3日,武汉军、学两界30余人集会,科学补习所正式成立,吕大森任所长,胡瑛任总干事,宋教仁任文书。

科学补习所是湖北最早的重要革命团体,它活动的重点一开始就放在新军方面,并作为经验保留下来,形成20世纪初湖北地区革命运动的一个传统。这也是后来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的原因之一。

当两湖地区革命组织相继创建并积极开展活动时,江浙地区的革命党人也积极联络会党,策划革命活动。光绪三十年(1904)冬在上海成立了革命团体光复会,蔡元培任会长。光复会成立后,势力迅速扩张到浙江等省。

此外,国内各地还陆续成立了其他一些具有革命倾向的团体和组织,如上海的旅沪福建学生会、对俄同志会、上海青年学社,安徽陈独秀等人组织的励志学社,广东朱执信等组建的群智社等。国内革命团体的大量涌现,预示着民主革命的高潮即将来临。

孙中山成立同盟会

斗彩开光农耕图瓷扁壶·清

壶底书有“大清乾隆年制”的字样,应为当时官窑的作品。

成立同盟会

各地涌现的革命小团体尽管数量众多,却难以采取足以推翻清朝政府的大规模的集中统一行动,形势的发展需要有一位最孚众望的革命领袖出面,把各地分散的革命力量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将革命运动有力地向前推进。

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由于首倡民主革命并积极实践,在国内外革命青年中享有极高的威望,自然成为众望所归的共同领袖,成为足以团结各方面革命力量的人。

光绪三十一年六月十七日(1905年7月19日),孙中山到达日本横滨,随后转往留学生集中的东京。在东京,孙中山找到了留学生中威望很高的黄兴,商量成立统一组织的问题。7月28日,孙中山又与华兴会的骨干宋教仁、陈天华等人会谈。次日,黄兴、宋教仁、陈天华、刘揆一等共同商议华兴会会员参加同盟会一事。经过激烈的讨论,在东京的大部分会员决定参加同盟会。

7月30日,孙中山和黄兴派人分头邀请各省倾向革命的留学生,在东京举行建立同盟会的筹备会,商讨组建统一的革命组织问题。到会的有来自17省的70多位留学生。会上,孙中山、黄兴等先后发表演讲,分析当时形势,阐明进行革命的方法和组建统一革命组织的必要性。经反复协商,大家最后确定组织名称为“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同盟会筹建工作至此大体就绪。

8月13日,由黄兴、宋教仁等人发起,在东京麦町区的富士见楼,中国留学生和华侨举行欢迎孙中山的集会。孙中山向到会的1300多位中国留学生发表演讲。一开始,他就热情洋溢地对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做了充分的估计,接着分析中国只是在近代才落后于西方。他充满民族自豪感地预言,拥有5000年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将要出现一个大的飞跃,会很快发展起来。他批评君主立宪主义和无所作为的悲观论调,号召人们下定决心,鼓足勇气,为了中国的明天努力奋斗,不惜以流血为代价,以谋求真正的独立,建立人民的共和国。孙中山慷慨激昂的语言深深地感染了到会的听众。

孙中山成立同盟会

粉彩缠枝花卉玉壶春瓶·清

孙中山成立同盟会

民报

《民报》于1905年11月在东京创刊,作为同盟会机关刊物,宣传革命思想。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正式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图为《民报》创刊号的封面。

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举行正式成立大会,到会的有100多人。大会修改并通过了由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负责起草的章程草案,确认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规定凡其他革命团体宗旨相同而又愿意联合为一体的,概认为同盟会会员。章程规定,同盟会本部暂设东京,本部机构遵循三权分立原则,在总理之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大会一致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选出黄兴任执行部庶务科庶务,协助孙中山总理筹划一切,主持本部工作。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最初就是十六字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光绪三十一年十月三十日(1905年11月26日),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将其明确阐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以孙中山为领袖的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它的诞生,预示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成为民主革命运动高涨的新起点。

孙中山成立同盟会

錾胎珐琅牺尊·清

剃发蓄辫是汉人臣服于清皇朝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后,海外流亡的革命者、维新人士及留学生,领风气之先,纷纷剪除发辫。光绪二十一年(1895),孙中山、陈少白等革命党人以反满为宗旨,率先在日本剪除发辫。海外华侨也开始剪辫,光绪二十四年(1898),新加坡年轻华人率先剪除发辫;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华侨最为集中的旧金山,剪辫一时形成风气。众多留学生回国后,开启了国内剪辫之风,官方也不加以严禁。清政府自实施新政以来,蓄辫之不便及其与一些新规矩的矛盾越来越大,清廷内部的开明派不再坚持蓄辫。光绪三十一年(1905),新编陆军和新练警察改服制,一些新军官兵、警察纷纷剪去发辫,清政府虽下令禁止,而军中剪辫之风日炽,并扩及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三月,鉴于学界和军界剪辫成风,经学部奏准,严禁学生和军人剪辫,剪辫之风稍杀。慈禧太后死后,满族青年亲贵当政,倾向剪发易服以振奋全国精神。宣统二年(1910)秋,京师禁卫军的官兵剪辫。九月一日资政院通过“剪发易服”的议案,民间闻讯,大受鼓舞,广东、京津地区、东三省、上海、香港等地“剪辫者一时风起云涌,大有不可遏制之势”。武昌起义后,清政府不敢再违逆民心舆论,下令民间自由剪辫。而独立的各省也把辫子作为革命的目标,剪辫浪潮从革命中心地区向周边扩散,甚至深入中小城镇和农村。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颁布大总统令,通令全国剪辫。此后民间剪辫,蔚然成风。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4007.html

下一篇:《苏报》案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