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明世宗议大礼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2 11:52:34 0

时间:1521~1538


世 宗朱厚熜作为藩王入继皇位,为其生父母及先帝后的尊称的问题与廷臣争礼,“大礼议之争”历时近20年,并引发了“左顺门事件”。

明世宗朱厚熜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与明孝宗朱祐樘是亲兄弟,因为明武宗朱厚照病死无子嗣,朱厚熜于正德十六年(1521)以藩王身份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嘉靖。朱厚熜尊崇父母,即位不久就与杨廷和等朝臣在议兴献王尊号的问题上发生争执,历史上称为“大礼议之争”。这一事件从嘉靖即位之初的正德十六年(1521)开始,至嘉靖十七年(1538)世宗一方胜利结束,以杨廷和为首的旧朝臣受到打击,以慈寿皇太后(武宗母后)为代表的皇族、勋戚势力也被削弱,世宗总揽内外大政,皇权高度集中。

明世宗议大礼

宣德吴邦佐造双龙镜

“大礼”之议

荒唐放诞的明武宗朱厚照因纵欲过度死亡,死后并无子嗣继承皇位。当时宸濠之乱刚刚平定,明王朝又面临着宗藩夺位的危局。首辅内阁大学士杨廷和在位十余年,权位最重,他倡议迎立宪宗之孙、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嗣位,年仅15岁的朱厚熜就这样登上了大明皇帝的宝座。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十四日,即在正德皇帝死去两天以后,一个由司礼监、勋贵、皇室、内阁及朝廷代表组成的使团前往安陆(今湖北钟祥)。朱厚熜接受了太后的诏书,之后,一行约40人簇拥着皇帝从安陆出发,经过不间断地20天跋涉,于四月二十二日抵达北京。

朱厚熜到达北京城外的时候,进城的礼仪就成为第一个问题。礼部员外郎杨应奎、郎中俞才拟定的仪注,是照准皇太子即位之礼的,即由东华门入,宿文华殿。朱厚熜拒不同意。最后议定由大明门入,御奉天殿。在议礼的第一次交锋中,朱厚熜占了上风。

即位后,世宗励精图治,废除了武宗时的弊政,诛杀了佞臣钱宁、江彬等人,使朝政为之一新。这时的内阁,以杨廷和为首,都是前朝老臣,参预定策立帝,更不免自恃功高,企图决断一切。朱厚熜登上皇位后,仍念念不忘家乡的父母,如何尊奉生父与母后成为他的一块心病。世宗应该称孝宗为伯父,还是称孝宗为父亲?如果称孝宗为父亲,那么又该如何称呼亲生父亲兴献王?对世宗来说,议大礼一事不仅是要争取自己皇权的合法性,而且也是要逐步树立自己作为皇帝的专制权威。

以杨廷和为首的旧臣虽然依祖训兄终弟及之意拥立世宗,却把世宗继位看做是孝宗过继皇子,因而坚持世宗应尊孝宗为父考,而以其生父为叔父,这当然是世宗母子所不能同意的。杨廷和等阁臣联络朝官,一再抗疏,希望迫使世宗就范,屈从廷议。世宗尊崇父母,要维护皇权,自然不甘受人摆布,自削权柄。“大礼之议”于是成为新帝与旧臣的一次全面的较量。从正德十六年至嘉靖三年(1521~1524),朱厚熜依靠一部分臣工们的支持,在议礼问题上与大部分朝臣对立了整整4年,而在这一过程中,朱厚熜一步步走向强硬和专制。

杨廷和曾帮孝宗起草了一份遗诏,这个时候却被朱厚熜拿来利用,成为迫使杨廷和改变立场的利器。遗诏中用武宗的语气说:“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与内外文武群臣合谋同词,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嗣皇帝位”4个字最为关键,所以,朱厚熜就对身边的兴献王府长史袁宗皋说:“遗诏是让我来做皇帝的,不是皇子。”

明世宗议大礼

升庵簪花图•明 陈洪绶

杨慎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为杨廷和之子。此图表现杨慎被贬之后,心情压抑,对现实不满的心绪。绘出他酒醉后由侍女捧钵跟随,似醉似歌的放浪神态。画家以极为夸张的手法,将杨慎“奇行骇俗”的行为,倔犟不羁的风骨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正德十六年(1521)七月,一个叫张璁的新科进士上疏,针对“为人后者为人子”的说法,写了一篇文章,为朱厚熜追封自己的父母找了许多“理论”依据,而且引经据典批驳了群臣的观点。朱厚熜看后非常高兴,张璁也得以加官进爵,成为议礼派的首领。朝中由此出现了议礼派与护礼派的对立。由于有朱厚熜的支持,议礼派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但杨廷和在大礼议中,利用权势,排斥异己,直言而并不隐讳,群臣畏惧杨廷和排挤,不敢不附和。双方的斗争也日趋激烈。

嘉靖元年(1522)三月,世宗朱厚熜勉强接受称兴献王为“兴献帝”、称兴献王妃为“兴国太后”的做法。议礼派诸臣如张璁、霍韬、熊浃等人被以各种理由放到外地去做官,只剩下皇帝一个人与整个文官政府抗衡。

明世宗议大礼

楼阁人物金簪•明

江西南城益庄王朱厚烨墓出土,长18.2厘米。此金簪运用了高超的掐丝工艺,在有限的空间内以细丝编织出多层次的精美纹样,精致巧妙至极。

左順门事件

巡抚湖广都御史席书曾草拟奏疏,附和张璁、霍韬之议,称兴献帝宜定号“皇考兴献帝”,但奏疏没能呈上。吏部员外郎方献夫上疏,也提出继统不继嗣之论。嘉靖三年(1524)正月,世宗朱厚熜交付文武群臣集议。杨廷和见世宗有意变更前议,就上疏请求致仕。此时世宗的统治已渐稳固,早已厌于杨廷和的跋扈难制,就顺水推舟批准杨廷和致仕归里。

杨廷和致仕,震动朝野,也成为新帝旧臣之争的一个转折。七月,世宗正式诏谕礼部:“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更定尊号曰‘圣母章圣皇太后’。于七月十六日恭上册文,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朝臣纷起上疏谏阻。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对众臣说:“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于是,九卿自尚书、侍郎至员外郎、主事、司务等220人跪伏于左顺门候旨,大呼太祖高皇帝、孝宗皇帝。世宗命太监传谕说:“尔等姑退!”但是,群臣到中午时分仍然伏地不起,企图迫使世宗屈服。杨慎等人撼门大哭,一时“声震阙庭”。于是,世宗行使皇权,采取镇压措施。他先将为首的翰林学士丰熙等8人逮捕,又逮五品以下官员马理等134人下狱拷讯,命四品以上86人待罪。锦衣卫奉诏拷讯丰熙等8人,其余四品以上者剥夺薪俸,五品以下杖责,被杖致死者16人,酿成了“大礼狱”。之后,世宗仍余怒未息,又命人将杨慎、张原等纠集者实行廷杖。张原当时即被杖死,杨慎等被削职为民或充戍边疆。

明世宗议大礼

明显陵

位于今湖北钟祥,为明世宗嘉靖帝父母的陵墓。

嘉靖三年(1524)七月,世宗率文武群臣奉册宝,上生母蒋后尊号为章圣慈仁皇太后,上生父尊号为皇考恭穆献皇帝,均不再有“本生”二字。九月,世宗正式颁诏定大礼:“称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昭圣怀惠慈圣皇太后曰皇伯母,恭穆献皇帝曰皇考,章圣皇太后曰圣母。”

左顺门事件是大礼议的转折点,此后朝臣多一味顺旨,所议世庙神道、庙乐、武舞及太后谒庙等礼议,世宗多如愿以偿。嘉靖七年(1528)六月,颁布《明伦大典》,备述议礼诸臣建议始末,以垂诫后人,并定议礼诸臣之罪。十五年(1536),世宗又认为世庙之名不妥,改称“献皇帝庙”。十七年(1538)九月,又尊为睿宗,并改其陵墓之名为显陵。大礼之议,世宗终于战胜朝臣,取得全面的胜利。世宗在长达10余年的时间里把精力都投入到议大礼上,绝不仅仅只是为其父母争夺皇考及皇太后的空虚名位,其真正目的在于加强皇权、冲破内阁制约,就其实质而言,嘉靖大礼之争实为皇权与阁权的争斗。世宗则借大礼议风波加强了帝位,实现了他对明朝长达45年的统治。


历史词典

皇史宬

皇史宬(chéng)是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又称表章库,“宬”指的是指古代用于藏书的屋子。皇史位于北京东城区南池子大街南口路东。皇史始建于嘉靖十三年(1534)七月,建成于嘉靖十五年(1536)七月。皇史占地8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皇史门、主殿、东西配殿、碑亭等,四周绕以朱墙。主殿全为砖石结构,汉白玉石栏台基,坐北朝南,面阔九间,黄琉璃瓦庑殿顶,砖石无梁结构。檐下椽子、斗拱、额枋等全部用石料雕成,施以油漆彩画。殿内大厅无梁无柱,南北墙厚分别为6米,东西墙厚分别为3米。地面筑有1.42米高的石台,其上排列150余个外包铜皮雕龙的樟木柜,叫“金柜”。主殿通体基本上是石屋。殿内南北两面墙上辟有石窗,起空气对流作用,在结构上具有防火、防潮、防蛀等功能,这就是古代所说的“金匮石室”。整个建筑与装饰设计完美,做工精良,功能齐全,华贵耐用,不仅能防火、防潮、防虫、防霉,而且冬暖夏凉,温度相对稳定,极宜保存档案文献。此后,隆庆年间和清朝嘉庆年间均有修葺。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963.html

下一篇:刘瑾专权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