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李元昊建西夏

历史大观园 历史图解 2020-06-02 00:03:54 0

>>时间:1038

李元昊建西夏


李德明病逝后,其子元昊在兴州(今宁夏银川)继位。元昊是一位已经封建化的党项族领袖。他自幼读书,接受汉族的进步文化,通晓汉、藏两族文字和语言。李元昊少年时即善于思索、谋划,对事物有着独到的见解。


李元昊,小字嵬理(党项语“珍惜富贵”的意思)。后更名曩霄,他就是后来建立西夏的夏景宗。

少年老成

李元昊生于宋咸平六年(1003)五月初五。出生的第二年,他的祖父李继迁就去世了。少年时的李元昊是在一个比较平和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受过很好的教育,文武双全,智谋过人。他对父亲李德明奉行的睦宋政策很不理解。父亲李德明曾对他说:“我长期以来领兵作战,已经感到疲惫了,我们这个部族三十年来身穿锦绣,享受富贵,这是宋朝的恩惠,不能辜负呀!”元昊反驳父亲道:“身穿皮毛,从事畜牧,是我们部族的天性,英雄的出现,应当做一番称王称霸的事业,哪里只能为了锦绮呢?”时任宋朝边将的曹玮,十分仰慕元昊的风采,却总是无法见到。于是派人暗中偷画了元昊的图影,得见人物样貌后,由衷地惊叹:“真英雄也!”

李元昊建西夏

彩塑罗汉像

像高65.5厘米,宽38厘米,1990年出土于宁夏贺兰县宏佛塔。

宋天圣六年(1028),李德明进攻甘州(今甘肃张掖)回鹘政权。时年24岁的元昊在战役中崭露头角。以甘州为中心的回鹘政权和占据西凉的吐蕃都是宋朝挟制党项的盟友,李德明为了使西夏政权得以巩固和发展,便以攻占河西走廊为战略,进兵回鹘。元昊担当西攻的重任。他用突袭的方式,使回鹘可汗来不及调派兵力,甘州城即被攻破。随后,瓜州(今甘肃安西)、沙州(今甘肃敦煌)也相继归附西夏。在班师回朝的途中,元昊又以声东击西的战术,一举突破西凉。夺取甘州、西凉的胜利,使党项的势力扩展到了河西走廊。元昊也因战功显赫而被册封为太子,赢得族人的广泛赞誉。

李元昊建西夏

泥金书西夏文佛经册页·西夏

新的西夏王朝

宋明道元年(1032),李德明病逝。元昊以太子的身份和卓越的军事才干取得了党项政权的最高统治权。此时的西夏国土,东起黄河,西至玉门关,南接萧关,北临大漠,方圆两万余里,与宋、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元昊继位后,不断向河西扩展,迅速控制了全部河西走廊和今甘肃东南地带。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回鹘、吐蕃及大多数的汉人。先进的汉人生产技术带动了少数民族从事农业生产,使得甘州和西凉一带,既是放养良马的牧场又是肥沃的农业生产区。

元昊为了强化民族意识,增强党项族内部的团结,首先放弃了唐、宋王朝赐封给其祖的李姓、赵姓,改姓嵬名,称“兀卒”(青天子);元昊自认是鲜卑拓跋氏的后代,为遵从祖先保持旧俗,下令秃发。他率先剃发并穿耳戴重环饰,以作典范。秃发令颁布三日,限期内不秃发者,一律处死。党项民众纷纷效法。

明道二年(1033,李元昊为避父讳,改明道为显道)五月,元昊改兴州为兴庆府,大兴土木,扩建宫城殿宇。他吸收汉族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仿照中原王朝的礼仪,设立文武百官。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机构设立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开封府、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苑、磨勘司、文思院、蕃学、汉学等。职责、制度与宋代官制基本相同。元昊委派党项人和汉人共同担任各级官员,封党项贵族功臣为“宁令”(大王)、“谟宁令”(天大王),后来又实行中原王朝的封王制度。规定文官戴幞头(帽子的一种)、着靴、穿紫色或红色衣服,执笏板;武官则在冠帽上区别等级。无官职的庶民百姓穿青、绿色的衣服。

为了进一步确保新政权的稳固与安全,元昊还建立了一支50余万人的骑兵队伍,以兴庆府为中心,向外呈三角状辐射,对宋、辽及吐蕃和回鹘进行防卫。

从1032年即位,元昊用了6年时间为建国称帝做准备。

李元昊建西夏

大佛寺涅槃像

此造像存于甘肃省张掖市大佛寺,是一尊全国最大的室内卧佛,卧佛塑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木胎泥塑,金装彩绘,身长34.5米,肩宽7.5米。

西夏大庆二年(1038)十月,元昊在兴庆府南郊筑祭坛,在亲信大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国号“大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西夏王朝正式建立。这一年,元昊34岁。新兴的王国巍然屹立在大宋朝廷的西侧,与辽、宋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


历史词典

西夏文字创制于元昊建国前的1036年左右,由大臣野利仁荣演绎而成。文字的创制是民族文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它给本民族的人民在思想交流和文化传承上带来莫大的便利,也使后人研究这种文化与党项民族语言成为可能。西夏文的创制参照了汉字创制的“六书”理论,采用合成法进行造字,即先创造了一些文字元素,即我们常说的字根或母字,然后再用合成法繁衍出更多的西夏字。在西夏文中,除有很少的一部分是直接采用文字元素创字外,绝大部分是合成造字,包括会意、音意、对称、互换、反切、长音等六种合成法。

西夏文字创制后,元昊即下令推行国中,诏令国民悉用蕃书。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了西夏文的地位,并于建国初期设立“蕃字院”,选拔西夏贵族子弟加以教之,以期传播。因此西夏文字很快就在西夏国中通行。


兴盛的西夏文明

党项族在内迁之前主要以畜牧和狩猎为生,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的住所。

随着民族融合的趋势,封建文明的耳濡目染,党项人学会了农业生产。农业渐渐成了党项社会中的主要生产部门。在汉唐以后,开始屯田,兴修水利;李继迁占领灵州时下令修筑黄河堤坝,开凿疏通汉唐旧渠,引水灌田;元昊建国,又修筑了自青铜峡至平罗的水利工程,后人称之为“昊王渠”或“李王渠”。党项人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也呈现出多样的色彩,犁、铧、镰、锄、锹、耧、耙、碌碡、碓等,不一而足。用这些工具,党项人收获了大量的农作物,麦、大麦、荞麦、芥菜、香菜、茄子、胡萝卜、葱、蒜等,种类繁多。随着农耕经验的日益丰富,即使在遇到灾荒或者贫瘠的状况时,党项人依然能够从容应对。

从事农业生产后,西夏的畜牧业、手工业也有了长足进展。

李元昊建西夏

喜金刚像·西夏

国家机构中增设了金作司、刻字司、织绢院、出车院等。在各类手工业生产部门中,到处可见党项工匠的身影。西夏还开设了大量固定的集市,扩大民间贸易的规模。由于北宋王朝同中亚的贸易,陆路必须通过西夏地区,因此西夏的商业贸易十分活跃。西夏政权适时地设立了通济监,管理钱币的发行,使市场流通更趋于规范。

党项族以前没有文字,在内迁之前,还处于原始文化发展阶段;内迁之后,吸收了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文化成分,博采众家之长——先是用自创的西夏文研读汉人的书籍,翻译大量经典著作:《论语》、《孟子》、《孙子兵法》、《贞观政要》以及佛经《华严经》、《妙法莲华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金刚经》等,随后又兴办太学,推崇孔子的儒家学说。汉族的文化和宗教思想在西北边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延伸阅读

 蕃汉合时掌中珠

《蕃汉合时掌中珠》为西夏仁宗乾祐二十一年(1190)西夏学者骨勒茂才编写。该书共50页,以事门分类。作者在每一词语条目旁边都列有:西夏文、汉译文、西夏文汉字注音、汉译文的西夏文注音,检阅极为方便。该字典是党项人、汉人互相学习对方语言必备的工具书,也是初学西夏语文的入门工具书。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lstj/3812.html

上一篇:党项的兴起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