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古代陶瓷工艺成就——元明清陶瓷工艺的高度成就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8 17:24:25 0

一、元代瓷器的发展和创新

公元1271年蒙古统治者忽必烈建立了元王朝,不久又灭了南宋,统一了中国。忽必烈一方面采用汉法治理汉地,同时也保留了许多蒙古旧习俗、旧制度。在这种情况下,蒙汉各族文明之间出现了相互交融、渗透,同时也存在着民族压迫与反抗。以蒙古贵族为主建立的大元帝国十分强大,在中国历史上也作出过许多贡献。也因为草原民族的落后、保守和凶残,导致帝国很快就衰落以至灭亡,一度强大得无与伦比的王朝没有发展下去,成为一个统治不到一个世纪的短命王朝。在蒙古统治者攻占中国北方以及推翻南宋的战争中,许多制瓷手工业作坊遭到破坏,影响了中国陶瓷手工业的发展。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景德镇的制瓷业在元朝后期崛起,把中国传统的制瓷工艺推向更高的水平。

在众多著名瓷窑遭到破坏或者奄奄一息的时候,元朝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对当地制瓷业实行官办。这个局把各地俘虏的制瓷工匠集中到景德镇的浮梁一带进行生产。这样一来,工匠们把各地的烧瓷工艺都带到景德镇来了。他们相互交流经验,使景德镇的瓷器有机会融汇各地之所长,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产品更加丰富多彩。据史书记载,这些工匠处于奴隶式的劳动环境中,常因贫病饥饿而死。他们不堪严酷的剥削和压迫,时常大量逃亡。这些逃亡工匠或到民窑做工,或自办作坊,又促使各地民窑得到发展。此外,蒙元政权鼓励商业贸易活动,实行驿站制度进行保护,景德镇得天独厚、有优质的瓷土和各种原料、燃料。昌江连通鄱阳湖贯通长江,运输很便利,形成“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的良好局面。由于蒙古帝国的统治地区曾经横跨欧亚两洲,中西交通畅通,外贸发达,这也推动了中国制瓷手工业的发展。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到,中国的制瓷手工业在元朝虽然有遭受摧残破坏的一面,但同时也在忽必烈实行汉化政策扶持农业手工业以后,社会逐步稳定、经济上升的形势下得到了发展。

元代瓷器工艺上最突出的产品是江西景德镇的白瓷、青白瓷。景德镇还把青花瓷器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此外还发展了釉里红、红釉瓷器、蓝釉和蓝釉描金等新品种。(图25—19)

古代陶瓷工艺成就——元明清陶瓷工艺的高度成就

图25-19 元景德镇窑釉里红

景德镇的白瓷器物主要是生活用具,有碗、盘、杯、罐、壶等。胎体致密,胎壁很薄,成型纹路细密。白釉洁白无疵。青白瓷质量不如宋代的洁白,透光度差一些,施釉也不够均匀。但是胎壁比宋代厚实适用,古拙饱满,器壁往往注意弧线效果。元代青白瓷也有优秀成品,如元大都出土的青白瓷观音坐像,高达67厘米,不但显示出高超的制作工艺,而且表现出工匠卓越的雕塑能力。为宫廷、官府烧制的卵白釉瓷,白釉不透明,品质优秀,元朝上下都很喜欢,相当大一部分在社会销售并出海销售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元代青花瓷装饰构图严谨密实,吸收了当时织锦图案的纹样与装饰效果,如云肩纹、宽头莲瓣纹,璎珞纹等,其他还有花卉、植物、动物纹样等。在青白瓷中还有铜红作出的釉里红装饰,这是宋代青白瓷所没有的。

浙江龙泉的青瓷,在元朝获得了发展机会。考古工作者在瓯江两岸和松溪上游发现了窑址三百多处,产品主要是作为商品大量销往海外。在元代重要港口城市如宁波、温州、广州、泉州等地发现了大量的龙泉青瓷。在北方陆路交通线上,如甘肃、新疆、内蒙古、山西的大同等地,出土的元代龙泉瓷也很多。在亚洲各国,龙泉青瓷也常有发现。在韩国新安海底整船的龙泉青瓷被打捞上来。

龙泉青瓷在成型、焙烧工艺上取得了重大成就,气魄宏大的产品很多,大花瓶高近三尺,大瓷盘直径二尺有余,制作规整,从窑里出来一点不变形,釉面光洁无疵。当时盛行划花、印花、贴花、堆花、镂孔、点彩点等技法进行装饰。

这时期,福建的德化瓷、同安窑系的划花篦纹青瓷迅速地发展起来,对泉州港和海外贸易的开拓起了良好的作用。

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省的黑瓷、白釉黑花瓷器,低温釉陶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发展。

元代瓷器,造型雄伟浑厚,最突出的成就是青花瓷器,用钴蓝在坯体作出,生坯作出画,白釉罩盖,高温一次烧成。一部分用苏泥勃青、一部分用国产钴料,白釉蓝花幽靓壮美,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把瓷器美学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图25—20)装饰艺术除继承传统的划花、刻花、印花、雕塑以外,就绘画而论,内容丰富,在一件作品上选用卷草、藤蔓、蕉叶、菊花、莲花、葵花、流水、海涛等内容作边框,以流云、杂宝、牡丹点缀或填补空白。而主题装饰则多选用牡丹、芭蕉、瓜果、鱼藻、云龙、云凤、莲池鸳鸯、残荷飞禽、古松青竹、岁寒三友、人物故事、古代历史片断,元代戏曲、神话题材等内容。元瓷装饰丰富多彩,为明代绘画艺术运用于瓷器装饰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古代陶瓷工艺成就——元明清陶瓷工艺的高度成就

图25-20 元青花鱼藻纹盘

二、明代陶瓷工艺的巨大成就

经过元末农民战争,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了明朝。在明朝,景德镇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中心。所谓“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明朝瓷器的成功之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白釉瓷器的成就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白瓷,胎薄釉润,白度恰到好处,看起来柔和悦目,故称“甜白”釉。人们称赞宣德时期的白瓷为“汁水莹润如堆脂,光莹如美玉”,嘉靖白瓷“纯净无杂”,万历白瓷“透亮明快”等等。古代鉴赏家们的赞美往往是画龙点睛之语。

2.青花瓷器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在南方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广泛地发展起来。江西,福建、广东、云南等省产量都很大。以江西景德镇的青花为最好。景德镇青花在各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格。永乐、宣德青花“开一代未有之奇”。青料用波斯输入的“苏泥勃青”,发出深蓝苍翠,明艳浑厚。所绘花纹运用了国画中的皴法,浓淡协调,生动自然。(图25—21)成化时期,钴蓝淡雅,花纹线条表现细腻,像国画中的工笔画一样。嘉靖青花,钴蓝颜色极浓,蓝中泛紫。万历以后的青花,颜色灰淡安静。这些成功之作,不仅供应宫廷使用和在国内销售,而且远销各国,至今成为各国古代艺术品中的珍宝。(图25—22)(彩图11、12、13)

古代陶瓷工艺成就——元明清陶瓷工艺的高度成就

图25-21 宣德青花枇杷鸟纹(盘心)

古代陶瓷工艺成就——元明清陶瓷工艺的高度成就

图25-22 万历青花三羊图

3.红釉和釉里红极为成功。明朝的红釉瓷器像红宝石一样鲜艳润泽,称为宝石红。它是用金属铜元素配入釉中,生坯挂釉,经过巧妙的还原火焰焙烧,金属铜的胶体粒子在釉中发挥作用的结果。明朝红釉色泽深沉安定,不流釉,不脱釉,光彩夺目。

明朝釉里红水平极佳。有的在釉下出现各种红色花卉,有的是在凝厚的白釉里用写意的手法点出几个鱼影,烧成后几条鱼儿好像在静静的水中时隐时现地上下漫游。

4.黄釉瓷器的成就很高。明朝弘治时期的黄釉瓷器就像初开的葵花,娇嫩晶莹。黄釉是用锑配釉,并加入用氧化锌、氧化铁、氧化锡、氧化铅、硝酸铝多种原料配成,浇在烧成的细白瓷上,用氧化焰低温烧成,呈色滋润光洁,精美无比。

5.上面所述瓷器品种都是在继承前代工艺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此外还有许多创新,如明初的青花红彩,宣德时期发明的斗彩、五彩,成化斗彩秀美绝伦是世界公认的瑰宝。嘉靖以后的素三彩等都是新的发明,具有很高的水平,所谓斗彩就是把釉下彩青花和釉上彩同时结合使用。五彩是言其彩多,并非专指五色。明代工匠在前代烧制彩瓷的基础上,掌握了一套烧出各色彩釉的经验,使得明代的彩瓷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明代的制瓷业中,官窑和民窑同时发展。朝廷在景德镇设置“御器厂”,下辖数十座“厂官窑”,专为内廷烧制精细瓷器。官窑不计成本,务求精美,所以产量很少。凡官窑所产瓷器,上面都有当时的年号款识。

明代民窑容量大,产量多,既产精良瓷器供上层官僚地主享用,也产一般粗瓷供下层民众日常使用。民窑瓷器广泛销世界各地。在晚明冲破政府封锁外销形成高潮。

三、清代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和衰落

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中国陶瓷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以景德镇为例,顺治时期就逐渐恢复生产,到康熙时期创造出不少优秀的瓷器品种,康熙十九年恢复皇家经营的御窑,专门为宫廷烧御用瓷器。到雍正、乾隆时期发展十分迅速,由于积累了千百年来的经验,工艺技巧已经完全成熟,加之景德镇优越的原料、燃料,精良的技术队伍和清政府督窑官制度的严厉监督,从皇帝到造办处官吏都十分重视景德镇瓷器的生产。督窑官们特别以唐英为代表,抱着忠于皇帝的诚挚,潜心研究技艺,也有利于景德镇的制瓷业取得卓越成就。

景德镇瓷器在清代的成就,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胎质细腻、釉光莹润,色彩绚丽,镂雕精工。康熙时期的青花、五彩红釉、霁蓝、蓝地描金矾红彩(彩图14);雍正、乾隆时期的粉彩、珐琅彩,以及五光十色的颜色釉等品种,艺术成就都超过了明代。

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器,用国产青料,提炼很纯,杂质排除干净。在瓷器上作画,用分水晕染技法,画面层次清楚,钴蓝呈现的彩色,青翠光艳,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装饰题材比明代更广泛,画面更宏大。这个时期在瓷器上面出现了完整的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以及人民喜闻乐见的《水浒传》、《列国志》、《三国志》、《隋唐演义》、《杨家将抗金》等古典小说中的一些故事场面。

清代的五彩瓷器,以康熙时期的作品艺术性最高。这类瓷器上的绘画所用的彩色以红,绿、赭、紫为主,此外还有金彩,釉上蓝彩、黑彩等颜色,真是做到了五彩缤纷,丰富多样。由于五彩瓷器装饰花纹在用彩上大胆泼辣,色调强烈,在上彩以后入窑烘烧时温度也较高,人们称为硬彩。花纹内容以蕉叶纹、锦绣纹、弦纹、花、鸟、虫、鱼、蝶等较为常见。在历代五彩器中,康熙时期用五彩画出的人物故事画,艺术价值最高。瓷器是一种立体造型的器物,在它上面作画比在纸上作画困难,但艺术家们发挥了高度的智慧和技巧,布局合理,用彩出奇,能在瓷器上作出场面很大的人物故事画,有的简直成为一部长篇小说或一个历史故事的宏伟图卷,如周处斩蛟、黄甫端相马、岳家军抗金等。根据御用画家焦秉贞的《耕织图》画出很多表现农村生活的劳动情景,有的作出大幅的花鸟画,就以绘画艺术而论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清朝的粉彩瓷器,是瓷器装饰的新品种,它始创于康熙时期。粉彩是在烧好的瓷器上作画,作好画以后再入窑烘烤,粉彩瓷器颜色柔和淡雅,画面有立体感,每一件瓷器的画面都是一幅水彩画。粉彩画的内容多为花鸟虫蝶,形态逼真。到了雍正时期,粉彩瓷器大为兴盛,超过其他瓷器品种,制作工艺技巧极高。乾隆以后粉彩作品仍然盛行,甚至和各色彩釉共同布置在一件瓷器上,华贵异常。清朝二百多年中,无论是作为艺术品的瓷器,还是生活用瓷,粉彩都占很大比例。(彩图15)

珐琅彩瓷器,又名瓷胎画珐琅,是利用珐琅彩料绘于瓷上而烧成的。珐琅彩原料则是由石英、长石等原料加入纯碱、硼砂及多种氧化物、氟化物,经熔融、冷却、研磨等工序制成。清代珐琅彩瓷画受到欧美古典绘画艺术的影响,常常表现出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些健康活泼、生机盎然的内容。清朝宫廷对这种艺术瓷器十分重视,控制也十分严密。珐琅彩瓷器的制作过程分两段,先由景德镇官窑厂烧出洁白细致,百里挑一的白瓷,运到皇宫造办处,再由皇宫御用画师或聘请欧洲画师在上面作画。可以说珐琅彩瓷器就是清朝精良的白瓷同西洋绘画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彩料用多尔门油调配,烧出的画面有欧洲油画的效果。珐琅彩的内容有花鸟、人物、题诗等。最常见的花卉有月季、天竹、腊梅、兰花等。人物有神童、仙女等;欧洲人的形象有天使、美女、圣婴等。珐琅彩瓷器精美异常,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朵灿烂的鲜花。

斗彩瓷器,这时期品种增多,它把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结合起来,艺术水平超过明朝。斗彩已经普及到一般生活用瓷上面,装饰内容也极为丰富。作画时采用渲染烘托的画法,画的内容有团花,折技花、卷叶花等。花纹讲究对称,布局严谨、内容丰富多彩,富有图案效果。

乾隆时期发明了很多制瓷新工艺,由于工匠们已掌握了各种制瓷技巧,准确地使用火焰、控制火候,很好地掌握了胎釉性能,巧妙地用制瓷原料仿制出竹器、木器、铜器、石器、象牙雕刻器等各种器物形象,无不惟妙惟肖。瓷器鉴赏家们惊叹地称赞工匠们“鬼斧神工”的技艺。此外,还烧制成功镂孔填釉的“玲珑”瓷和大型雕刻的转心瓶和转颈瓶,匠心独具,技艺空前。

在清代,只有单纯一种颜色的瓷器,被称为颜色釉瓷器。在二百多年里,这种瓷器的工艺也有许多创造和发展。景德镇烧制的“粉青”、“天青”、“红釉”、“窑变”、“豇豆红”、“蟹甲青”、“鳝鱼黄”、“茄皮紫”、“松石绿”等颜色釉瓷器,为陶瓷釉色的设计,增添了许多新品种。

中国的陶瓷手工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泛吸收了中外优秀文化艺术的精华,形成一套独特的工艺技巧。到清朝中叶即乾隆时期,造诣精深,作品极多,使得中国陶瓷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

清朝中叶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走到尽头,腐败没落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地表露出来,社会生产力停滞、破坏,各种传统的手工技艺和管理也在腐败社会制度的束缚下衰落下来。陶瓷手工业和技艺也是如此,只有景德镇表现出繁荣景象,其他各地的名窑都已经一蹶不振。

从19世纪开始到20世纪将近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中国社会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之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陶瓷手工业在封建官僚的残酷盘剥和西方洋瓷的排挤下,受到严重摧残。许多瓷窑被废弃,大批工匠难以谋生,具有悠久传统的陶瓷工艺逐渐失去了光辉,并由停滞走向衰落,作为“瓷器祖国”的中国,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洋瓷倾销市场。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陶瓷工艺才恢复了过去的光辉,并取得新的进展。


[1] 张福康、张志刚《中国历代低温色釉的研究》,见《硅酸盐学报》第8卷第1期。

[2] 浮梁瓷局系元代朝廷在景德镇设置的官方管理机构。浮梁,地名,属景德镇。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37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