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古玉史话——翘袖折腰玉舞人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8 11:42:48 0


汉代的成组玉佩,一般不像东周玉佩那么繁杂,尤其是西汉中期以后,明显趋于简化。但在玉佩的组合形式上,却有所创新,玉舞人在佩饰中的盛行就是明显的例子。

玉舞人作为佩饰的组成部分,可能起源于战国时期。洛阳金村战国墓所出的玉舞人,有单人和双人连体两种。《韩非子·五蠹》记载:“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可见善舞者穿长袖衣,在战国时期已是常见的现象。

汉代的玉舞人,多数出在诸侯王亲属的墓中,其他贵族官僚亲属的墓葬中偶尔也有发现。就目前所见资料而言,以广州南越王墓和江苏铜山小龟山汉墓所出的玉舞人为最多,各6件;其次是山东五莲张家仲崮3号墓出土5件;河南永城芒山汉墓、满城2号汉墓、徐州石桥2号汉墓、北京大葆台2号汉墓、山东五莲张家仲崮1号汉墓、莱西董家庄汉墓、江苏扬州西汉“妾莫书”墓、河南淮阳北关1号汉墓、河北定县43号汉墓等,也出土玉舞人1~3件不等。河北定县40号汉墓出玉人4件,因未发表具体资料,是否为玉舞人尚不得而知。

汉代玉舞人的形象,从总体上看是一致的。一般都着长袖衣,一袖高扬至头上,另一袖下垂或横于腰际,长裙曳地,细腰束带,作“翘袖折腰”之舞姿。每个玉舞人都有1~2个小孔,用于穿系佩挂,作为成组玉佩的一部分。

在玉舞人的形制方面,西汉中期以前,继承战国传统,仍有连体玉舞人,西汉中期以后的玉舞人一般都为单人独舞的形象。在玉舞人的制作工艺方面,绝大部分都是用扁平的玉片雕琢而成(可称为“平片式”),只是雕琢技艺有优劣粗细之分。圆雕的玉舞人为数很少。

平片式的玉舞人,两面雕琢相同的纹饰,无正面、背面之分。据其形状和雕琢工艺的差别,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呈长方形片状,两面用阴线刻出长袖舞人的形象。铜山小龟山汉墓和徐州石桥2号汉墓所出的玉舞人,前者用阴线刻出舞者,一袖上扬于头上,另一袖横置在腰间;后者部分透雕,以阴线刻饰细部,舞人的舞姿和前者基本相同。这类玉舞人出于西汉中期或稍晚的墓中,是汉代玉舞人中造型最为简朴的一种。

第二类基本上作长方形片状,但外形轮廓已具舞人形象,应用透雕及阴刻技法刻画细部。南越王墓出土的2件,形制基本相同,用阴线刻出五官及衣纹,一袖上扬,一袖下垂及地,作折腰起舞状。山东五莲张家仲崮1号汉墓所出的2件,形制完全相同,衣袖上窄下宽,一袖上扬,一袖斜置腰际,舞姿颇为优美。此类玉舞人从西汉中期至东汉后期均有,其雕琢的工艺水平比第一类稍高,但仍较为粗简。

第三类透雕作舞人状,两面以阴线刻饰细部。满城2号汉墓所出西汉中期的一件,一袖上扬,一袖下垂,袖口宽大,腰部束带,长裙及地,作翩跹起舞状。

第四类透雕作翘袖折腰的舞人形象,细部以阴线刻出,舞姿比第三类更为婀娜优美,是汉代玉舞人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扬州“妾莫书”墓所出的玉舞人,一袖上扬过头顶,一袖卷曲下垂,纤腰微折,长裙曳地,姿态轻盈优美。大葆台2号汉墓出土一件双袖更为修长(见图28)。淮阳北关1号汉墓所出玉舞人,头戴首饰,一袖高扬于头顶,一袖飘垂及地,细腰长裙,舞姿翩翩,是玉舞人中纹饰最为繁缛者。这类玉舞人应是从第三类发展来的,从西汉后期到东汉中晚期都有。

南越王墓所出平片式玉舞人中,有一件造型较为特殊。舞者似为男性,一袖高扬超过头顶,一袖卷曲向后甩,单脚着地,作抬腿起舞状,琢工简拙,神态颇为滑稽,发掘者认为可能是“沐猴舞”的形象。《汉书·盖宽饶传》记载,长信少府檀长卿曾作“沐猴舞”,而被视为“失礼不敬”。可见这种舞蹈在当时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

古玉史话——翘袖折腰玉舞人

图28 大葆台2号墓所出玉舞人

除上述平片玉舞人外,南越王墓还出土两件造型独特的玉舞人。其中一件为透雕玉舞人,扁平体,但有正、背面之分,属半圆雕性质。舞人头上簪花,背面以阴线刻出头发;右袖飘扬至头顶,左袖横置腰前;细腰长裙,腰间束带,腰带系组绶,佩挂环、璜各一件(见图29)。这件玉舞人是南越王右夫人组玉佩的组成部分。另一件为圆雕玉舞人。舞者头梳螺髻,身穿长袖衣,广袖轻舒,折腰屈膝而舞。左手上扬,长袖飘垂至地;右手向侧后甩袖。舞姿优美,服饰华丽,小口微张,似正在且歌且舞(见图30)。从其发髻等考察,这件玉舞人可能是越女歌舞的真实写照,在考古工作中尚属首次发现。

古玉史话——翘袖折腰玉舞人

图29 南越王墓所出玉舞人

古玉史话——翘袖折腰玉舞人

图30 南越王墓所出玉舞人

从考古资料考察,玉舞人多数出在女性墓葬中。满城2号汉墓的墓主是中山靖王王后窦绾;徐州石桥2号汉墓墓主为楚王王后;大葆台2号汉墓的墓主是广阳王王后;“妾莫书”显然是女性,可能是山阳王的亲属;定县43号汉墓是合葬墓,玉舞人可能是女墓主人的佩饰;莱西董家庄汉墓的墓主可能也是女性。更为明显的是南越王墓主棺室出土的属于南越王赵眜的组玉佩中有4件玉人,都是拱手跪坐的男性,没有一件是玉舞人;而东侧室所出的3件玉舞人中,2件分别是右夫人和(部)夫人组玉佩的组成部分,另1件虽然原位置不明,推测也是属于某夫人的佩玉。由此可见,玉舞人应是汉代贵族妇女所喜爱的佩玉之一,当然也不排除有些玉舞人可能是属于供观赏的玉雕艺术品。

玉舞人在汉代贵族妇女佩饰中的流行,是有其明显的社会历史背景的。汉代是我国历史上音乐舞蹈繁荣发达的时期,朝廷设有主管音乐的官署——乐府,皇帝的后妃有的就是歌舞能手。汉高祖的宠姬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西京杂记》);武帝宠爱的李夫人“妙丽善舞”(《汉书·外戚传上》);成帝的赵皇后“学歌舞,号曰飞燕”(《汉书·外戚传下》),“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西京杂记》),“能掌上舞”(《太平御览》卷五七四《乐部·舞》),等等。汉代文学作品中对舞姿的描写很多,如傅武《舞赋》云:“罗衣从风,长袖交横……体如游龙,袖如素婗。”崔骃《七依》载:“振飞縠以舞长袖,袅细腰以务抑扬。”这些都说明,“长袖”和“细腰”是汉代舞蹈的两个重要特点。玉舞人的造型,充分表现了这两个特点,因而是汉代妇女翩翩起舞的真实写照。汉代玉舞人不仅是优美的艺术品,也是研究汉代舞蹈的重要实物资料。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25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