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古代斗赛游艺——斗虎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7 23:18:35 0


中国原来是个多虎的国家。《山海经》中记述“多虎”、“有虎”的山,约有十余处。虎的凶猛,既使人感到畏惧而“谈虎色变”,又让人心向往之以至于“狐假虎威”。据考,斗虎画像石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虎和其他猛兽一样,成为某一集团、部族的图腾。如《列子·黄帝篇》中有这样的描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虎为前驱,以雕、鹃、鹰、鸢为旗帜。”这里说的,就是黄帝联合以这斗虎纹肖形印些走兽飞禽为图腾的部族进行征战的情况。

当虎成了一种图腾的时候,人就对它有了几分亲近感。于是在民间,人化为虎的故事几乎不断地产生和流传。《淮南子》里说:“昔公牛哀转病也,七日化为虎。”这是较早的人化为虎故事。后来,在《博物志》、《齐谐记》、《述异记》、《广异记》以至《聊斋志异》等书中,都谈到过人化为虎的故事。虎虽然依旧是凶猛的兽中之王,但它和人之间多了一些交往。

人把虎豢养起来,并加以调教,这在《庄子·内篇·人间世》中已有记载:“汝不知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这段话的意思是:你不知道那些养虎的人吗?他们从不把活生生的动物给它吃,因为他们懂得虎扑杀动物时产生的兽性。他们也从不把整个儿的动物给它吃,因为他们懂得虎撕裂动物时产生的兽性。养虎的人总是仔细观察虎的饥饱,及时疏导虎的习性。虎与人不是同类,而虎却驯服于养它的人,是因为养虎的人能顺其天性来调教它。因此,虎有时伤人,完全是由于人触犯了虎的天性的缘故。从庄子的话看来,那时人们对于虎的驯养,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东海黄公画像石用虎来取乐的历史,可能很早。相传残暴的夏桀,在宫中养了许多女乐。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当女乐们毫无防备时,忽然将栏中老虎放出,桀就观赏女乐们的惊骇之态以取乐。中国的历代皇族中都有与虎有关的游艺活动。汉代的上林苑,实际上是皇家的动物园和斗兽场。在这里,禽兽被分门别类地设圈饲养,其中就有“虎圈”、“彘圈”等等。兽圈之上建有楼阁,以便观赏。《汉书》卷九十七(下)有《孝元冯昭仪传》,说到汉元帝观看斗兽的事:“建昭(前38~前34)中,上幸虎圈斗兽,后宫皆坐。”指的就是在虎圈的楼阁上观赏斗兽。

从考古所获图像资料与文献记载来看,汉代的虎戏可以分为人与虎相斗和虎与虎相斗两种,河南南阳、山东济宁、四川汉阙都发现过人虎相斗(或相戏)的画像。相传为四川汉阙上的一幅斗虎图,画像中,一力士正徒手与虎相搏,虎竖尾咆哮而来,力士握拳相向。画像中,虎的矫健,人的剽悍,刻画得栩栩如生。而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一件肖形,印上,更有一幅被刻画得较为形象的斗虎图。这些都是对汉代虎戏活动的真实反映。汉代有一出非常流行的百戏,叫《东海黄公》,其内容表现的就是一个叫黄公的人同虎相斗的故事,这应当是当时的虎戏在舞台上的折射。而据《水经·谷水注》载,魏明帝曾经“使力士袒锡”与虎相搏,“虎乘间薄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扑”。亦可想见当年虎戏的惊险与激烈。

中国历史上还出现了许多以伏虎闻名的传奇人物,冯妇搏虎、李广射虎、武松打虎,永远是千古美谈。而曹操的儿子曹彰,也是这样一个人物。《三国志·魏书》曾称曹彰“少善射御,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比险阻”。看来这并非夸张之谈,因为他真的伏过虎。题为晋人王嘉所撰的《拾遗记》卷七写道:“任城王(曹)彰,武帝之子也,少而刚毅。……善左右射,学击剑,百步中髭发。时乐浪献虎,文如锦斑,以铁为槛。枭殷之徒,莫敢轻视。彰曳虎尾以绕臂,虎弭耳无声。莫不服其神勇。”曹彰曾封为“任城王”,他与虎格斗,是一种在众人面前的表演,因此众人才“莫不服其神勇”。

斗虎游艺到明清时代继续流行着。明人王稚登著有《虎苑》一书,收集了关于虎的丰富的轶闻,其中也有关于斗虎游艺的。例如,卷下记载,占城国的使者将虎进贡到京师去,虎在笼中,毛色炳焕,令人生畏。“一夷人能驯虎,开圈弄虎,手探口中,略无所损。戏其足,辄退缩,夷人言虎惜爪距故也”。占城在今越南,他们斗戏的方式仿佛不像中国那么激烈。张岱《陶庵梦忆》有“合采牌”一条,说:“余作文武牌,以纸易骨,便于角斗。而燕客复刻一牌,集天下之‘斗虎’、‘斗鹰’、‘斗豹’者,而多其色目,多其采,曰‘合采牌’。”这里的“斗虎”,正是根据中国传统斗虎游艺而发展出来的一种纸上游戏内容。

在《虎苑》卷下,还记载了明代宫廷里的一件轶事:“宣德(1426~1435)间,程云南为尚书。一日,被召至虎城傍,门启,虎突出,程惊呼不已。上大笑。盖虎去从牙,上特用戏之耳。”

清人还多以斗虎谱为诗词,曹寅《栋亭集》中即有《圈虎》诗,又有《西平乐·圈虎》词。徐珂《清稗类钞》中有“黄仲则观虎戏”条,说:“以虎为戏,乾隆时已有之,不仅西人有此技也。黄仲则尝观之,而作诗曰《圈虎行》。”所谓“圈虎”,也即笼中之虎,是指表演给人看的虎。

黄仲则的《圈虎行》诗很长,但它生动地描绘了清代斗虎游艺的详细情形。诗中这样写道:

都门岁首陈百技,鱼龙怪兽罕不备。

何物市上游手儿,役使山君作儿戏。

初舁虎圈来广场,倾城观者如堵墙。

四围立栅牵虎出,毛拳耳戢气不扬。

先撩虎须虎犹帖,以卓地虎人立。

人呼虎吼声如雷,牙爪丛中奋身入。

虎口呀开大如斗,人转从容探以手。

更脱头颅抵虎口,以头饲虎虎不受。

虎舌舔人如舔彀,忽按虎脊叱使行。

虎便逡巡绕栏走,翻身踞地蹴冻尘。

浑身抖开花锦茵,盘回舞势学胡旋。

似张虎威实媚人,少焉仰卧若佯死。

投之以肉霍然起,观者一笑争醵钱。

人既得钱虎摇尾,仍驱入圈负以趋。

另一位清代人李声振,在其《百戏竹枝词》中也写有《跳大虫》一首,序日:“俗名虎为大虫,生致而驯柙之。有健儿韩姓,能以棒触,使跳舞。且鸣金助威焉。”诗写道:

虎视耽耽啸怒风,爪牙磨项势还雄。

老兵不少韩擒虎,白挺鸣金跳大虫。

反映出直到明清时期,斗虎还是一项较具特色的斗赛游艺形式。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22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