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古代益智赛巧——骰戏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7 23:16:34 0


骰戏,源于“六博”、“樗蒲”中的掷采。是一种以骰子对掷而博的游艺形式。因而,独立骰戏的最早出现当晚于六博和樗蒲,其定型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初的掷具是用竹木材料制成的,后来改用骨制作。早期掷具上简单的颜色与单调的牛犊、野鸡图案也随着数字概念的引人,在将后来的两面体改进成六面体的基础上,又在每个面上分别刻上一至六个点数,从而使六只骰子不同点数的组合,能够排出许多彩名来。由于精巧圆转,滚动自如的骰子,掷玩方便,齿采变化大,规则简单易懂,又可以适合多人参加,胜负输赢很快能角出来,因而从六博、樗蒲局中很容易地脱离出来,并自成一体的投戏,成为了一种广泛受到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感兴趣的游戏了。

骰戏机遇与概率并存,操作方便简单。由于决定胜负便捷灵活,可以随时根据参赛人的兴趣临时定出规律,因而使骰戏具有无穷的魅力与强劲的生命力。当人们在抛掷骰子游艺时,有的对骰吹气念咒,有的大声喝彩,有的暗自祈祷,有的狂呼乱叫,情态百出,气氛紧张,情绪热烈,胜负输赢一刹那之间就能显示。而这也是自骰戏出现的南北朝开始,迄今已历一千多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古人所玩的骰戏道具非常简单,一般只要几枚骰子和一只骰盆就可以了。对场地的要求,也很随便,豪华简陋都可进行,一般是众人围在一桌,轮流掷骰子。当然路边穷巷,只要大家愿意,也能进行。可以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与机动性。博骰骰戏的游艺方式是根据骰点图案组合的“采名”,或者参赛者临时约定的方式来进行的。据考证早期流行于宋代的骰戏是玩四只骰子投掷,叫“猪窝”戏。李清照在《打马图经》中就有“大小猪窝,挨鬼胡画,数仓睹快之类,皆鄙俚不径”的记载。元人杨维帧还为“猪窝”的骰采订立采谱,改称“除红”。其中,用四只骰子玩的“除红”游戏中,四骰点数全同的叫“浑花”两两成对的叫“叶儿”其中含四的五种叫“红叶儿”,因为宋时骰点只有四是涂成红色的。而不包含四的十种都叫“素叶儿”。掷出“浑花”、“叶儿”以及三红一黑、双红五六的,可以得到三至十帖的奖赏。另外,四只骰子中除去一红,余下的三只骰子的总点数在十二点以上的都有奖,而八点以下就要受罚。九、十、十一点称为“赛色”,这就要与下家掷出的赛色进行比赛,从而决定胜负赏罚。如果一把掷出不见红色而又够不上“浑花”、“素叶儿”的叫“散色”,需要重新掷过,直到掷出“赛色”为止。赏罚的帖数折成钱物或酒筹,由参加者按份分摊。

除了四只骰子,当时还有用三只骰子来玩的骰戏,这就叫“三子”或“滑窖”。“滑窖”中的胜采是三只骰点相同,称“豹子”,余下的为“大顺”(四五六)和花顺(三四五)。罚采是“小浮图”(么二三)和“小娘子”(么二除红谱么),以及对子带么,如三三么等。赛色是对子带二点至六点的五种。赛色点数相同叫“赶上”,超过就叫“压倒”,都由庄家认罚,然后改由胜家坐庄。花色以外的散色叫“跌窖”,也要重新投掷。直到掷出色样为止。

明清时期,主要流行用六只骰子玩的骰戏,这也叫“赶盆”。六只骰子花色变化复杂多了,采名也就更加繁多。“赶盆”最上等的花色是六骰点数完全相同,称为“全”,或者叫“聚”,但出现的机会非常少,这样可以根据点子获得赏采仅次于“全”的是“不同”(即顺,么二三四五六)及“五纯”(五骰点数相同),又叫“五子”或“周围”再其次一等的叫“巧合”(四骰点同,余二骰总点数与此点相同),如四四四四么三(二三)再次一等的为“分相”(六只骰子相同各半)、“顺水鱼”(么二三对)、“马军”(四五六对)、“双飞”(二三六对)及“合五”(三骰点同,其余三骰合计五点)。而“赛色”的规定是除三骰相同外,其余三只骰的总点数在十四至十七之间,俗称“老羊”。赶盆除了可以计采竞争外,还可以配出一组组骨牌的副子,增强了趣味性。

为了有助于了解这些古代常见的采名,现将主要“赶盆”采名花色的内容名称记录于下(为了排版的方便,我们用数字代替了骰点):

五纯——六六六六六五,恨点不到。

六六六六六四,将军挂印。

六六六六六三,苏秦背剑。

六六六六六二,乌龙眨眼。

六六六六六么,乌龙戏珠。

五五五五五六,五岳朝天。

五五五五五四,食花不满三十。

五五五五五三,鳅人菱窠。

五五五五五二,二郎游五岳。

五五五五五么,梅梢月。

四四四四四六,临老人花丛。

四四四四四五,火烧梅。

四四四四四三,霞天一只雁。

四四四四四二,二士入桃源。

四四四四四么,火炼丹。

五纯——三三三三三六,铁索缆孤舟。

三三三三三五,寒雀争梅。

三三三三三四,群鸦噪凤。

三三三三三二,二姑把蚕。

三三三三三么,雁衔珠。

二二二二二六,上天梯。

二二二二二五,观灯十五。

二二二二二四,十月应小春。

二二二二二三,剑行十道。

二二二二二么,踏梯望月。

么么么么么六,公领孙。

么么么么么五,昼夜停。

么么么么么四,樱桃九熟。

么么么么么三,三纲五常。

么么么么么二,七星剑。

巧合——六六六六么五,秃爪龙。

六六六六二四,钟馗抹额。

六六六六三三,双龙入海。

五五五五么四,油瓶盖。

五五五五二三,劈破莲蓬。

四四四四么三,一枝花。

四四四四二二,木鬲子眼。

三三三三么二,折足雁。

二二二二么么,孩儿十。

分相——六六六五五五,龙虎风云会。

六六六四四四,绿暗红稀。

六六六三三三,九溪十八洞。

六六六二二二,二十四气。

六六六么么么,天地交泰。

五五五四四四,金菊对芙蓉。

分相——五五五三三三,紫燕穿帘幕。

五五五二二二,三斗混杂。

五五五么么么,雪消春水来。

四四四三三三,桃红柳绿。

四四四二二二,花开蝶恋枝。

四四四么么么,落花红满地。

三三三二二二,河图十五。

三三三么么么,鱼游春水。

二二二么么么,拱范九畴。

这些文学性、趣味性、形象性极强的名字,有的是从形状图案考虑得名的,有的又是从颜色图案的综合上着眼取名的。此外,还有一些文人韵士为这些骰采配上了现成的诗句或曲句,如五五五五五么的“梅梢月”,或云“相思一夜梅花发”,或云“二十五弦弹夜月”,或是用上了《牡丹亭·写真》中“如云漏月,一点幽情动早”的曲文。在呼么喝六的同时,还能尽情地驰骋想像,逞弄掷骰盘图才思,这当然使赶盆的骰戏生色不少。这种踵事增华、化俗为雅的游艺娱乐方式,可以说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

古代流行的骰戏除了上述几种外,还有抢元(以红四为状元,多者得胜)、斗腰(六骰掷出三同点,一对子及一独色,用对子与独色的对比斗采)、挖窖(以同点骰子的数量及点数较量)、醉绿(五骰,用于行酒)等等,五花八门,不胜枚举。而这些都可以临时组合,极为灵活方便,是古代非常流行于中下层劳动民众中间的游艺形式。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920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