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古代文化

一个宋朝人的四季——二三月的赏心乐事

历史大观园 古代文化 2020-06-14 20:03:05 0


从大内总管被杀说起

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讲过这么一段故事。

宋真宗晚年,身体欠佳,百病缠身,不能正常上朝,好多军国大事得不到及时处理,朝廷上下怨声载道,大宋政权摇摇欲坠。

假如宋真宗是个好皇帝,他会主动退休,将大权交给年富力强的皇太子,自己退居幕后,安安生生养病,安安生生做太上皇。可惜他不是个好皇帝,他太恋权了,尽管他连批阅奏章的精力都没有了,他仍然死死地攥着手里的玉玺,仍然牢牢地占着屁股下的宝座,丝毫没有禅位的打算。

一个大臣劝他禅位,被罢官。另一个大臣劝他禅位,被流放。文武百官噤若寒蝉,谁都不敢作仗马之鸣。这时候,宰相寇准站了出来。

寇准聪明,他知道直接劝谏没有效果,所以走曲线救国的路线:用伪造的天书来诱导真宗退位。

寇准与宋真宗最宠信的太监周怀政合谋,假造了一份天书,天书上写着晦涩难懂的“预言”,大意是皇帝恋权则年岁不永,新君即位则福寿绵长。过了几天,周怀政在“无意”中“发现”了这份天书,将其献给真宗皇帝。真宗非常迷信,一瞧天书上写的预言,信以为真,当即就宣布说:为了大宋社稷,也为了寡人能多活几年,朕决定将皇位传给太子。

妙计奏效,寇准窃喜。

但是一个多月过去了,真宗还是没有退位,寇准急了,托周怀政打探消息。那天是农历二月初二,宋真宗上完早朝,用过早饭,让两个太监搀着,去后宫花园里看娘娘们挖野菜,周怀政认为机会来了,他跑到真宗跟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问道:“陛下准备什么时候举行禅位大典?”

真宗装聋作哑,好像没听见一样。

周怀政又追问:“皇上在一个月前已经宣布禅位,现在还没有行动,是不是想食言啊?”

真宗勃然大怒,指着周怀政的鼻子,质问道:“你一个太监,有什么资格过问国家大事?不怕朕砍了你的脑袋吗?你一再逼朕禅位,是不是看朕活不长了?你是不是觉得太子迟早会即位,你想抢到拥立的功劳?你脑子里难道全是功名富贵,就没有一点儿忠君之心吗?”

听到这么强词夺理的言论,周怀政的自尊心严重受伤,他从地上捡起一把挖野菜的小刀,扒开自己上衣,“噗”的一声,扎进去一寸来深,鲜血嗤嗤喷射!宋真宗吓坏了,如果不是有两个太监扶着,他会瘫倒在地上。他惊慌失措地问道:“你要干吗?你这是想干吗?”

周怀政激动地说:“皇上怀疑我不忠,我要把心挖出来让皇上看!”

宋真宗吩咐侍卫赶快将周怀政抬走抢救,然后又传唤太医给自己调治——经周怀政这么一吓,他的病情更加严重了。

这场风波过后不久,宋真宗竟然驾崩。周怀政的伤情倒不算太重,没有死,可是皇后和皇太后听说是他让宋真宗受了惊吓,立即传下懿旨,以谋反的罪名杀了他。后来她们听说寇准跟周怀政有来往,于是又罢了寇准的官。

听完上述故事,细心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两个细节:

第一,宋真宗受惊吓那天,是在二月初二。

第二,周怀政去向宋真宗请愿的时候,真宗正在后宫看娘娘们挖野菜。

那么问题来了:娘娘们锦衣玉食,要什么有什么,为什么要挖野菜呢?为什么偏偏在二月初二那天挖野菜呢?

因为二月初二挖野菜是宋朝风俗。只要到了二月初二,无论官民,无论贫富,都要去挖野菜,连皇帝和皇后都不例外。宋真宗当时是有病了,弯不下腰,否则他也会冲进挖野菜的大军,兴致勃勃地挖上一篮。

一个宋朝人的四季——二三月的赏心乐事

(宋)赵伯驹《上苑春游图》, (局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二月初二挑菜节

在我们豫东老家,二月初二是一个很小的节日,人们到了这天,一定会吃凉粉。这里所谓“凉粉”,是指淀粉的水合物,通常是用红薯加工的。一大堆红薯,洗净,刮皮,磨碎,捣糊,加水沉淀,下面是红薯渣,上面是红薯淀粉。将红薯淀粉晒干,再加水搅匀,小火慢煮,边煮边搅,越搅越稠,停火,出锅,冷却,即成凉粉,半透明,玛瑙色,有弹性,口感软糯,可以用米醋和香油凉拌来吃,也可以配菜炒制,做成肉末炒凉粉、豆瓣炒凉粉、韭菜炒凉粉、香菜炒凉粉、菜薹炒凉粉、胡萝卜丝炒凉粉……

豫东民谚:“二月二,吃凉粉儿,吃一碗,要一盆儿。”这句谚语用中原官话的儿化音去读,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但是,二月二在我们老家究竟叫作什么节呢?很惭愧,我不知道。我打电话问过父母,他们也不知道。“二月二是什么节?”“什么节?吃凉粉儿节呗!”可惜传统节令当中没有这个“凉粉节”。

在中国很多地方,人们都说“二月二,龙抬头”,龙在冬天大睡了几个月,到二月二这天该醒了,该把头抬起来了,该给大家下点儿春雨了。人们还说:“二月二,龙抬头,小鬼头,剃毛头。”春节期间不兴理发,整个正月期间都不兴理发,二月初二,禁忌消除,小孩子终于可以去理发了。因为如上原因,二月二这个不知名的节日终于有了名字,有人叫它“龙头节”,有人叫它“剃头节”,还有人叫它“青龙节”。中国地域辽阔,风俗不一,各地过二月二,吃什么的都有。有的地方流行吃面线,称为“吃龙须”;有的地方流行吃饺子,称为“吃龙耳”;有的地方流行吃馄饨,称为“吃龙牙”;有的地方吃饼,并在饼的表面做出鳞片的形状,称为“吃龙鳞”。反正不管吃什么,都想跟龙扯上点儿关系。

二月二,龙抬头,这种说法源自元朝,在宋朝是没有的,故此宋朝人不可能将二月二定为“青龙节”或者“龙头节”。那二月二在宋朝究竟是什么节日呢?

是“挑菜节”。

挑菜节,听起来很怪,实际上也很怪,因为在二月二这天,宋朝人真的要去“挑菜”。挑菜在这里有两个意思,一是挖野菜,二是猜野菜。野菜还能猜吗?当然。

据《武林旧事》记载,每年二月二,宋朝皇宫里都要举办“挑菜宴”,过程如下:

先是,内苑预备朱绿花斛,下以罗帛作小卷,书品目于上,系以红丝,上植生菜、荠花诸品。俟宴酬乐作,自中殿以次,各以金篦挑之。后妃、皇子、贵主、婕妤及都知等,皆有赏无罚。以次每斛十号,五红字为赏,五黑字为罚。上赏则成号真珠、玉杯、金器、北珠、篦环、珠翠、领抹,次亦铤银、酒器、冠镯、翠花、段帛、龙涎、御扇、笔墨、官窑、定器之类。罚则舞唱、吟诗、念佛、饮冷水、吃生姜之类。用此以资戏笑。王宫贵邸,亦多效之。

太监宫女提前备下一批木斛,漆得花花绿绿的,斛里堆放湿土,将挖来的野菜一棵一棵竖插其中,每个斛上插一棵。

再找一批绸布,剪成长条,分别写上各种野菜的名字,卷成小卷,系上红丝,一一压在斛底。比方说,某只斛上插的是荠菜,那么斛底压着的小卷里写的也必须是“荠菜”;假如某只斛上插着马齿苋,斛底小卷里写的也必须是“马齿苋”。不能弄混。

太监和宫女将这些木斛依次摆放在大殿两旁,摆成长长的队列,然后皇帝一声令下,挑菜宴正式开始。

参加这场挑菜宴的人很多,皇后、皇子、皇女、嫔妃、太监总管、高等宫女,都有资格参加。他们参加的方式,其实就是去猜野菜的名字,猜中有奖。比如说皇后站起来,走到一只木斛前面,看看斛中插着的野菜,认为是茵陈,于是轻启朱唇,很有自信地说道:“这棵是茵陈。”旁边太监搬起木斛,抽出小卷,解开红丝,打开一瞧,果真是“茵陈”!众人掌声雷动,为皇后喝彩。皇帝龙颜大悦,亲手拿起一颗珍珠,作为奖品发给皇后。假如这皇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认识茵陈,说成“蒲公英”,那她就得不到奖品了。

同样是参加挑菜宴,皇后和皇子的待遇,要比太监和宫女高得多。皇后和皇子他们猜中有奖,猜不中也不会受罚;太监和宫女就不同了,猜不中必须受罚。怎么罚呢?不是扒开裤子打板子,更不是砍头掉脑袋,仅仅是罚背一首诗,罚唱一首歌,罚跳一支舞。假如受罚者不会施展才艺,那就罚喝一碗凉水,罚吃一块生姜。总而言之,处罚是很轻很轻的,不是为了惩罚,只是为了娱乐。

娱乐完了,野菜会被扔掉吗?应该不会。按照常理推想,这些野菜大概会被送进御膳房,拼成冷盘,包成饺子,煲成羹汤,供游戏参与者享用。《武林旧事》里没有这样写,但我们不妨这样猜。假如只有前面猜野菜的过程,没有后面吃野菜的宴会,那就只剩“挑菜”,而不能称之“挑菜宴”,对不对?

游戏中所用的野菜是谁挖来的呢?根据本章第一节“从大内总管被杀说起”中的那段历史故事,应该是后宫嫔妃们亲自挖的——如故事所述,大内总管周怀政向宋真宗进谏之时,宋真宗正在后花园看嫔妃们挖野菜。周怀政进谏不成,拔刀刺心,他用的刀,正是嫔妃们挖野菜所用的小刀。

再查《宋会要辑稿》,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二月初二,归顺大宋的吴越国王钱俶“贡黄金挑菜器四、黄金错刀四、银挑菜器二十、银错刀二十”。其中的“黄金挑菜器”和“银挑菜器”,用来替代那些上插野菜、下压小卷的木斛;其中的“黄金错刀”和“银错刀”,则是挖野菜的工具。黄金错刀,镶嵌黄金的刀;银错刀,镶嵌白银的刀。挖野菜而已,用铁铲不就行了吗?干吗还要镶金嵌银呢?因为它们是献给皇家的,是给后宫娘娘们挖野菜用的,如果不镶金嵌银,怎么显得出皇家的气派呢?

《武林旧事》上说,“王宫贵邸,亦多效之。”王爷、大臣和富贵之家也模仿皇宫,每年二月二挖野菜、办挑菜宴。这样做有什么用呢?“用此以资戏笑”,不为别的,就为了好玩。

南宋有一文人名叫张鉴,写有《赏心乐事》一文,该文列举二月的赏心乐事,其中之一叫作“南湖挑菜”,指的是二月初二那天去湖边挖野菜。老百姓挖完野菜,会不会像皇宫里那样,也搞一场猜中有奖的比赛呢?我估计不会,因为底层民众生长于天地之间,为了填饱肚子,必须认识野菜,假如猜中有奖,那人人都能得奖,没有挑战性,没有比赛的乐趣。老百姓挑菜,应该单指挖野菜,没有后面猜野菜的环节。

遥想宋朝二月二,人们一边挖野菜,一边踏青,吹着软软的湖风,闻着浓浓的草气,憧憬着回家之后那一锅清新的野菜羹,确实也是“赏心乐事”。

放园子

《梦粱录》第一卷《二月》记载:

二月朔,谓之“中和节”,民间尚以青囊盛百谷瓜果子种互相遗送,为献生子。禁中宫女,以百草斗戏。百官进农书,以示务本。

二月初二是挑菜节,二月初一则是中和节。

中和节这天,南宋老百姓用青色小荷包装入谷物和瓜果的种子,互相馈送,祝福对方多子多福。皇宫里不送这个,但宫女们会聚在一起斗百草。早朝之时,百官还会向皇帝献农书,劝导皇帝重视农耕。

说到斗百草,大家想必不陌生。《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芳官、蕊官、藕官、香菱等人在大观园里斗过百草,她们采了许多种类的花草,席地而坐,这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个说“我有罗汉松”,这个说“我有君子竹”,那个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那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观音对罗汉,君子对美人,星对月,翠对红,《琵琶记》对《牡丹亭》,斗草跟斗诗似的,煞是热闹好玩。

芳官等人斗百草,是在贾宝玉生日那天。贾宝玉生日是哪天?《红楼梦》里没有明写,据周汝昌考证,是四月二十六。《梦粱录》中说南宋宫女在二月初一中和节那天斗百草,而《红楼梦》里的女伶和侍妾却在四月二十六斗百草,说明各地风俗不太一样。

中国疆土辽阔,气候各异,有的地方春天来得早,有的地方春天来得晚,斗百草的时间相差两三个月也不足为奇。譬如说《梦粱录》记载南宋宫女二月初一斗百草,那是因为南宋皇宫在杭州,地气温暖。假如放在北宋,首都开封二月初,柳丝刚刚泛青,草芽还没长全呢,想斗也斗不成,必须等到三四月份。

正因为各地草长莺飞的时节有早有晚,所以宋朝人“放园子”的时间也有早有晚。

放园子,雅称“放春”,意思是开放私家园林,让外人进去观赏春景,这是两宋都城的春季习俗,时间或在二月初,或在二月十五,或在三月上旬。

《梦粱录》第一卷记载:

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都人皆往钱塘门外玉壶、古柳林、杨府、云洞,钱湖门外庆乐、小湖等园,嘉会门外包家山、王保生、张太尉等园,玩赏奇花异木。

二月十五是花朝节,百花盛开,适宜观赏,杭州市民都去钱塘门外的玉壶园、古柳林园、杨府花园、云洞花园,钱湖门外的庆乐园、小湖园,嘉会门外的包家山、王保生花园、张太尉花园,观赏奇花异木。

《武林旧事》第三卷有《放春》一节,详细描绘了私家园林放春时节的美景和陈设:

蒋苑使有小圃,不满二亩,而花木匼匝,亭榭奇巧,春时悉以所有书画、玩器、冠花、器弄之物,罗列满前,戏效关扑。有珠翠冠,仅大如钱者。闹竿花篮之类,悉皆缕丝金玉为之,极其精妙。且立标杆射垛,及秋千、梭门、斗鸡、蹴鞠诸戏事,以娱游客。衣冠仕女至者,招邀杯酒,往往过禁烟乃已。

南宋有一个姓蒋的能工巧匠,供职于皇家园林,他在杭州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小型园林,占地不到两亩,亭台水榭俱全,奇花异木争艳,布置得相当精致。从二月十五花朝节一直到寒食节(通常在农历二月下旬或三月上旬),他的园林持续开放,男男女女都能去玩。为了让人们玩得更开心一些,他家园子里除了亭台和花木,还陈设着书画、古玩、首饰、玩具,还可以打秋千、扔飞镖、踢球、斗鸡。为了进一步增强游戏的刺激性,此人还设计了类似于有奖竞猜的环节(即引文中的“戏效关扑”),让游客参与,中奖者可以把奖品带走。那些奖品价值不菲,制作精妙,例如,有一种小花冠,用珍珠翠玉镶嵌而成,只有小铜钱那么大,非常可爱。

花费许多精力和钱财,打扮好自家的花园,开放给外人参观,宋朝人这是图什么呢?

我以俗人之心度雅人之腹,推想出如下意图:

第一,为了显摆。

富人建造园林,仅仅为自己观赏吗?未必。宾朋和陌生人进去看看,不停地发出赞叹,流露出羡慕和嫉妒,这种场面为园林主人带来的幸福感,比独自享受更爽,这就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最庸俗化的解释。

第二,为了做广告。

这位姓蒋的高级工匠,他手艺精绝,胸有韬略,但是除了皇帝,还有多少人知道呢?万一有一天,老皇帝晏驾,新皇帝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他没准就得卷铺盖滚蛋,另谋生路。他趁着圣眷正隆、手头宽裕,将自己出神入化的造园技术和宾至如归的人格魅力展示出来,可以抵御失业的风险——他在放春期间接待的“衣冠仕女”当中,没准儿就有他未来的雇主。

第三,为了赚取一点外快。

据《北轩笔记》,北宋洛阳是私家园林最多的城市,每年三月上旬,几乎所有园林都会开放,但这种开放并非免费——凡是进园参观的游客,都要付给看门人一笔小费,美其名曰“茶汤钱”。看门人得到这些小费,不能独吞,还要分一半给主人,除非主人不要。

司马光就是不要小费的主人。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五十多岁的司马光因为不赞成王安石变法,辞掉枢密副使的高位,提前退休,去洛阳买了一所房子,盖了一座花园,在那里定居了。

司马光的花园不算大,叫作“独乐园”。按照他自己写的《独乐园记》,花园里主要培植牡丹和竹子,还种了一些中草药和几畦菜,南边的空地挖坑贮水,养鱼养荷,中间的空地盖了几间房子,作为藏书和写作的地方。这种布局在今人看来当然值得羡慕,可是在私人花园鳞次栉比的北宋洛阳,其实非常普通。

花园虽然普通,主人的名气却很大,所以每年春天放园子的时候,独乐园都人满为患。有一年春天,帮司马光看守花园的老仆收到了两万文的小费。按照老规矩,老仆将一半小费交给司马光,但是司马光风格高尚,一文钱都不要。老仆没办法,用这笔钱在花园里为司马光盖了一座小亭子。

社日社饭

一个宋朝人的四季——二三月的赏心乐事

(宋)刘松《春社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南宋文人张鉴列举一年四季的“赏心乐事”,其中一件叫作“社日社饭”。

春天的春社,秋天的秋社,都属于社日。这里的社日主要指春社,也就是春天祭祀社神的日子。

社神是什么神?它是土地之神、五谷之神,在唐宋以前的神话和民俗文化中,神通广大,备受尊重。不过在唐宋以后,社神的地位渐渐下降,沦落为土地公公之流。民间甚至把它跟土地公公混为一谈,祭社神成了祭土地,祭土地即是祭社神。

春天将近一百天,哪天可以祭社神呢?宋朝历法是这样规定的:

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国朝乃以五戊为定法,绍兴癸亥三月一日社,绍兴丙寅正月二十八日社。(《岁时广记》卷十四)

从立春开始算,第五个戊日为春社;从立秋开始算,第五个戊日为秋社。例如,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年)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三月初一,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年)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正月二十八,故此将三月初一定为绍兴十三年的春社日,将正月二十八定为绍兴十六年的春社日。

现代读者见到“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种文字,往往不明所云。实际上并不难懂——古人以干支计日,甲日、乙日、丙日、丁日、戊日、己日、庚日、辛日、壬日、癸日,依次排列。十天后再来一轮,又是甲日、乙日、丙日、丁日、戊日……从立春那天开始查干支,查到第一个戊日、第二个戊日、第三个戊日、第四个戊日、第五个戊日,好了,赶紧做个记号,将这“第五个戊日”定为社日。

以2019年为例,这年立春是在2月4日(农历腊月三十)。从这天起往后查,第一个戊日是2月10日,第二个戊日是2月20日,第三个戊日是3月2日,第四个戊日是3月12日,第五个戊日是3月22日。假如按照宋朝历法,则3月22日就是2019年的春社日,这天是农历二月十六。

再以2020年为例,这年立春也是2月4日(农历正月十一)。从这天往后查,第一个戊日是2月5日,第二个戊日是2月15日,第三个戊日是2月25日,第四个戊日是3月6日,第五个戊日是3月16日。按照宋朝历法,3月16日就是2020年的春社日,这天是农历二月二十三。

刚才举了四个例子,两个例子在宋朝,两个例子在现代。这四个例子当中,春社日各有不同,有的在二月(2019年和2020年),有的在三月(绍兴十三年),还有的在正月(绍兴十六年)。对于喜欢简单直接方便快捷的现代人来讲,节日如此不固定,过个节都要查半天老皇历,实在太过麻烦。所以现代人过春社,都会选择一个固定的日期,例如,选在农历三月初三。三月初三本是上巳节,是古人去郊外水边洗濯污垢、踏青游春的日子,因为好记,所以把它和春社放到一块儿。

事实上,上巳和春社在今天都不是什么重要节日,市民不拿它们当回事儿,农民也未必记得这些日子。古代农民在社日祭后土、唱大戏,现代农民假如还有这么隆重对待社日的,那必定不是为了祈祷丰收,而是为了发展旅游。

如果有人想恢复宋朝版本的春社,或者想发展春社旅游,或者想申报相关的非遗项目,请一定要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

在宋朝,社神的地位已经下降,并且被生活化和庸俗化,成了一对喜欢恶作剧的老年夫妻,被称为“社公”和“社婆”。唐以前祭祀社神的宏大仪式,在宋朝成了与社公社婆一起作乐的游戏,成了妇女休闲和小孩休假的一个小小节日。

春社怎么作乐,如何游戏,暂时先不谈,我们先看看宋朝人在春社这天吃什么。

据《岁时广记》,春社主食是“鏊饼”和“漫泼饭”。鏊饼是在鏊子(一种专门用来煎饼的平底铁锅)上煎熟的薄面饼,松软酥脆,卷着生菜、韭菜和猪肉吃。漫泼饭是盖浇饭,用炒鸡蛋、猪羊肉、青蒿菜、芫荽、韭菜做菜码。

春社的小食是“社糕”,做法不见记载。但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春社这天,人们会互送社糕和社酒,就像中秋时互送月饼、春节时互送年糕一样。

社酒是什么酒呢?文献中也没有记载。不过在宋朝人看来,社酒沾上了社公社婆的某些神力,可以驱赶蚊虫,还能让不会说话的小孩子尽快学会说话:“社酒喷屋四壁,去蚊虫;纳小儿口中,令速语。”把社酒喷到屋内墙壁上,蚊虫不敢进屋;把社酒涂抹到小孩嘴里,小孩学会说话的时间会提前。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将社酒滴到老人耳朵里,可以治疗耳聋。

按宋朝风俗,春社有三不宜。

一不宜晚起。小朋友这天假如起床太晚,社公社婆会偷偷在他们脸上拉屎,以后这孩子长大了,会有一张大黄脸,跟秦琼秦叔宝似的。

二不宜吃腌菜。假如女生在春社这天吃了腌菜,将来出嫁拜见公婆,一弯腰就放屁,忍都忍不住。

三不宜上学和开工。春社这天,如果小孩还去上学,会越学越笨;如果妇女还在做女红,会扎伤手指。最理性的选择,就是休假,小孩别去上学,大人别去做工,已婚妇女可以休假一天,回娘家探探亲。

又据《东京梦华录》,已婚妇女在春社那天回娘家探亲,娘家人会送她小葫芦和大红枣。把葫芦带回去,能给孩子当玩具,大枣则可以补身子。另外,葫芦多籽,寓意多子。枣的谐音是“早”,寓意早生贵子。

《东京梦华录》还记载,春社那天,学校放假,老师会和学生们聚餐,师生大吃一顿,临走还让学生带走礼物,例如,花篮、水果、社糕、社酒之类。但是,聚会时花的钱都要由学生承担。换句话说,学生去参加春社聚餐,都要交给老师份子钱。

社日最好玩的游戏,全与小朋友有关,这些游戏分为三项,分述如下。

第一,乞聪明。

在宋朝江浙一带,小朋友还没学会走路的时候,父母让他们在社日那天爬过土沟,据说这样可以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宋朝文学家李廌(苏东坡的好朋友)写过一首《社日书怀》:

社公沐发望年丰,岂谓雨余仍苦风?

未报田间禾颖秀,但惊堂上燕巢空。

里人分胙祈微福,稚子爬沟拟乞聪。

老病不知秋过半,谩刍新酿要治聋。

这首诗描述的不是春社,而是秋社。秋社到了,燕子飞走了,乡民祭过社神,在一块儿聚餐,分吃祭肉,分饮社酒。小朋友在沟里爬,家人想让他们更聪明。我(李廌)年纪大了,脑子糊涂了,不知道秋天已经过完一半,还计划着再酿一些社酒,治治自己的耳聋。

第二,开聪明。

每年春社日,小学生放假,将一根大葱绑在竹竿上,从窗内捅到窗外,谓之“开聪(葱)明”。

第三,能计算。

春社这天,小学生又用彩色丝线系一个蒜头,挂在脖子上,谓之“能计算 (系蒜)”。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gdwh/695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